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旅游
◎解词人:赵亮
字里有料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堪称近五年最火的黄金周,全国热门城市和热门景区都开启了“人从众”模式。与此同时,一部分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一些“松弛感”十足的小众目的地,玩起了“反向旅游”——以“远离人群”为目的,“不计划,不打卡,不逛景区,不逛网红城市”。
某旅行平台的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成为今年旅游市场名副其实的“黑马”。延边、防城港、酒泉、广元、承德、伊春、曲阜、乌兰察布等城市的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速均为去年的10倍以上。这个黄金周,主打人少、性价比高等特点的“反向旅游”更加出圈了。
网友热议
“一些风景名胜其实也想去,但一到假期人山人海,去人少的地方就感觉自己离大自然很近,是充实自己的一种方式。”
“不是旺季游不起,只是反向更有性价比。”
全媒全解
“在路上”更重要
经过年初、“五一”、暑期几波旅游需求的释放,市民在旅游消费上会逐渐恢复理性,会把钱花在更加“值得”的出游体验上,愿意为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和高口碑目的地买单。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当下市民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旅游的需求并不纯粹是为了打卡,精致的仪式感、松弛的度假感以及高性价比更为重要。
双节期间,家住济南的马先生在同事的推荐下去了河南林州度假。他说:“热门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人山人海。来林州游览红旗渠、仙台山,不仅成本低,还更清净休闲、惬意。”马先生认为,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松弛的氛围,恰恰就是“反向旅游”的魅力所在。
“旅行途中,路上的风景也许会好于目的地的风景,有时候某处不知名的小地方可能会带给我们格外的惊喜,所以我们一家人都愿意选择自驾游的出行方式。”在媒体工作的张女士表示,他们一家这个假期开车去了安徽。
回忆起大别山一号风景大道,黄山市的新安江山水画廊时,张女士依然赞不绝口。这次旅行中没有计划行程,遇到什么就看什么,完全自由自在,绝不受“打卡文化”限制,主旨就是选择小众城市反向旅游,“小城市没有过多的游客涌入,所以不仅可以避免拥挤,而且还可以享受到高性价比的餐饮、住宿等。”
法国思想家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指出,“在生活中,如果人们完全服从于景观的统治,逐步远离一切可能的切身体验,并由此越来越难以找到个人的喜好,那么这种状态无可避免地就会造成对个性的抹杀。”
从这个意义上看,热门景点是“景观”本身,而被庞大人流裹挟着前进,是对人们发现美的能力的消耗。这届化身“逆行者”的游客,更愿意通过轻松、自在的方式找到让自己最舒适的旅行状态,以此收获更多的情绪价值。“小而美”的反向旅游,正因其较低的成本投入和较大的精神收获,逐渐成为旅游新风向。
羊城晚报指出,冷门景区大多位于较为偏僻的小地方,风景优美,又富有历史人文特色,但由于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较少,所以门票、住宿等费用也较低,甚至部分景区属于免费的,游客可以节省不少费用,旅游性价比高。年轻游客选择“反向旅游”,实则也是一种理性消费选择。“反向旅游的走红将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的新契机。”成都日报对反向旅游持正面态度。反向旅游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反向旅游的兴起,是机遇也是挑战。红网发布评论在承认前往小众景点“反向旅游”的性价比更高的同时,也直指其短板亟需补足。
某位反向旅行的游客表示,“脚下是绿地,抬头望得到蓝天,远处是大海,这比去景点打卡舒服多了。”实际上,反向旅游让旅行回到了放松身体、放飞心情的初衷。美景不稀缺,让人体会到“放松感”的景色才稀缺。目的地是哪不重要,“在路上”才更重要。
字里有料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堪称近五年最火的黄金周,全国热门城市和热门景区都开启了“人从众”模式。与此同时,一部分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一些“松弛感”十足的小众目的地,玩起了“反向旅游”——以“远离人群”为目的,“不计划,不打卡,不逛景区,不逛网红城市”。
某旅行平台的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成为今年旅游市场名副其实的“黑马”。延边、防城港、酒泉、广元、承德、伊春、曲阜、乌兰察布等城市的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速均为去年的10倍以上。这个黄金周,主打人少、性价比高等特点的“反向旅游”更加出圈了。
网友热议
“一些风景名胜其实也想去,但一到假期人山人海,去人少的地方就感觉自己离大自然很近,是充实自己的一种方式。”
“不是旺季游不起,只是反向更有性价比。”
全媒全解
“在路上”更重要
经过年初、“五一”、暑期几波旅游需求的释放,市民在旅游消费上会逐渐恢复理性,会把钱花在更加“值得”的出游体验上,愿意为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和高口碑目的地买单。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当下市民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旅游的需求并不纯粹是为了打卡,精致的仪式感、松弛的度假感以及高性价比更为重要。
双节期间,家住济南的马先生在同事的推荐下去了河南林州度假。他说:“热门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人山人海。来林州游览红旗渠、仙台山,不仅成本低,还更清净休闲、惬意。”马先生认为,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松弛的氛围,恰恰就是“反向旅游”的魅力所在。
“旅行途中,路上的风景也许会好于目的地的风景,有时候某处不知名的小地方可能会带给我们格外的惊喜,所以我们一家人都愿意选择自驾游的出行方式。”在媒体工作的张女士表示,他们一家这个假期开车去了安徽。
回忆起大别山一号风景大道,黄山市的新安江山水画廊时,张女士依然赞不绝口。这次旅行中没有计划行程,遇到什么就看什么,完全自由自在,绝不受“打卡文化”限制,主旨就是选择小众城市反向旅游,“小城市没有过多的游客涌入,所以不仅可以避免拥挤,而且还可以享受到高性价比的餐饮、住宿等。”
法国思想家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指出,“在生活中,如果人们完全服从于景观的统治,逐步远离一切可能的切身体验,并由此越来越难以找到个人的喜好,那么这种状态无可避免地就会造成对个性的抹杀。”
从这个意义上看,热门景点是“景观”本身,而被庞大人流裹挟着前进,是对人们发现美的能力的消耗。这届化身“逆行者”的游客,更愿意通过轻松、自在的方式找到让自己最舒适的旅行状态,以此收获更多的情绪价值。“小而美”的反向旅游,正因其较低的成本投入和较大的精神收获,逐渐成为旅游新风向。
羊城晚报指出,冷门景区大多位于较为偏僻的小地方,风景优美,又富有历史人文特色,但由于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较少,所以门票、住宿等费用也较低,甚至部分景区属于免费的,游客可以节省不少费用,旅游性价比高。年轻游客选择“反向旅游”,实则也是一种理性消费选择。“反向旅游的走红将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的新契机。”成都日报对反向旅游持正面态度。反向旅游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反向旅游的兴起,是机遇也是挑战。红网发布评论在承认前往小众景点“反向旅游”的性价比更高的同时,也直指其短板亟需补足。
某位反向旅行的游客表示,“脚下是绿地,抬头望得到蓝天,远处是大海,这比去景点打卡舒服多了。”实际上,反向旅游让旅行回到了放松身体、放飞心情的初衷。美景不稀缺,让人体会到“放松感”的景色才稀缺。目的地是哪不重要,“在路上”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