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陡沟法庭聚“五心”

陡沟法庭“五心”法官工作室挂牌成立
点击查看原图
由法官、民警、人民调解员共同组成工作小组
点击查看原图
        “邻居天天噪音扰民,我们实在不堪其扰,找他不管用,我只能找地方解决。”近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陡沟人民法庭“五心”法官工作室来了一位市民,由法官、民警、人民调解员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通过视频连线、当场解答的方式,处理了这起邻里矛盾。据了解,“五心”法官工作室在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党家街道办事处矛盾调解中心挂牌,是陡沟人民法庭一体化推进诉前调解工作和诉源治理工作的一项新举措。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通讯员 李德营

  20起案件20分钟结案

  陡沟法庭是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距离济南市区最远的一个法庭,下辖白马山、党家、陡沟三个街道办事处,六十六个行政村。该法庭审理的案件为上述三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发生的除劳动争议案件以外的其他各类民、商事案件,并专属审理市中法院辖区内涉诉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自2021年1月起,陡沟法庭还是负责审理由市中区人民法院受理的买卖合同案件的专业化法庭。

  陡沟法庭庭长李江介绍,“目前所有审判法庭均能实现一键开庭、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诉讼证据多媒体展示等。在这里,网上立案、网上庭审、电子签章、电子送达、卷宗在线查询、监督在线评议……这些智慧法庭的便民为民措施都能实现。”前不久,法庭接收二十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均是通过网上庭审的方式进行的开庭审理。

  案件受理过程中,原告的律师因工作无法及时赶回济南,便向法庭致电申请延期开庭。“没关系,我们可以在线庭审,您只需花几分钟下载一个APP就能解决地域问题。”承办法官表示,这20起案件虽然涉及多名原告,但被告均为同一家公司,案件并不复杂。通过法官的前期协调,20起买卖合同案件如期顺利开庭,并指导双方当事人在线达成调解协议,仅用时20分钟,20起案子就结了。“远程审理案件的好处就是,开庭审理不受地域限制。”李江庭长表示,今年春节,济南市民刘女士起诉要求与长期在国外工作的丈夫赵某离婚,如果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是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赵某因在国外工作没有时间回国参加诉讼。法官通过微信联系到了远在他国的当事人,指导其下载相关软件,并对其进行电子送达诉讼材料和开庭传票,随后通过网络庭审调解的方式审理此案。同样用时20多分钟,案子就结了。随后,承办法官将涉及两人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内容的民事调解书通过电子送达的方式送交给了两位当事人。

  据了解,近年来,陡沟法庭大力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将5个审判庭全部改装成具有在线庭审、庭审直播功能的审判场所,围绕智慧法院建设,全庭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均熟练掌握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并已习惯在系统上分立案件、送达、阅卷、签发文书等,全流程网上办案成为审判质效提升和便民为民诉讼的有力抓手。

  审判周期从152天缩短到30天

  11月30日,多起涉某保险公司的交通事故纠纷在陡沟法庭圆满化解。近年来,每逢周四,该保险公司的理赔专员都会到陡沟法庭参与相关案件的集中调解。

  “‘保险调解日’制度施行以来,结案效率大幅提升。在陡沟法庭法官的主持下,我们与事故多方当事人的沟通更顺畅了,多数纠纷都能成功调解。”该保险公司理赔中心经理屈先生说。

  屈先生提到的“保险调解日”制度,是陡沟法庭为妥善化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破解保险公司通常不认可当事人调解协议所导致的调解撤诉率低的难题所打造的调解品牌。陡沟法庭设立专门的保险理赔调解室,将一周的工作日分别固定为几家涉诉量较大的保险公司的调解日,由各保险公司派驻理赔专员到法庭参与对涉诉案件进行集中调解。“大多数案件当天就能达成调解,调解协议签订后15天内就可以收到理赔款。”陡沟法庭法官付英波说,“保险调解日”制度实施后,陡沟法庭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调解率明显提升,大大缩短了保险理赔时间,并且部分案件是在诉前调解阶段就得到解决,没有进入到诉讼程序中,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即使进入到诉讼程序中的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也没有一起再进入执行程序。而且,陡沟法庭作为审理机动车道路交通责任纠纷的专业化法庭,也已开始尝试对于此类案件的执行工作。

  作为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的专业化法庭,陡沟法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诉前调解的时间在鉴定、调解等几个环节发力,将该类案件的平均审判周期从2019年的152天,缩短到现在的30天。

  陡沟法庭充分落实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举措,积极打造民事诉讼速裁、快审、专审、精审一体格局。“约六成以上案件都能以调解或当事人主动撤诉的方式结案,既缩短了办案时间,也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费用。”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大为说。

  45名陪审员遍布66个行政村

  陡沟法庭不仅在地域上贴近街道,也从情感上向群众靠拢。陡沟法庭经常开展“送法进村居”活动,适时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在田间地头审理涉群众生活纠纷案件,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诉讼便利。

  为更好地实现法律效果,陡沟法庭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与辖区群众及驻地单位联系密切的优势和“桥梁”作用,特别聘请了45名人民陪审员为司法联络员,他们遍布法庭辖区的街道、村(社区),积极参与案件审理前期的沟通、协调工作,促进案件办理程序得到有序推进。同时,法庭党支部建立了自己的党建品牌“五心”法官工作室(初心、匠心、耐心、爱心、贴心),已在辖区街道办事处矛盾调解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挂牌,定期会有党员法官到工作室值班,解答辖区群众的法律疑难问题,也参与街道政府对部分辖区群众的矛盾调解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原本要进入到诉讼程序解决的矛盾,通过法官的释法活动在源头上得到了化解。该法庭还在辖区陡沟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共享法庭”,让群众可以在法官未到场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电话等信息化手段,让法官对其涉法疑问进行解答。

  对于年老体弱、病痛在身的当事人或群众,因他们无法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陡沟法庭的法官和工作人员会上门服务,为群众解答涉诉疑问,指导老年当事人进行诉讼。下村、上山、出入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送法下乡,是陡沟法庭法官们习以为常的工作。

  在一起农村承包地侵权纠纷案件中,原、被告双方因0.3亩承包地的使用权问题发生了肢体冲突,当地街道司法所、村委会多次组织调解均未成功。法庭受理该案后,经研究决定在产生纠纷的承包地所在村委会公开开庭审理,并协调该村司法联络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组织村民进行旁听。在前期司法联络员摸底的基础上,法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推心置腹地帮助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最终原、被告双方友好地确定了地界,实现了案结事了和“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双重效果。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正因为人民法庭审理的一件件小事、办好的一个个小案,村居的老百姓才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人民法庭的司法为民情怀。”近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院长毕惠岩感慨地说,“‘人民满意’四个字,是对陡沟法庭全体干警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