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平阴县榆山街道:多措并举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商报济南消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转眼已是深秋,漫步田野,沉甸甸的玉米穗随风摆动,如同掀起层层金浪。为有效提高秋收秋种工作质量,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主动作为,抢抓晴好天气,早谋划早落实,多措并举做好秋收秋种工作。
  
  位于黄河滩区的博士洼粮食种植区是榆山街道玉米种植主产区,总种植面积1万亩。走进其中随处可见农业器械正在田间穿梭,成熟的玉米株被卷入收割机中,一颗颗色泽金黄的玉米粒倾泻而出,装满了运输车,翻地机紧随其后把打碎的秸秆重新埋进土里。这是街道一直推行的“秸秆回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今年玉米产量真不错,每亩能收成1300斤-1600斤呢,真是丰收年啊。”农户介绍道。“之前村子里的土地分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虽然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由于形不成规模,生产效率就很难再向上提高,而且荒种的土地也很多,自从实行土地流转后,管理起来也方便,庄家的收成也提高了不少。”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榆山街道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得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不断得到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截至目前,榆山街道流转土地1962.5亩,流转户数875户。

  “之前都是把粮食晒在房顶上,现在年纪大了根本爬不上去,刚收的玉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发霉。”上了年纪的王大娘叹着气向村书记说道。丰产丰收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把“湿粮”转变为“干粮”,又成了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刚刚采收的玉米需要及时晾晒,避免玉米发芽发霉是保证颗粒归仓的关键,如何晾晒、去哪晾晒一直困扰着村民。
  
  榆山街道当机立断积极动员各村村委利用村委会大院、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帮助村民解决粮食晾晒难题。“这下好了,我们上午把玉米拉过来晾上,到了下午装车拉回去,有村里的干部给看着,时间长了还给翻一翻,也让我们有了时间干别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不用担心粮食发霉了。”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晾晒粮食的难题,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从事其他重要的生产活动。此外,榆山街道还积极推广科学的粮食储存方法。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储粮指导,使农民能够更好地保存粮食并防止其变质。这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农民储存的粮食能够保持新鲜和优质,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为确保三秋生产顺利进行,榆山街道农业部门提前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为确保收割机具正常运转、持续作业,缩短抢收时间,提升抢收效率,提前备足易损件、充分准备零配件,保障各种机具在秋收作业期间不违章、不超载、不“带病”工作,确保粮食抢收安全、有序、规范进行。同时还对辖区内的农资点、农资、化肥、农药进行检查,确保粮食种的下去收的上来。
  
  在各项犹如及时雨般惠农政策的支持和先进农业科技的护航下,农民群众以辛勤劳作收获了又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季。下一步,榆山街道将始终把维护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加快推进农田配套建设,确保全街道粮食稳产增收,让村民得实惠、有盼头,助推乡村振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通讯员 胡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