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下阶段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货物进出口总额由前三季度同比微降0.2%转为增长0.03%……15日发布的前10个月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指标持续改善,但国内需求仍显不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多项指标增速回升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殊为不易。
  
  从生产端看,生产供给稳中有升。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连续3个月加快。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持续发挥。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前10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比1至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03%,10月份同比增长0.9%,月度、累计增速双双转正,扭转了外需走弱的局面。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从重点就业群体看,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6%,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有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新动能持续增长。从新产业看,10月份,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规模以上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2%和53.2%。

  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在看到经济发展态势恢复向好的同时,一些经济指标的波动也表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比1至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3%,降幅比1至9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从长期看,目前我国人均GDP刚超过1.2万美元,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较大。未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落实房地产有关政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刘爱华说。
  
  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10月份,受国庆假期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刘爱华说,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广义货币保持较快增长,市场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基于这些因素判断,下阶段价格低位运行的状况将会逐步缓解,不会出现通货紧缩。“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继续释放,需求改善对生产带动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加之产业转型升级的稳步推进,经济有望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刘爱华说。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