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体面

——宏大时代生活变迁的图景
《烟霞里》作者:魏微
点击查看原图
        说了人家也不信,口说无凭!不像穿衣、住房,屋里头擦得雪净,家具满满当当,客人一打眼就知道,哎呀,这户人家活得体面!
  
  1980年,田家明一家明显不够体面,住得不行。十五六平方米,勉强摆下小饭桌,但走路仍须侧身。家具也没法添置,用的还是李庄带来的那几件。
  
  孙月华说,不是个事儿,得想法子解决。
  
  水利局她是不指望了,那几间公房她也没看上。她想自家建房子,三间正房,东西各两间厢房。再起一个院子,高门阔户,门口最好留块空地,好种点瓜果蔬菜什么的。没错,她是照着李庄的家来构想的,在上县之初,甚至还在李庄时,她理想中县城的家就是李庄的样子,或称升级版、奢华版的李庄。
  
  只是这层意思,一时半会还说不出口,怕田家明会上火。有一回,在一家人像东北人那样吃饭的时候,孙月华不失时机提过一回,果然丈夫恼了,说:“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还造房子?哪来的地?你以为这是李庄吗?是谁闹着要进城的?进了城,又要住乡下的大房子!你怎么那么贪得无厌!”
  
  孙月华含着脸,一声不吱。心里想,我怎么贪得无厌了?县城不就是个大乡镇!我上县来,盖个房子怎么了?还贪得无厌!

  她这话也没错。清浦县坐落于清浦镇上,城关之外都是农田。东关就有一条骡马街,时不时就有驴车徜徉在城中心。
  
  城关之外,照例是公社、大队、生产队。孙月华母子初来乍到,吃的是定销粮,落的是定销户,连户口簿的颜色都不一样,城里人是紫红色,她母子几人是深绿色。就是说,还不是城里人,虽然已进了城,但户口只能落在城郊,一个叫河西的生产队。
  
  小队长是个活络人,一来二去跟田家明混熟了,他妻弟到清浦闸上工,就是托的田家明的关系。他那时已经开始卖地,其实也不能叫卖,他是河西一带的“王”,闲地太多,荒着也是荒着。有一次跟田家明说,你既已开口了,按说户口落在这里,过来住也在情理。你先转转,相中了,告诉我一声就行。

  确实有“王”的派头,指点江山的意思,连口吻都是淡淡的。
  
  这一年,进了城的孙月华总惦念着乡下,田禾不是送去她娘家了么?每到周末,她一家就下乡去,跟田庄姊弟说:“走,到外婆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