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沂山沂水崮上红”沂水游全国征文大赛作家谈

笔墨诗书中的沂水文旅新篇章

        位居沂蒙山脉腹地,尽享山水人文的浸润与滋养,在沂水,书写与旅行、诗与远方天然相融。今年7月,“沂山沂水崮上红”沂水游全国征文大赛启动,面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发出“路不远,景又美,欢迎来沂水”的诚挚邀约,并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20篇。
  
  本次周刊将专访获奖作品代表作家郭凯冰、田暖,聚焦征文大赛过程中的点滴细节,见证她们在沂水的游与行,领略作家之笔下描绘的诗与画,展现当下沂水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郭凯冰:我还会再一次回到沂水
  
  “云姑七十岁的时候,明月山上长满了侧柏,松树,还有灯笼树,槐树,楸树。”故事中的云姑谢绝了跟随儿子去南方定居的请求,守护着身为红军的父亲长眠的明月山,十年如一日栽种着树木。在“沂山沂水崮上红”沂水游全国征文大赛中,由作家郭凯冰创作的小说《明月山的树》入选获奖作品名单,其中真挚的情感每每读来便使人心头触动。

  “之所以写作,是因为纯粹的喜欢,我希望能亲手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生活、心目中的乡村、心目中的儿童。”在谈及自己17年的写作生涯时,郭凯冰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坦言。与故事中的云姑相似,十数年如一日地深耕于儿童文学领域,使得郭凯冰的每一次写作中都能不断发现崭新的文学天地,而如今在她看来,为期数天的沂水行给自己带来的惊喜不亚于一次真正的创作。

  “对沂水最深的印象便是其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貌”,郭凯冰说,与辽阔而粗犷的家乡东营不同,沂水的山水草木中凝结着的是一种灵秀的美,而当这种美同本土悠久厚重的历史相互映衬时,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光彩。
  
  她表示,在沂水行的旅途中,印象最为深刻的非纪王崮莫属,“我认为那是一个真真正正能产生故事、产生文学的地方。”记者了解到,有着“七十二崮第一崮”之称的纪王崮,因其面积广大且历史悠久著称。《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作为七十二崮中唯一顶部曾有人居住过的山体,又有着两座春秋墓先后在此处发现,让纪王崮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如今,连绵起伏的青绿中,一座“天上王城”豁然树立于高山之上,这个建在崮上的AAAA级景区引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郭凯冰的构想中,这座神秘的“天上王城”非常适合成为儿童文学的创作素材。“险奇的地貌特征、悠久的历史积淀与沂水人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尽数藏匿于这座高高的山间,等待人们去探索。”她从当地了解到,这座崮上曾有一座村庄,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从崮上集体搬迁离开了,“那些从小生活在村庄中的儿童,他们小时候是否会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并因此穿行在丛林间,一次次不知疲倦地进行着探险?长大之后,他们是否又会怀念着崮上的生活,从而共同约定相聚于此?”一个个想法不由自主地在她心中浮现。
  
  秀美的风景、刺激的探险、浓厚的乡愁,在这座纪王崮上,郭凯冰发现了自己心目中乡村与生活的影子,“我想,之后我还会回到沂水,再次深入这座纪王崮,进行长期的采风与考察。”

  田暖:八百里沂蒙是一卷大书
  
  是一场穿越古今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洗礼,对于作家田暖来说,本次沂水之行于她而言意义非凡。“我深切感受到了地处沂蒙山脉腹地的千年古县沂水的无穷魅力,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绿水青山和被其滋养的人文风貌,还有被战争和炮火锻打的沂蒙精神,都是我的诗和远方。”她表示,八百里沂蒙是一卷大书,而这本大书的每一页都是如此多姿多彩。

  “我们穿梭于彩虹谷,在炎热的夏天突然体验到了一场人工降雨,身心顿感清凉,雨水和天上的阳光相互映照,为前路搭起了一道道彩虹,美轮美奂,让人浮想联翩。”回想起在沂水的经历,田暖至今仍觉历历在目,向记者细数了沂水行几日间的种种经历:沿着山路穿梭颠簸、经过九曲十八弯才抵达的沭河源,在猎猎风中几成废墟却蜿蜒依旧、开满格桑花的齐长城,数次让人想感动落泪的祖秀莲纪念馆,每到一处总能引人回望。“这些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让人受到美的熏陶,也反映了沂水文旅在创新发展中的独到之处。”
  
  自沂水离开后不久,一组由田暖创作的诗歌《雨水遇见阳光》正式成稿,经过专家层层评审,最终得以出现在获奖作品名单中。“这组作品中的每一首诗都是本次沂水行的创作产物”,田暖表示,以彩虹谷、沭河、齐长城、祖秀莲故居,以及夜宿山野民居等文旅景观为主线,这组诗通过描绘沂水风光,抒发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寄托着自己对沂水秀美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情思。
  
  这些诗篇中,频繁出现的是对沂水一草一木细腻的感知与沂水文化历史的深入思考,“比如《寻找沭河源》,这首诗想反映的就是沭河作为沂水的母亲河以血脉眷顾着两岸的稼禾与子孙,哺育着肥沃的土地,我们探寻追溯它的源头,正是带着一种怀远和流长的意味。”田暖说,此外,还有以郭伍士寻娘为背景创作的《寻娘》,写出追寻最初火种和最红旗帜的漫漫路途;将齐长城比作一把蜿蜒在沂蒙大地上钥匙的《走过齐长城》,写出齐长城将其承载的历史尽数交予后来人的文化传承;表达沂水人民勤劳智慧的《甩火花》,写出了他们将炽热的灵魂化作火一般的精神。如此种种,都从各不相同的方面揭示着沂水的秀美与壮阔。
  
  而在田暖看来,这些创作的源头正是沂水这部大书。她认为,沂水的历史文化、自然人文、文旅发展是充分融汇的,历史印记、民风人文、自然风光,通过长年累月的旅游发展建设,早已充分渗入沂水的每一处景观中。“沂水本地发展出了观光旅游的方式,也同时能够很好地兼顾社会的经济创收,本地人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也能让他们更为关注文化与历史,进而更加热爱大美沂水。”她表示,以当下旅游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合适的文化创意产品并融入旅游景区,或许能使沂水的文旅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获奖作者简介

  郭凯冰,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广饶县作协主席。出版《等待一条船》《青瓦高台》《我们的宣言》等童书,作品曾获泰山文艺奖、“首届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2015)”银奖、“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奖、万松浦文学奖等。
  
  田暖,本名田晓琳,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著有诗集《隐身人的小剧场》《如果暖》《这是世界的哪里》《万物闪耀》《在光的诞生之地》等,诗集《儒地》入选2017年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曾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第四届红高粱诗歌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主奖、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