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退伍不褪色,他正续写风采

访“齐鲁最美退役军人”裴树清
点击查看原图
站在故乡的养牛场内,裴树清在细数过往
点击查看原图
裴树清在企业车间检查药品批次
点击查看原图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这三重身份给我提出了三个课题:共产党人的初心怎么践行?退役军人的人生怎么书写?民营企业家的精神怎么铸就?我退役后三十多年的奋斗历程,都是在努力回答好这三个课题。我的经历和体会归结起来就是:坚守初心,赓续军魂,努力写好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人生答卷。这张答卷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人民情怀。

  ——裴树清

  走进位于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8060号的山东省人民药业有限公司,一张巨幅雷锋画像映入眼帘,一 代中国人精神图腾的目光所及之处,他的传人——这家名为“人民”的民营企业的掌舵人向我们走来,带着忠 义之乡的赤诚,带着从戎八载的本色,带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答卷……他就是“齐鲁最美退役军人”,山东省人 民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裴树清。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雷锋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尽管符合不少人对民营企业家“不同程度发福”的“刻板印象”,但已62岁的裴树清,腰杆挺直,目光炯炯。面对坐满会议室的媒体记者,带有明显鲁西南口音的回答也无需使用话筒。

  裴树清已先后获评“医药行业十大新锐人物”“齐鲁最美退役军人”“山东省优秀诚信企业家”“山东省退役军人创业之星”“泉城最美退役军人”等一众荣誉,但在本次接受媒体记者集中采访之前,有关这位“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却鲜见于网端,甚至就连这家员工规模达1500余人的企业,宣传部门也不过刚刚组建月余。

  “我当过农民,当过工人,也当过军人……”工农兵重叠的经历共同交汇出裴树清前半程的人生轨迹,一颗红色的种子也在春风细雨的浇灌下成长成参天大树。“小时候,父亲最常给我讲《为人民服务》,直到今天,我的手提包里也一直放着一本《毛主席语录》,雷锋更是我一生都在学习的榜样。”也正是源自榜样的无穷力量,入伍八年间,裴树清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受到通令嘉奖、两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四次获评“学雷锋先进个人”。

  1987年,裴树清脱下戎装,转业至一家省属企业工作。信守着“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职业信条,裴树清心中的“理想之树”依旧茁壮生长,只是相伴着一首令无数人不堪回首的《从头再来》,2000年10月,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他下岗了。为了生计,这个个头一米八的汉子开过小饭店、倒过二手货,艰难维系着曾经破落的生活。

  裴树清的生活在改革的时代洪流中迎来转机,随着国家放开医药流通市场,老兵的创业之路就此开启。

  2005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42周年纪念日,山东省人民药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药品连着人命”

  军功累累,并不意味着可以驰骋商海。由于缺乏经商经验,甚至是“过于厚道”,成立之初的人民药业站在了濒临倒闭边缘,雄心勃勃的裴树清血本无归。

  “公司8个月发不出工资,员工都相继离开了,孩子的学费也交不上,就连175元钱的广告费也是人家追了一个星期才借钱还上的。”下岗的打击加之创业失败的不堪,一度曾让这位昔日的军人走上绝路。“那一天,我自己来到黄河边上,向着汹涌的水中走去,此时,一位老人家急忙跑来将我拽住,说了很多劝导的话:‘你都不怕死了,还怕什么?’”此话音落,当着十余位媒体记者,裴树清掏出纸巾,掩面许久。

  河边老者的劝慰让裴树清彻底释怀,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冷静收拾残局过后,他决心再一次“从头再来”,并第一次懂得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但无论滚石上山如何艰辛,裴树清都始终如同敬畏榜样般敬畏着产品的质量,因为他深知“药品连着人命”。

  “我永远忘不了母亲无数次念叨的痛苦往事:我刚出生时,哥哥和姐姐因为吃假药丧命,我在五岁的时候也因吃假药口吐白沫,翻了白眼,不省人事,幸亏用灌绿豆水的土办法救了我一命。”尽管母亲已经离世,但其对假药的终生痛恨,也同样充斥着裴树清的人生。

  裴树清表示,自公司成立至今,人民药业始终坚持对临近有效期三个月的药品采取强制管控措施,决不让其进入销售流通环节。曾有公司上门求购临近有效期的药品,但都得到了两个字“不卖”。

  “自公司创办以来,我们没有发生一起假劣药事故。”语毕抬头环视媒体记者,裴树清的炯炯目光更添一份坚定。

  “企业要走共同富裕之路”

  采访间隙,裴树清的手机响起,独特的铃声引得媒体记者纷纷抬头注视。“我把部队的起床军号声设置为手机的铃声,这军号声是军营特有的‘乐章’,听到它,就能勾起对军营生活的回忆。”裴树清说道。

  “让全体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像众多企业一样,裴树清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写在了会议室的墙上。

