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在大地上画画

        ◎文/段玉芝

  十月中旬,我参加了济南市作协组织的“谁不说俺家乡好”作家行活动。当南部山区组织人事局领导作为示范村重点介绍拔槊泉村时,我惊讶于拔槊泉村短短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更让我惊讶的是,拔槊泉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竟然是一位年轻的画家,他在北京和济南有自己的工作室,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返乡,是在家乡老书记的力邀之下,为了家乡的发展,才回到家乡任村书记的。

  带着欣喜和对画家村书记的好奇,我再次走进拔槊泉村。拔槊泉村海拔750米,是济南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因村内有“拔槊泉”而得名。

  我第一次到拔槊泉村是2020年的秋天。那时的整体感觉是萧索,民宿建得很美,但是房门紧闭,没有人入住。街道旁有老人摆摊,泉边零星几个人打泉水,比较冷清。我感觉到发展的难度:海拔这么高,山路这么远,什么时候能发展起来呢?

  没想到,拔槊泉村不仅迅速发展起来了,还成为南部山区的发展标兵。

  画家书记沈云涛在立着“唐风小镇”牌坊的村口迎接我们。沈书记沉稳知性,他并没有应我们所请介绍自己,而是带着自豪非常专业地给我们介绍村子的情况。

  一进村子,就闻到炖鸡的香味,那是从天然居农家乐传过来的。农家乐里坐满了人,他们神情轻松,大口吃鸡肉,大口喝泉水泡的茶,热火朝天地聊天。左边是崎岖的山路,右边是起伏的群山。炖鸡的炉膛里传出烧柴的噼噼啪啪声。好一幅田园风景画。沈书记告诉我们,天然居农家乐是著名的网红农家乐,美食博主“二百者也”来此探店,对农家乐所处环境的优美、菜品的鲜美实惠倍加赞赏,好多游客从抖音上看到后慕名而来。村里其他的农家乐也被带火了。

  网红农家乐的老板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原来在外地打工做厨师,在沈书记劝说下回乡创业。年轻老板现在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与老婆孩子在家乡团聚,也方便照顾两边老人。

  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些人在拔槊泉边排队打泉水。沈书记介绍,这是市民直接在泉中打水,再往下,有村里用长管引流过去的泉水,没有打水工具的市民可以通过长管接泉水。引流泉水方便大家来接,是沈书记来之后想的办法。以往,村民不太乐意外人来打泉水,觉得车和人打乱了他们的宁静生活。沈书记就做村民的工作,告诉他们,免费提供泉水,热情接待外来的游客,村子的人气才会旺,人气旺了才有利于村子发展。村民想通了,并在沈书记带领下修了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

  村街边上,依然有许多老人摆摊卖土特产,小米、绿西红柿、山楂、紫梅豆、蜜薯、蜂蜜等,四周围满了挑选的人。沈书记介绍,这些都是村民自己种的,绝对绿色环保,价格也合理。村里大批量种的小米都卖完了,现在卖的小米,有些是村民自己家的,也有的是其他村的村民来卖的。“允许别村的村民来卖土特产,共同富裕嘛。”沈书记笑道。

  拔槊泉村的小米可是远近闻名。由于海拔比较高,拔槊泉村的小米特别香。沈书记在村里成立了“谷子种植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有村两委成员,有村里的谷子种植能手,有初学种植的年轻人,老中青结合,注重科学与传承。每年小米还没有收割入仓,就被提前订购一空。

  沿着主村街再往里走,就看到“廓庐”民宿了。民宿依山而建,透过大大的落地窗,群山与红叶尽收眼底。沈书记告诉我们,坐在茶台前,越过群山,白天能看到市里的高楼大厦,晚上能看到市里的灯火辉煌。这时节还好一些,国庆节前夕,民宿一房难求,迟来的朋友找他,他也没办法解决。我说起2020年来时民宿一派萧条的情况。沈书记说那时民宿法人与村里关系有些僵,不愿继续经营,就搁置了。他来了之后,通过多方交涉,换了民宿的法人,又与新法人多次沟通,终于达成共识。廓庐定位高端,经典打造,成为拔槊泉村的一张名片。拔槊泉村风景优美,春天迎春花开漫山一片黄,夏天一片绿,秋天一片红,冬天有雾凇,下雪更是一片白……沈书记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拔槊泉村的美景美食,吸引大家入住民宿,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引入一些画家和作家入住民宿,这里还成为“山东省文化馆写生创作基地”。廓庐就这样火了起来。

  领略了拔槊泉村的“山乡巨变”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把话题转到画家书记本人身上了。画家书记沈云涛是80后,艺名沈小皴,自幼学书法和绘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是张宝珠先生的入室弟子,后深造于北京画院,导师是李小可先生,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第二代传人。沈书记主攻山水画,在北京和济南有自己的画室,举办过八次个人画展。老书记最初找他时,他并不想回来。作为画家,喜欢自由率性,他担心回来后受不了各种约束,更别说约束别人管理一个村庄了。但是老书记看中了他,看着老书记期待的眼神,想想自己出生成长的村子的美好未来,沈书记答应了老书记。好不容易从大山里出去,又回来,家人自是反对。2021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资源,为家乡做些事。”他把民宿盘活,推广农家乐,又想办法吸引人才返乡,充分发挥村里泉水和风景的优势,走生态发展、文旅融合的道路。

  三年过去了,在他的带领下,这个仅85户210人的村庄,年收入达50多万元。他没有辜负老书记的重托,没有辜负村民的信任,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满腔热情。

  下一步,沈书记打算把“民房变客房”,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让村民创收,还能降低住宿价格,让游客受益。沈书记还计划在村里建个艺术馆,除了书画,还展览摄影作品、石碑、石刻等。引进人才回乡是沈书记的一个长期计划——曾经从乡村走出去的人,视野和眼光会发生变化,这正是乡村所需要的。

  沈书记在镇上还建有一个工作室。工作室里有沈书记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有他的老师和朋友的书画作品,还有沈书记收藏的各种和各样的泰山石。长长的画案,画案上的笔墨纸砚各种颜料,以及四周墙壁上挂满的画作,让我们看到画家书记作为画家的一面。

  问起是不是还在画画,画家书记沉默了一下,回答说还在画,但没有时间经常画了。忙碌了一天,画画可以让他静下来,理一理思路。虽然不能经常画了,但是感觉自己的画风变了,变得更开阔更有气象了。问他会不会觉得遗憾,他说不会。

  “现在也是在画画啊,只不过是用行动在大地上画画。”

  在大地上画画!

  在大地上,以青山绿水、古老村庄为背景,以民宿、农家乐、谷田、艺术馆、泉水为点缀,沈书记用自己的行动和情怀,描绘出拔槊泉村的乡村振兴图景。他画出的,将是一幅最美、最动人的长长画卷!

  是啊,不光画家书记沈云涛书记,中国所有的乡村书记,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大地上画画。他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大地,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是最勤劳最朴实的乡村振兴图的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