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山东“无废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加速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全省设区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每日8.75万吨,基本满足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需求(资料图)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11月28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介绍山东省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我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开局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工业领域,全面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核。2022年,全省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11132个,减少产生固体废物12.26万吨。今年,对1147家重点行业企业下达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计划,目前我省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的企业已连续四年超过1000家,居全国前列。同时,促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组织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391家单位完成了申报,初步摸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积极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成立赤泥综合利用工作专班,加快推进赤泥综合利用。
  
  在农业领域,推进种养结合、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在16个县(市、区)开展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试点,探索利用政策性保险,引导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成投产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70家,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专项行动,推行地膜集中捡拾,推广标准地膜,促进农田白色污染有效治理。推动《山东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落地落实,建立健全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和回收站(点)等组成的回收体系,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理。
  
  在生活、建筑领域,严格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利用处置。加速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全省设区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每日8.75万吨,基本满足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村容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提升。持续推进我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开展省级再生资源产业园和绿色分拣中心创建评选工作,重点培育了一批技术水平高、回收网络健全的大型回收企业,提升再生资源行业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截至今年9月,全省建成城乡生活垃圾转运站3800余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站)170余个。三是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机制,指导各市紧抓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转运调配、末端处置等环节,有序推进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水平。全省正在运行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99个,总设计日处理能力达31.01万吨。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74座,剩余建筑垃圾库容约9000万立方米。
  
  在危险废物领域,优化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严防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警示教育,组织全省所有涉废企业全员观看,共覆盖5.8万余家企业、450余万人。持续开展“两打”行动,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2021年以来共查办危险废物领域刑事案件262起,对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有效防范了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