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疼痛 你有第三种选择
“疼痛不仅是症状,更是一种疾病”
有人说,人生在面临“生老病死”四境后,迎来了第五种处境“痛”,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我国,临床上慢性疼痛患者人数在逐年增长,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生命质量的一大杀手。
疼痛像是一个四通八达的路口,与大多临床科室相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疼痛科副主任王建峰说,“疼痛科的存在,给了患者第三种选择。”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疼痛也是一种疾病
第一次见到那位中年女性患者的时候,她正蹲在床边,平日里,她站不得站,坐不得坐,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有蹲着才能缓解疼痛。
宫颈癌摧毁了她的生活,癌痛更是将她步步推入深渊。王建峰记得,这位宫颈癌患者,在接受疼痛科的治疗后,缓解了百分之五十的疼痛,在生命的倒计时,她终于拥有了完整的睡眠。
不止她,日常生活里,疼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没有形状,又如影随形,据悉,疼痛分为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2020)》数据,中国(慢性)疼痛患者远超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王建峰说,“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这并不是医学上的新课题,但对不少患者来说,单独治疗疼痛,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疼痛就像一个繁琐的交叉路口,没有红绿灯,各种疾病之路却可能交汇于此。
“我们其实可以把疼痛大概分为两种,一种为伤害性疼痛,一种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王建峰介绍,疼痛科是交叉学科,甚至三分之二的临床科室与疼痛有关,诊疗范围有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等,此外还有常见的头面部疼痛及颈肩腰腿痛、癌痛……
但并不是所有疼痛都需敲响疼痛科的门,有些疼痛可能是一种临床表现,王建峰建议,要去相关学科就诊,不要延误病情,当排除掉专科疾病,那么剩下的“疑难疼痛”,才是疼痛科在这场硬战中真正的“敌人”。
患者的第三种选择
事实上,疑难疼痛也可分为无法确定病因的疼痛与已明确病因的顽固性疼痛。这些“漫长痛感”缓缓地渗入到患者的生活,它不仅影响了健康,更一点点腐蚀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正常生活。
在疼痛专业科班出身的王建峰看来,虽然很多病人是在其他诊室就诊后转来疼痛科,虽然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的第一选择可能并不是疼痛科,“但疼痛科的存在,给了患者第三种选择。”
因为很多病痛辗转过多个医院多个科室,仍然无法明确病因,比如女性常见的顽固性会阴痛,顽固性腹痛,全身软组织疼痛……对此,疼痛科有自己的“绝招”。
记者了解到,1997年4月,齐鲁医院创建疼痛门诊。2001年5月,疼痛科正式独立建科,目前,科室拥有冲击波治疗仪、超激光理疗仪、银质针治疗仪、等离子消融治疗仪及脊柱内镜等先进治疗设备。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先后开展痛点注射术、神经及神经节阻滞术、交感神经阻滞术、银质针松解术、神经毁损术、射频及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脊柱内镜及鞘内镇痛药物输注等技术。科室已完全开展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疼痛科要求的所有核心技术。
王建峰介绍,疼痛科所有手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针一个眼,也就是超微创,因为微创,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正所谓,“针底下有绝活。”表面上看,一个小针眼,但里面却是另一片天地,所治疗的也是十分精细的位置。
在面对不同部位疼痛时,所使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如腰腿疼,可以做内镜,或者射频等离子,面对神经痛,可以毁损神经或是进行调节,调节包括射频调节和电刺激调节,缓解癌痛也可使用射频的方式,或是放泵。
这样的介入手术,患者更容易接受,每场手术,基本只需要两个人,患者只需进行局部麻醉,真正做到了损伤小、恢复快、住院短、花费少。
诊疗一体化
