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济南三校入选
“急救教育”这堂课,“救”在身边
![济南中学利用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学生军训等渠道开展急救教育](..\..\..\resfiles\2023-11\23\lscm20231123a0011v01_1.jpg)
济南中学利用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学生军训等渠道开展急救教育
![](../../../skin/fangda.jpg)
![济南九中的急救教育已有十四年历史,十四年来,学生、老师、家长不断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resfiles\2023-11\23\lscm20231123a0011v01_2.jpg)
济南九中的急救教育已有十四年历史,十四年来,学生、老师、家长不断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
![](../../../skin/fangda.jpg)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济南3所学校入选,分别是: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山东省济南中学、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近年来,急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老师和家长提高了急救意识,掌握了急救技能,但在急救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共同为生命护航。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强化急救教育从“娃娃”抓起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猝死54.4万例,其中绝大多数为心脏骤停所致,并且87.7%发生在院外。而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为前四分钟,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前,如果有人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进行除颤,就会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而据《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1%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
急救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校园层面强化急救教育,对于提升全体公民的急救意识和技能都有着重要意义。
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曾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今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聚焦全省学校急救教育面临的短板弱项,开展“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教育系列活动,省教育厅在体制机制建立、急救师资培训、知识普及、课程开发、设备配备等方面下功夫,并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学校急救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从幼儿园的教职工急救知识培训到小学、中学开展的应急救护培训,随着急救教育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提高了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而在他们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家长也参与到了急救教育的推广普及中,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利用所学守护生命。
十四年坚守为生命保驾护航
自2009年开始,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开始开展急救教育,如今已有14个年头了,据学校教师邵雪娟介绍,十几年前,学校的急救教育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那时,学校就购买了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急救设备,2018年,学校创建了志愿公益团队——‘九安’公益,2019年,学校又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邵雪娟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学校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各个方面,“例如,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请济南市公安局来上反恐防暴课;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请市蓝天救援队上国家安全课;在全国防震减灾日,请省地震局来上防震课……”除了给学生传授急救知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急救技能,学校还致力于提升教师和家长救护本领,“引导孩子协助家长一起学习,‘手牵手,校连家’,保障千万家庭的平安。”急救教育,从校园开始,但并不能仅仅止步于校园,多年来,邵雪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省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证,成为了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济南蓝天救援队和女童保护组织志愿者,2018年,在她的带领下,济南九中创建了志愿公益团队——“九安”公益,“九安的‘九’,一个指的是九中,另一个也取了谐音‘久’,通过强化推广急救教育,守护大家的长久平安。”
2019年,山东省济南中学依托学生社团“医凡社”开设了校本课程——心肺复苏急救课,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据学校学生发展部主任赵凌志介绍,“课程涵盖了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呼吸道异物梗阻等。”赵凌志称,急救师资作为传播急救知识的重要角色,对提升师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学校依托医务室设立了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强化学生的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依托市教育局组织的‘泉校康’活动,我们又聘任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济南市人民医院的三位专家为学校卫生健康辅导员,与校医一起开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急救教育内容资源。”赵凌志还说道,学校将急救教育融入到军训课程中,让学生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挽救自己和他人生命。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课程设置,形成了以日常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急救日等重点节日为契机,三大主题、九大模块的教育体系。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带领学生沉浸式进行急救体验。
急救教育“任重道远”
除了学校这个育人场,急救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氛围。在家长张女士看来,急救教育受益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整个家庭乃至社会。“虽然孩子的学校也开展急救讲座,教孩子们学习急救知识,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而且一次两次的急救讲座或活动也无法真正提升孩子们的急救技能。”家长曹女士认为,“得从意识上入手,让更多人关注急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一起提升社会的急救水平。”对于急救教育的推广,家长和学校有一个共识:急救教育是事关生命的教育,是一门必修课。
“学生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赵凌志表示,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强化急救教育对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学生通过学习急救知识,也可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并有效施救,“保障好学生的健康安全,这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底气。”
济南九中学生发展部主任李瑞国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14年坚持强化急救教育,是因为急救教育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还能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急救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他还称,校园内开展急救教育,能够为社团培养更多的急救人才,从而提升社会的应急救援能力。学校安全保卫部副主任马红元也认为,安全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底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为师生筑牢安全屏障,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虽然急救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急救教育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邵雪娟表示,要从意识上提升大家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并打通急救知识学习渠道,“急救教育任重道远,要久久为功。”赵凌志认为,应该从执行与落实层面下功夫,加大师资、设备等的投入力度,共同上好急救教育这堂“生命课”。
