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2023年“齐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展播

他们的青春在基层一线闪光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今天的2023年“齐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展播,让我们走近青岛国信粮食产业 发展有限公司储备粮管理中心营海库区负责人王毓川,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党支 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丰,共同感受他们闪耀在基层一线的青春之光。

  ◎本版撰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全国粮食行业岗位技术能手 王毓川
  粮仓里的技能报国梦

  “仓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有它自己的质量和分量,保护每一份质量和分量,就是保咱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王毓川进入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仓储保管员记住的第一句话。这是凭借着这份执着,这位“90后”青年先后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粮食行业岗位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并成为省内粮食行业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全省最年轻的粮食行业技师

  王毓川在高中阶段是体育生,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没有接触过的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大概是源自父母最朴实的想法,“这是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拳头专业,选了不会差。”王毓川笑着说。大专学习期间,踏实肯学的王毓川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参加粮食职业技能大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层层选拔,他进入大赛训练组。“上午掐粮食,手疼嘴也疼;下午练机械测量,眼疼背也疼;这些都比不上晚上背理论,头更疼。”说起2000个小时的备赛经历,王毓川记忆犹新。大赛项目之一是靠触感衡量谷物的湿度:玉米要用指甲掐开,麦子要用牙齿咬。手指钻心得疼,咬合肌几度抽筋,只为了让触感的判断离机器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3%。

  在无数次的训练中,王毓川的意志得到了磨炼,情绪也越发稳定,越来越像一个工匠。正是收获国赛金牌的经历,让他一毕业便成为全山东省最年轻的粮食行业技师,更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也正是靠着这一手“咬小麦判断水分”的绝活,与仪器测量误差为±0.2%,2022年7月,王毓川作为粮食行业优秀青年代表受邀参加了央视1套《开讲啦》节目录制,直接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专家、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

  大奖收割机

  偌大的粮仓,脆弱的麦粒,王毓川对粮情了如指掌,温度、湿度、虫害防治,每一个操作都细微到极致。夏天,外面的酷暑对于粮仓里面来说不值一提,1分钟就能让人汗流浃背,王毓川仍像他读书时一样,只是安静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汗水从额头流到脚跟,抓一把粮食,仔细感触,盯住测量仪,观察变化,换个位置,再来一遍,认真、沉稳、笃定。

  靠着成为“最好的粮食技术人员”的目标,王毓川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2014年青岛粮食行业竞赛夺冠,他成为“青岛市技术能手”;2016年山东省粮食行业竞赛一等奖,他成为“山东省粮食行业岗位技术能手”;2017年因工作成绩突出,他成为“青岛市工人先锋”;2019年,他再次发力,一举获得第5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职工组一等奖,他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最痛苦的是练习杀虫赛项,因为需要个人全呼吸防护,气压甁压得肩膀不仅红肿,竟然还出了点茧。”他轻松地说着。2020年、2021年王毓川先后获得“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2021年7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坚守科研前沿

  工作中,王毓川时刻不忘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除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准,他坚持参与项目研究,勇于创新,科学保粮。他开展的“蛇床子杀虫剂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与实验”和“乙基多杀菌素乳剂储粮防治害虫研究”等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他还参与了“充分利用自然低温、辅以人工制冷的低温储粮技术”的研究,开展了“利用储粮自身的冷源进行管道环流自动控温技术试验”,此举有效提高了粮食的储藏安全性、延缓了粮食品质变化速度,粮食的色、香、味,保鲜效果显著,粮食宜存率逐年提高,有效的控制了虫害发展,做到了安全储粮,达到了绿色储粮的要求。

  现如今,王毓川也成为了传技带徒的师傅,他将自己的参赛经验、技术技能、操作要领倾囊相授,他带的其中一名徒弟在2022年山东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两名徒弟获得二等奖。

  泰安亓家滩村党支部书记 李丰
  桃园里的致富带头人

  “我的根在农村,就想实实在在为自己的乡亲们干点实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2015年,李丰带着对家乡魂牵梦绕的挂念,毅然放弃省会的稳定工作,返乡创业。她将饱满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家乡村民走上了致富创业的快车道。

  “爱”是魂牵梦绕的挂念

  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李丰在济南应聘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心中反哺家乡的情怀始终不曾忘却。

  2015年,泰安市实施“育苗升级”工程,泰山区大力开展“人才回引”行动,这一政策触动了她,她不顾家人强烈反对,毅然辞去了高薪舒适的工作,回村任职。面对简陋的条件、不固定的时间和千头万绪的工作,她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围绕集体发展、村民致富目标,理清村庄5年发展规划,逐步带领亓家滩村摆脱了过去的贫穷落后面貌,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李丰瞄准特色果品产业发展方向,从拓宽传统销售渠道入手,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将种植、加工、销售串联在一起,创办农产品直销微店,带着几名青年成立“电商服务队”,现在,全村80%的果品都通过网上销售。

  “爱”是发自肺腑的热爱

  “我的根在农村,就想实实在在的为乡亲们办点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李丰所带领的“两委”班子是全镇最年轻的班子,但也因为年纪轻、经验少,一些村民不够信任。通过带领班子成员遍访全村党员、群众、退伍军人等,扑下身子、虚心请教,在点滴小事中逐渐赢得了百姓支持。

  近几年,李丰所带领的“两委”班子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村内道路扩宽、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灌溉设施安装完善,累计整修道路4000余米,新修生产道路800余米,全面提升道路两侧绿化,优化村内环境卫生,疏通防汛排水通道1500余米、疏通河道350 余米,硬化3.2 公里的主干道路面,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3年在“抓产业上项目”的工作指导部署要求下,李丰所带领的“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总目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逐步实施猕猴桃产业园扩建项目,村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及滑翔伞基地建设项目等。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全村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得到全面大幅度提升,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让亓家滩村真正迈开了美丽富裕乡村建设的步伐。

  “爱”是“猕”足珍贵的期盼

  李丰深挖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利用5000亩山林天然野生艾草资源,依托全市“百企联百村”行动,同泰安市泰山区艾茳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资41万元,建设集艾叶收购加工、产品包装、定向输出与分散出售于一体的艾条加工基地。并于今年创新打造“亓小艾”品牌,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40多个城市,年可为集体和村民带来6万元的增收。

  李丰发展经济,不等不靠,带着“两委”干部积极动员村里的猕猴桃种植户加入支部领办合作社,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实行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商标、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现种植规模扩大到500 余亩,年产量增加到30万斤,户均增收10000元,集体增收5万元。

  2020年8月,在李丰的组织下,亓家滩村承办了全镇第一届猕猴桃采摘节及合作社产品展示会,真正让合作社产品飞出大山,现猕猴桃采摘节已成为亓家滩村的传统特色节日,连续举办三届。依托特色产业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亓家滩村形成集游玩、品尝、互动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年吸引各地游客达6000 余人次,村集体收入从原来不足5万元增长到35万元,短短两年内也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