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

山东出台城市更新十大工程
        商报济南消息 10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解读。《方案》将山东城市更新行动细化为十大工程,明确到2025年,推动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开展的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城市更新项目,推动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把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好。
  
  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善东介绍,《实施方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强化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准确把握更新的重点和力度;同时,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决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专业化运营水平;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定位、财力等条件因素,合理确定城市更新任务目标,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关系。
  
  十大工程中首先提出老旧片区综合改造工程。科学划分老旧片区改造地块范围和实施时序,整体设计、一体打造,干一片、成一片。分批开展30个左右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建设。其次是老旧住区宜居改造工程。推动老旧小区“一区一策”制定改造方案,更新提升配套设施,补齐社区功能短板,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到2025年,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
  
  方案在老旧厂区(建筑)转型提升工程也做出了说明。促进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老旧低效楼宇提质增效,开展低效用地盘活整治。加强对工业遗存以及工业建筑、工业设备、生产工艺等工业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优化社区生活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断完善养老机构、普惠托育、社区卫生、公共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到2025年,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
  
  同时,方案提出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工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建设综合管廊,发展集约化停车设施。加快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设区市居民小区基本建立分类系统,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以上。对于公共空间营建提升工程,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提升建筑单体设计水平。强化城市生态基底保护,推动公园城市和城市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省城市绿道达到1万公里。
  
  其中,方案还包括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工程。推动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塑造特色城市风貌,坚决避免破坏性建设。到2025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历史文化遗产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程上,统筹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各类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绿色低碳建造方式。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消耗比例达到1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
  
  此外,还包括城市安全韧性增强工程和智慧化改造提升工程。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高建设工程的本质消防安全水平。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易涝点整治和排涝工程建设,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智慧化改造提升工程方面,推进通信网络、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完善数字化惠民服务体系。2025年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