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找大矿、找好矿,山东地质找矿新突破

有望新探获富铁矿1500万吨

西岭金矿系我省探明潜值超2000亿元的巨型单体金矿,图为西岭金矿勘探现场 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原图
        省政府新闻办于11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地质工作融入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已建立省应急测绘保障中心、省防汛抗旱应急救援地质保障中心、省非煤矿山应急救援地质保障中心等5支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16支市级地质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搭建起以山东省为中心,辐射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周边省区并可快速响应全国其他省份“空天地一体化”应急救援勘测需求的队伍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新增铁矿1.38亿吨

  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晓海表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提高矿产地质调查研究精度,加大金矿、富铁矿、晶质石墨、稀土、有色金属矿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共实施省财政项目66项,市地财政+市场项目200多项、自筹资金项目80余项,新圈定找矿靶区48处,新增金金属量97吨、铁矿1.38亿吨。省地矿局共实施各类地质服务项目1854个,累计完成各类调查面积10.3万平方千米,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620公顷。

  探明全国四分之一黄金储量

  省地矿局副局长刘祥元表示,省地矿局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47种,查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75种,探明了全国四分之一的黄金储量,在胶东地区提交金矿资源3500余吨,使胶东地区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区,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和最大的蓝宝石矿,找到了一批大煤矿、大铁矿、多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021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省地矿局在矿产勘查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圈定找矿靶区48处,新增金金属量97吨、银金属量190吨、铜金属量1661吨、铅锌金属量7.57万吨、铁矿1.38亿吨、稀土氧化物104万吨、晶质石墨178万吨、氯化钠矿物量8.82亿吨、氯化钾矿物量7.54亿吨。新发现铀、锂战略性矿产。2022年10月后,六队又探获一处大型金矿床,查明资源量近50吨,其中新增20.9吨;在高唐县有望探获富铁矿1500万吨,为国内罕见富铁矿;在某海域发现磷钇矿(重稀土矿),初步估算潜在矿产资源16万吨。

  年内已开展119个地热项目

  省地矿局环境地质处(海洋地质处)处长康凤新表示,今年以来,省地矿局共开展各类地热项目已达119个。

  省地矿局早在1958年就完成了全国首个地热能勘查项目——即墨东温泉勘查;近年在全省16市均发现了地热田、打出了地热井,实现了地热找矿重大突破,共发现96个地热田。在全国首次完成了采灌均衡、取热不耗水地热能可持续开采量计算,评价全省地热资源量为1.21×1021焦耳,折合标准煤413亿吨,供暖用地热资源年可采资源量为57.57亿立方米。

  在菏泽郓城建立岩溶热储新农村社区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形成了“郓城模式”;在东营市牛庄镇建立群井联动地热供暖+花卉种植梯级利用示范,打造了地热梯级利用牛庄“无烟小镇”模式,有效解决地热供暖规模化应用技术问题。

  完成90%以上地下水源地勘查

  省地矿局二级巡视员赵正来表示,在服务全省地灾防治方面,去年以来,省地矿局承担了全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了16个市136个区县的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和减灾抗灾能力水平,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覆盖“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家(户)”的省级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库。并完成了全省85%以上的基础地质工作和地质图件编制,90%以上的地下水源地勘查工作;省地矿局自主研发的“智慧地矿”系统拥有全省最全最细的地质资料,并开发出17个专业应用系统,在全省所有市建设完成长期动态监测点1527个,这些监测点覆盖全省所有重大地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