中华联合财险被投诉出险后拒续保
品牌曾因虚假承保、编制虚假材料等多次被处罚
商报济南消息 “当时向我介绍产品时说是出险后也能正常续保,但真的出险后却被告知不能再次续保,这是严重的虚假宣传。”近日,河南新乡消费者刘先生向山东商报“天天3·15”消费者维权站和黑猫投诉联合反映称,其2019年为家人投保了一份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华联合财险”)的“世纪精英医疗产品”,2023年,其家人被确诊乳腺癌,出险后刘先生决定继续为家人续保,但却遭到了中华联合财险的拒绝。
“癌症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正好保险快要到期,我就准备为家人再次续保。‘世纪精英医疗产品’是一款百万医疗险,最初保险业务员告诉我的是这款产品即使出险后也能续保,而且可以一直续保到80岁。”刘先生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现在不仅不能续保,出险后中华联合财险表示只支付保险期间的医疗费用,不支付后期化疗及药物的费用。在刘先生看来,这是保险公司对于投保人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刘先生所说是否属实,其投保的“世纪精英医疗产品”出险后可否再次续保,以及最终的赔付情况如何。针对疑问,12月1日记者致电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其发送了采访函。
12月5日,记者分别收到了中华联合财险河南分公司及新乡分支相关负责人的致电。双方均表示,“针对刘先生的出险,均按照合同规定完成。目前双方已达成一致,刘先生决定不再续保。”但有关“世纪精英医疗产品”的具体续保细节及合同内赔付说明,截至发稿前,记者未再次收到相关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中华联合财险始创于1986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保险业为主的企业。业务经营范围涵盖非寿险业务的各个领域,目前企业经营的保险产品达6000多个,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目前该企业在全国设有32家分公司,营业网点超过2900个。
“我司于2021年7月通过线上平台投保了中华联合财险承保的雇主责任险,被保险人雇员于2021年10月发生意外事故,但在申请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却拒赔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原因是合同中未明确注明标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属于责任免除项目,但保险公司并未向投保人进行说明,违反了《保险法》相关规定。”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此前投保的中华联合财险相关产品不能得到妥善赔付,类型涵盖雇主责任险、车险、百万医疗险、急诊医疗险等多险种。
值得关注的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起至今,中华联合财险各分支机构及相关负责人被监管部门处罚金额合计超1200多万元。从公开信息来看,被处罚机构也涉及到我省济宁、莱州、青岛等,被处罚原因包括“提供虚假资料投保贷款”“拒保摩托车交强险”“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拒不依法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义务”等。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监管日趋严格,但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构保险、赔付不足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是行业久治不愈的顽疾。如此频繁的监管处罚,能否说明中华联合财险对于企业管理过于松散,在业务开展的合规性上存在巨大漏洞;下一步中华联合财险又将采取哪些管理措施规范各分支机构业务开展。在采访函中,记者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提问,但截至发稿,本报未收到任何相关回应。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华联合财险大额罚单较多,合规管理问题如利剑悬颈。公司急需强化内控建设,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实习生 陆佳怡
“癌症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正好保险快要到期,我就准备为家人再次续保。‘世纪精英医疗产品’是一款百万医疗险,最初保险业务员告诉我的是这款产品即使出险后也能续保,而且可以一直续保到80岁。”刘先生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现在不仅不能续保,出险后中华联合财险表示只支付保险期间的医疗费用,不支付后期化疗及药物的费用。在刘先生看来,这是保险公司对于投保人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刘先生所说是否属实,其投保的“世纪精英医疗产品”出险后可否再次续保,以及最终的赔付情况如何。针对疑问,12月1日记者致电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其发送了采访函。
12月5日,记者分别收到了中华联合财险河南分公司及新乡分支相关负责人的致电。双方均表示,“针对刘先生的出险,均按照合同规定完成。目前双方已达成一致,刘先生决定不再续保。”但有关“世纪精英医疗产品”的具体续保细节及合同内赔付说明,截至发稿前,记者未再次收到相关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中华联合财险始创于1986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保险业为主的企业。业务经营范围涵盖非寿险业务的各个领域,目前企业经营的保险产品达6000多个,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目前该企业在全国设有32家分公司,营业网点超过2900个。
“我司于2021年7月通过线上平台投保了中华联合财险承保的雇主责任险,被保险人雇员于2021年10月发生意外事故,但在申请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却拒赔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原因是合同中未明确注明标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属于责任免除项目,但保险公司并未向投保人进行说明,违反了《保险法》相关规定。”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此前投保的中华联合财险相关产品不能得到妥善赔付,类型涵盖雇主责任险、车险、百万医疗险、急诊医疗险等多险种。
值得关注的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起至今,中华联合财险各分支机构及相关负责人被监管部门处罚金额合计超1200多万元。从公开信息来看,被处罚机构也涉及到我省济宁、莱州、青岛等,被处罚原因包括“提供虚假资料投保贷款”“拒保摩托车交强险”“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拒不依法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义务”等。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监管日趋严格,但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构保险、赔付不足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是行业久治不愈的顽疾。如此频繁的监管处罚,能否说明中华联合财险对于企业管理过于松散,在业务开展的合规性上存在巨大漏洞;下一步中华联合财险又将采取哪些管理措施规范各分支机构业务开展。在采访函中,记者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提问,但截至发稿,本报未收到任何相关回应。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华联合财险大额罚单较多,合规管理问题如利剑悬颈。公司急需强化内控建设,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实习生 陆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