疼痛科不止是止痛的,还是一个能够提供诊断与治疗的科室。
在圈里,有这样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医生遵循的十二字方针,即明确病因、综合治疗、安全有效。王建峰解释,在医生眼里,病人的诊断依然是第一位的。
医院里,每个科室都有其诊疗的方向,各有独到之处,但疼痛是复杂的,所以科室之间会经常会诊。王建峰说,有一位年轻患者,椎间盘突出严重,在患者的描述里,每天早晨腿部都虚弱无力,经过诊断,真正导致患者疼痛及无力的病因还有甲亢,甲亢引起的低钾周期性麻痹引起的肢体无力问题,“患者年纪轻轻,这就避免了一场手术。”
就诊时,医生会引导患者描述自己的痛感,比如是针扎般痛,还是火辣辣的疼,这些痛感的表现可能也代表着疼痛的性质,王建峰说,掌握疼痛的性质,就可能少走很多弯路。
每天,王建峰都能接到从急诊送来的患者,他记得,一位老人腰疼的不能动,检查后发现是肌肉筋膜软组织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个冲击波,做完后病人就站起来了,病人感慨,竟然好得这么快。”
对抗癌痛的“终极武器”
还有句话是,比癌症更可怕的是癌痛。
在齐鲁医院疼痛科的病房里,很多患者是癌症患者,王建峰说,癌痛治疗属于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最为重要的环节,所谓姑息治疗其实就是对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止痛。
王建峰解释,其实,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癌症患者通过药物的三阶梯治疗,疼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那么疼痛科可以为其余的患者提供有创干预。在生命的最后时期,疼痛科将给予患者止痛手段,提高生活质量,让病人有尊严的活下去。
有公开报道提到,疼痛治疗一般遵循“四阶梯治疗”原则,以介入治疗技术为主的第四阶梯治疗是如今外科治痛的主流治疗“黑科技”,弥补了药物治痛的局限性,使更多慢性疼痛患者从中获益。
鞘内药物输注疗法,也就是俗称的“全植入式镇痛泵”,是治疗癌痛等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武器”,就是以最小的剂量,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王建峰用通俗的表述解释道,“我们会将一套很小的设备埋到患者皮下,将镇痛的阿片类药物打入椎管内,药量很小,但效果很好。”他表示,患者在此期间可以自由活动,洗澡,不影响生活,这也是疼痛科的秘密武器。
未来,王建峰希望,会有更多的人了解疼痛科,并能够建立以疼痛科为主的多学科治疗顽固性疑难疼痛患者,让更多患者受益,减少痛苦。
疼痛像是一个四通八达的路口,与大多临床科室相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疼痛科副主任王建峰说,“疼痛科的存在,给了患者第三种选择。”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疼痛也是一种疾病
第一次见到那位中年女性患者的时候,她正蹲在床边,平日里,她站不得站,坐不得坐,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有蹲着才能缓解疼痛。
宫颈癌摧毁了她的生活,癌痛更是将她步步推入深渊。王建峰记得,这位宫颈癌患者,在接受疼痛科的治疗后,缓解了百分之五十的疼痛,在生命的倒计时,她终于拥有了完整的睡眠。
不止她,日常生活里,疼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没有形状,又如影随形,据悉,疼痛分为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2020)》数据,中国(慢性)疼痛患者远超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王建峰说,“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这并不是医学上的新课题,但对不少患者来说,单独治疗疼痛,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疼痛就像一个繁琐的交叉路口,没有红绿灯,各种疾病之路却可能交汇于此。
“我们其实可以把疼痛大概分为两种,一种为伤害性疼痛,一种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王建峰介绍,疼痛科是交叉学科,甚至三分之二的临床科室与疼痛有关,诊疗范围有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等,此外还有常见的头面部疼痛及颈肩腰腿痛、癌痛……
但并不是所有疼痛都需敲响疼痛科的门,有些疼痛可能是一种临床表现,王建峰建议,要去相关学科就诊,不要延误病情,当排除掉专科疾病,那么剩下的“疑难疼痛”,才是疼痛科在这场硬战中真正的“敌人”。
患者的第三种选择
