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以食养人、以食育德,食育教育升腾教育的烟火气

一日三餐里的“育人密码”

山师附小五年级开展蒸蒸日上花馍课
点击查看原图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小学探索一日三餐里的育人价值,在“食”的问题上做文章,不仅让孩子在食育教育过程中对食物有更合理、科学的判断,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文化修养,更以食养德,将饮食教育延伸到人生观的培养上,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家庭责任感,收获别样的成长快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亲自施肥、翻地、播种
  
  会种菜还会炒菜、发面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二十四节气里的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校沿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带领学生展开探索。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三伏天不日将至,饮食上多以清淡、少油腻、少荤腥为主,那么小暑的时候该吃些什么?所选食材的营养价值如何?制作步骤有哪些?……这是济南市名士小学以“食育教育”为切入点构建的“正德厚生”课程之“名士园农耕”和“食育工坊”劳动课程中提到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小暑时节要常吃“3绿2黄1紫”,这六种食材有助于消暑祛湿,增进食欲,平安度过三伏天。“3绿”为绿豆芽、黄瓜、冬瓜,“2黄”为玉米、生姜,“1紫”为茄子。前期,经过学生们亲自施肥、翻地、平地、播种后的黄瓜、茄子成熟了,大家从学校的“小名士劳动基地”里面采摘了劳动果实,回家开展了一场“厨艺大比拼”:风味茄子、炸茄盒……既享受了丰收的喜悦,还学会了不少劳动技能,同时也为亲子沟通搭建了桥梁。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聚焦五育融合下的食育,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四年级学生开展“麦·向未来”劳动实践课;五年级开展蒸蒸日上花馍课;六年级开展“美味‘食’足”自主分餐劳动课程。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务处主任李洪燕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自主分餐的过程中,各班开展了以“自主分餐”为主题的项目化活动研究,经过认真讨论,最终形成自主分餐项目书。项目书包含自主分餐的意义、如何分组搭配、如何适量分餐、分餐步骤、所需物品……经过思考与讨论的自主分餐项目书为同学们开展自我服务劳动奠定了基础;在学习制作花馍的过程中,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发面、和面……不少家长称,自己都不会和面,孩子居然先学会了。学生们将学会的技能应用到家庭生活中,一方面推动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另一方面,食育也凝聚了全家力量,帮助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开展七大系列主题活动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综合素养

  近年来,社会对食育的不断关注,让不少家长颇有感触,“孩子们每天吃着大米、馒头,但却不知道稻子、麦子长什么样子,背诵《悯农》时,也没有深入体会,没有感情。”家长周先生表示,自己由此产生感想:“我们的孩子如果只会学习,不会生活,那将来的他会是什么样子?”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他带孩子来到了乡间,头顶太阳,种植小麦,“虽然孩子比较生疏,但通过亲身实践,他对自己日常吃的东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周先生说,他对食育教育持支持态度,“让孩子从认识食物、健康饮食开始,这是对他身心发展持久有益的一件事。”

  食育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生活技能,还能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综合素养。不少家长认为,食育教育应由相关部门组织领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实施,系统科学推进。

  今年6月,济南市学校食育教育启动仪式在济南市市中区文景小学举行。启动仪式上提到,2023年济南市教育局将食育教育列为全市的重点工作项目,开展食育教育、家校协同、健康光盘、营养提升、泉城学子厉行节约等七大系列主题行动,推动全市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崇尚节俭的新风尚。并评选了5个食育教育实验区,60所食育教育试点校。

  前期,济南市教育局印发了《新时代济南市食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节约新风尚,勤俭赢未来”泉城学子厉行节约行动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进食育教育,开展厉行节约行动。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食育教育体系,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崇尚节俭的新风尚。

  食育教育“不止于吃”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孔融让梨”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告诉我们在做事情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食育教育并不仅仅是“吃什么”和“怎么吃”的教育,更是系统性的饮食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提高健康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李洪燕表示,食育教育源自生活,内容丰富,是一种以食育人、以食养德的教育,“但目前,我们的食育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从理念引领和课程指导来看,我们需要更多的助力,食育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工程,需要更多人的认可、支持。”李洪燕称,就目前情况来看,食育课程并没有单独的课时,因此,食育只能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此外,师资团队建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食育教育持支持态度,但不少家长也担心,如果食育课程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那就要“考虑一下”了。

  事实上,食育教育除了学校外,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有老师建议,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从自身生活习惯抓起,为孩子树立好健康饮食的观念,当好生活中的榜样;在家里吃饭时,可以借机对孩子开展餐桌礼仪的教育,培养孩子尊重食物、敬老爱幼的意识;在家务劳动过程中也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