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乘着高铁追寻“诗与远方”

当好客山东“豫”见河南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12月8日“沿着黄河遇见海,好客山东豫见您”冬季文化和旅游产品推介会在郑州举行。现场,快书、戏曲、说唱等极具山东特色的表演轮番上演。◎本专题摄影记者 赵天羿
点击查看原图
        高铁牵手文旅,共赴诗与远方。随着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交通便捷化的背后也为沿线城市文旅合作交融赋能提速。
  
  当日,“沿着黄河遇见海 好客山东豫见您”冬季文化和旅游产品推介会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豫鲁有约”河南文化旅游推介会同步举行,鲁豫两省双向奔赴,景区惠民政策再次上新。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8日,凡乘济郑高铁到山东的游客,凭3日内高铁票可享国有A级景区首道门票不低于5折的票价优惠。系列惠游举措开启了两地客源互送、市场联动的文旅新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持高铁票畅游山东享半价优惠

  同饮黄河水,共叙黄河情。山东与河南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相近的文化渊源与互补的旅游资源,使两省长期互为全国旅游版图中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以文旅为纽带的交流不断深化。12月8日,济郑高铁首发列车13号车厢上,淄博五音戏、山东快书等文艺演出汇聚一堂,集中展现了齐风鲁韵的别样风采与魅力。以“好客山东·鲁豫有约”“一次山东行一生山东情”为主题,车厢内就有对山东代表性景区的生动展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旅游购物大礼包的推出也集中展现了山东的人文风情。
  
  随着列车抵达郑州,来自山东的文旅达人和推介官携特色好物与文旅产品走进河南,诚意邀请河南的游客朋友,来山东感受不同以往的新资源、新线路、新韵味和新格调。12月8日下午,“沿着黄河遇见海好客山东豫见您”冬季文化和旅游产品推介会在郑州举行。推介活动现场,山东16市携手带来活力激情、生态闲情、惬意温情、人文风情“四情”冬季主题旅游产品,向河南游客发出盛情邀请。
  
  值得一提的是,推介会上,山东多个景区同步推出景区惠民政策,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8日,凡乘济郑高铁到山东的游客,凭3日内高铁票可享国有A级景区首道门票不低于5折的票价优惠。
  
  当日下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豫鲁有约”河南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济南举行。现场推出了系列景区优惠政策。其中,即日起至2024年2月6日(元旦除外),乘坐济郑高铁到达郑州的游客,自到达之日起7日内,可凭高铁票免费游杜甫故里景区。此外,长寿山景区、浮戏山雪花洞景区等多家景区自即日起至2024年2月6日实行凭高铁票半价游优惠政策。双向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展示了两省的自然资源、旅游产品、区域特色、历史文化,两地也将进一步促进市场互通、客源互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携手书写文旅新篇章,共同开创文旅新格局。

  文旅搭上高铁“快车”

  济郑高铁起自济南西站,途经山东省济南市、聊城市,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市、新乡市、郑州市,接入郑州东站,线路全长407公里。本次开通的济郑高铁济濮段线路全长208公里,设济南西、长清、茌平南、聊城西、莘县、南乐、濮阳东7座车站,其中济南西站、濮阳东站为既有车站,其余为新建车站。
  
  值得一提的是,沿线车站中,茌平南、聊城西、莘县的设立,标志着聊城迈入高铁时代,开启了“高铁+旅游”的新模式。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看来,这对于聊城市的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聊城地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国内旅游甚至国际旅游非常有亮点的一个区域,受文学作品《水浒传》的影响,很多东南亚及日韩的游客专门到聊城旅游。此外,大运河的流经也为聊城积淀下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但旅游的发展除了产品本身的因素以外,交通区位也是影响比较大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济郑高铁的开通进一步为聊城的旅游市场赋能,对聊城的旅游业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和重大的利好,增加了一个新的客源市场。”
  
  正因如此,聊城当地文旅系统亦看到了“高铁+旅游”的发展潜力,并于上月启动“两河之约·乘着高铁游聊城”系列文旅推介活动,走进济南、郑州等地,抢抓高铁旅游经济新机遇,实施“引客入聊”计划。活动现场,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表示,聊城作为山东的“西大门”、面向中原地区的“桥头堡”、济郑高铁线上的重要一站,将有效推进与济南等地沿线地区文旅经济创新发展,积极联手建立两地文旅共同推广机制,让“乘着高铁游聊城”成为热度潮流,实现开拓市场、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丰富供给赋能旅游发展

  文旅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经济引擎的化身,高铁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剂。12月8日济郑高铁正式全线贯通,从济南到郑州变成直连互通,济南西至郑州东站间最快1小时43分钟可达。伴随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乘着高铁去旅行”也将成为游客出游的生动图景。王晨光分析,“当下特别是今年的旅游越来越强调短期化、近距离。高铁的便捷缩短了旅程的往返时间。以济郑高铁的开通为例,高铁线路畅通之后更大的利好在于对济南、对山东的客源市场的开发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也就是说,济南和郑州的关联更顺畅了。”
  
  另一方面,作为便捷的出行方式,高铁在加强跨区域文旅协作的同时,亦在提升文旅消费活力方面具有带动作用。王晨光表示,“旅”和“游”对产业的要求不一样。“‘旅’的话要快,‘游’的话要慢。高铁的便捷则从‘旅’的层面将沿线城市变成一个有机体和枢纽。对于山东而言,不只是济南,青烟威地区都应该参与其中。”
  
  从旅游产品供给端来看,山东与河南的旅游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化。“河南古都众多,而山东的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也各具风格。高铁的开通不仅串联起了沿线城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两省之间文化的融合。由此,高铁沿线的、两端的城市可以实现客源互送。山东游客可以到内地去看中原文化,中原游客可以到山东来看大海,这是高铁开通带来的一重利好。”在王晨光看来,需注意的是,高铁的便捷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从另一方面来看,高铁的便捷也为沿线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留客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高铁提供的是交通的手段,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讲需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需求,能否通过旅游全要素的供给提升城市的留客能力是高铁沿线城市要面对的课题。”
  
  基于此,王晨光建议,“对于高铁沿线城市而言,除了旅游全要素中‘行’方面旅游干线方面的便捷化,旅游支线及其他旅游要素的开发也需要跟上,并聚力打造高品质的旅游目的地,在适应市场结构变化的同时形成整体开发、体验丰富的产品体系,进而带动旅游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