事实上,疑难疼痛也可分为无法确定病因的疼痛与已明确病因的顽固性疼痛。这些“漫长痛感”缓缓地渗入到患者的生活,它不仅影响了健康,更一点点腐蚀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正常生活。
在疼痛专业科班出身的王建峰看来,虽然很多病人是在其他诊室就诊后转来疼痛科,虽然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的第一选择可能并不是疼痛科,“但疼痛科的存在,给了患者第三种选择。”
因为很多病痛辗转过多个医院多个科室,仍然无法明确病因,比如女性常见的顽固性会阴痛,顽固性腹痛,全身软组织疼痛……对此,疼痛科有自己的“绝招”。
记者了解到,1997年4月,齐鲁医院创建疼痛门诊。2001年5月,疼痛科正式独立建科,目前,科室拥有冲击波治疗仪、超激光理疗仪、银质针治疗仪、等离子消融治疗仪及脊柱内镜等先进治疗设备。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先后开展痛点注射术、神经及神经节阻滞术、交感神经阻滞术、银质针松解术、神经毁损术、射频及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脊柱内镜及鞘内镇痛药物输注等技术。科室已完全开展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疼痛科要求的所有核心技术。
王建峰介绍,疼痛科所有手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针一个眼,也就是超微创,因为微创,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正所谓,“针底下有绝活。”表面上看,一个小针眼,但里面却是另一片天地,所治疗的也是十分精细的位置。
在面对不同部位疼痛时,所使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如腰腿疼,可以做内镜,或者射频等离子,面对神经痛,可以毁损神经或是进行调节,调节包括射频调节和电刺激调节,缓解癌痛也可使用射频的方式,或是放泵。
这样的介入手术,患者更容易接受,每场手术,基本只需要两个人,患者只需进行局部麻醉,真正做到了损伤小、恢复快、住院短、花费少。
诊疗一体化
疼痛科不止是止痛的,还是一个能够提供诊断与治疗的科室。
在圈里,有这样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医生遵循的十二字方针,即明确病因、综合治疗、安全有效。王建峰解释,在医生眼里,病人的诊断依然是第一位的。
医院里,每个科室都有其诊疗的方向,各有独到之处,但疼痛是复杂的,所以科室之间会经常会诊。王建峰说,有一位年轻患者,椎间盘突出严重,在患者的描述里,每天早晨腿部都虚弱无力,经过诊断,真正导致患者疼痛及无力的病因还有甲亢,甲亢引起的低钾周期性麻痹引起的肢体无力问题,“患者年纪轻轻,这就避免了一场手术。”
就诊时,医生会引导患者描述自己的痛感,比如是针扎般痛,还是火辣辣的疼,这些痛感的表现可能也代表着疼痛的性质,王建峰说,掌握疼痛的性质,就可能少走很多弯路。
每天,王建峰都能接到从急诊送来的患者,他记得,一位老人腰疼的不能动,检查后发现是肌肉筋膜软组织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个冲击波,做完后病人就站起来了,病人感慨,竟然好得这么快。”
对抗癌痛的“终极武器”
还有句话是,比癌症更可怕的是癌痛。
在齐鲁医院疼痛科的病房里,很多患者是癌症患者,王建峰说,癌痛治疗属于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最为重要的环节,所谓姑息治疗其实就是对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止痛。
王建峰解释,其实,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癌症患者通过药物的三阶梯治疗,疼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那么疼痛科可以为其余的患者提供有创干预。在生命的最后时期,疼痛科将给予患者止痛手段,提高生活质量,让病人有尊严的活下去。
有公开报道提到,疼痛治疗一般遵循“四阶梯治疗”原则,以介入治疗技术为主的第四阶梯治疗是如今外科治痛的主流治疗“黑科技”,弥补了药物治痛的局限性,使更多慢性疼痛患者从中获益。
鞘内药物输注疗法,也就是俗称的“全植入式镇痛泵”,是治疗癌痛等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武器”,就是以最小的剂量,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王建峰用通俗的表述解释道,“我们会将一套很小的设备埋到患者皮下,将镇痛的阿片类药物打入椎管内,药量很小,但效果很好。”他表示,患者在此期间可以自由活动,洗澡,不影响生活,这也是疼痛科的秘密武器。
未来,王建峰希望,会有更多的人了解疼痛科,并能够建立以疼痛科为主的多学科治疗顽固性疑难疼痛患者,让更多患者受益,减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