  裴树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2年和2018年,他两次对公司本部及旗下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将股权无偿分给员工,其个人只保留3.5%的股权,入职满两年的员工都有持股资格,再根据工龄、职务、贡献赠送相应股权份额,年底按照所持股权份额进行分红。“目前,公司持股数量最少的员工也有100股,年底分红一万五千元。”

  今年建军节前夕,人民药业销售人员乔森拿到了公司赠送的住房的钥匙。这套面积超110平方米、市值160余万元的住宅,让这位父亲常年患病,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28岁青年直呼“跟做梦一样”。

  乔森的幸运在人民药业内部并不罕见。小到派专人照料员工患病亲属、为员工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大到替困难员工偿还债务、提供住房,这家民营企业的“温度”让员工深深感恩。

  “财聚人散,人聚财散”

  2019年年末,湖北武汉连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如此情况引起了裴树清的注意,本着“有备无患”的心态,他第一时间安排采购人员紧急购进价值500余万元的药品和口罩等防疫物资。时至2020年岁首,新冠疫情的蔓延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药品及防疫物资的价格也同样水涨船高,人民药业先期购进的产品价值近乎翻番。然而就当不少人认为这家公司会因董事长的“高瞻远瞩”而“大赚一笔”的时候,裴树清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此批药品及防疫物资全部向社会无偿捐赠。

  2022年12月,面对感冒退烧药品紧缺的局面,人民药业再一次迎来了业绩上扬的机会,但裴树清却再一次做出了令员工出乎意料却又意料之中的决定:成立以公司行政副总为组长的“送药”小组,将现有感冒退烧药品免费配送至急需市民手中。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人民药业共累计为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重大公益事业捐款4000余万元。

  八年的军旅生涯也影响了裴树清的一生。今年7月,年仅30岁的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消防救援站特勤一班班长冯振在抗洪救灾中不幸牺牲,听闻素昧平生的“小战友”的噩耗,戎马倥偬的一幕幕瞬间涌上裴树清的心头。他第一时间赶往冯振的老家,向英雄的父母作出承诺:人民药业愿替烈士尽孝,把他们接到济南,提供工作岗位、免费住房及一切生活用品。

  谈及一次次不悔的选择,裴树清给出了自己及人民药业的财富观——“财聚人散,人聚财散”。只是,这家以“人民”命名的企业并未因“人聚”而“财散”,截至目前,人民药业注册资金已达1.2亿元,销售收入达80余亿元。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秋收已过,时逢重九。一曲豫剧经典曲目《辕门斩子》,在夹杂奶香的梁山县韩岗镇袁口村山东中汇奶牛养殖场内鸣锣开唱。

  “我要说小时候没有穿过成双的鞋,你可能不信,但那个时候大家条件都不好。可就是这样,乡亲们也没少互相帮助。”儿时的苦难记忆和受助经历让裴树清在出走乡关之日起,就有了反哺这片淳朴土地的念想,只因“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2011年3月,经过前期的反复考察,裴树清在故乡投资建起占地面积760余亩的山东中汇奶牛养殖场,现已累计安置500余名周边村民就业。此后的12年间,尽管养牛场的业绩时有浮动,但不论收益多寡,裴树清都始终将其视为“不能少的一项业务”。

  养牛场的开办不但增加着村民的收入,也为乡亲们带来着令人艳羡的福利——袁口村及附近村庄70岁以上的老人每日可到养牛场免费领取一斤牛奶;每年重阳节,养牛场内会搭起戏台,连唱七日,孤寡老人及退役军人还可免费就餐,并获赠粮油米面;每逢夏收秋种、秋种春播,养牛场的工作人员还会将免费的午餐送到田间地头……而这一切,都是一位离乡游子对故土和乡亲诉说不尽的情愫。

  停锣息鼓,人群散去,裴树清径直走向养牛场内的一排大树,轻拍树干间喃喃感慨:“这些树是建养牛场那年种的,现在都这么高了。”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始终作为树的形象和人民站在一起,这或许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一名以“人民”命名的企业家有关传承的答卷。

  【对话】

  记者:您坚持带领员工走共同富裕之路,您走的路和南街村一样吗?

  裴树清:不一样,我去过南街村,他们是生产资料集体所用,我们的性质是民营企业。

  记者:兼具企业家与慈善家的双重身份,您如何平衡生意与公益之间的关系?

  裴树清:不可否认,捐款捐物需要依托于公司的良好业绩,与其他行业相比,我们最近几年受到疫情的冲击不大。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句话叫“财聚人散,人聚财散”,很多人想不通这个道理,但我想我是明白的。

  记者: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您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善事,容易吗?

  裴树清:创业不容易,公司运营不容易,生活也不容易,但我没有觉得做好事有什么不容易。

  记者:您让我同时想到两句话,一句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另一句叫“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您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裴树清:做生意就存在竞争,遭受非议也很正常,但我从来不在乎那些。

  记者:如果在单位工作,您已经超过了退休年龄。有退休计划吗?打算干到什么时候?

  裴树清:很多民营企业家都会很早就培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接班”,但我不会这样做。我们有自己的人才评价体系,现在已经培养了“接班人”,我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还没有考虑过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