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副校长韩东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的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军训、急救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学校急救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构建系统、完整的急救育人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强化急救教育从“娃娃”抓起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猝死54.4万例,其中绝大多数为心脏骤停所致,并且87.7%发生在院外。而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为前四分钟,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前,如果有人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进行除颤,就会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而据《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1%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
急救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校园层面强化急救教育,对于提升全体公民的急救意识和技能都有着重要意义。
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曾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今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聚焦全省学校急救教育面临的短板弱项,开展“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教育系列活动,省教育厅在体制机制建立、急救师资培训、知识普及、课程开发、设备配备等方面下功夫,并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学校急救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从幼儿园的教职工急救知识培训到小学、中学开展的应急救护培训,随着急救教育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提高了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而在他们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家长也参与到了急救教育的推广普及中,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利用所学守护生命。
十四年坚守为生命保驾护航
自2009年开始,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开始开展急救教育,如今已有14个年头了,据学校教师邵雪娟介绍,十几年前,学校的急救教育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那时,学校就购买了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急救设备,2018年,学校创建了志愿公益团队——‘九安’公益,2019年,学校又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邵雪娟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学校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各个方面,“例如,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请济南市公安局来上反恐防暴课;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请市蓝天救援队上国家安全课;在全国防震减灾日,请省地震局来上防震课……”除了给学生传授急救知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急救技能,学校还致力于提升教师和家长救护本领,“引导孩子协助家长一起学习,‘手牵手,校连家’,保障千万家庭的平安。”急救教育,从校园开始,但并不能仅仅止步于校园,多年来,邵雪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省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证,成为了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济南蓝天救援队和女童保护组织志愿者,2018年,在她的带领下,济南九中创建了志愿公益团队——“九安”公益,“九安的‘九’,一个指的是九中,另一个也取了谐音‘久’,通过强化推广急救教育,守护大家的长久平安。”
2019年,山东省济南中学依托学生社团“医凡社”开设了校本课程——心肺复苏急救课,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据学校学生发展部主任赵凌志介绍,“课程涵盖了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呼吸道异物梗阻等。”赵凌志称,急救师资作为传播急救知识的重要角色,对提升师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学校依托医务室设立了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强化学生的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依托市教育局组织的‘泉校康’活动,我们又聘任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济南市人民医院的三位专家为学校卫生健康辅导员,与校医一起开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急救教育内容资源。”赵凌志还说道,学校将急救教育融入到军训课程中,让学生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挽救自己和他人生命。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课程设置,形成了以日常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急救日等重点节日为契机,三大主题、九大模块的教育体系。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带领学生沉浸式进行急救体验。
急救教育“任重道远”
除了学校这个育人场,急救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氛围。在家长张女士看来,急救教育受益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整个家庭乃至社会。“虽然孩子的学校也开展急救讲座,教孩子们学习急救知识,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而且一次两次的急救讲座或活动也无法真正提升孩子们的急救技能。”家长曹女士认为,“得从意识上入手,让更多人关注急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一起提升社会的急救水平。”对于急救教育的推广,家长和学校有一个共识:急救教育是事关生命的教育,是一门必修课。
“学生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赵凌志表示,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强化急救教育对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学生通过学习急救知识,也可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并有效施救,“保障好学生的健康安全,这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底气。”
济南九中学生发展部主任李瑞国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14年坚持强化急救教育,是因为急救教育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还能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急救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他还称,校园内开展急救教育,能够为社团培养更多的急救人才,从而提升社会的应急救援能力。学校安全保卫部副主任马红元也认为,安全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底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为师生筑牢安全屏障,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虽然急救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急救教育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邵雪娟表示,要从意识上提升大家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并打通急救知识学习渠道,“急救教育任重道远,要久久为功。”赵凌志认为,应该从执行与落实层面下功夫,加大师资、设备等的投入力度,共同上好急救教育这堂“生命课”。
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副校长韩东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的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军训、急救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学校急救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构建系统、完整的急救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