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传奇导演郭宝昌离世

代表作《大宅门》曾在山东拍摄
        10月11日,著名编剧、导演郭宝昌在北京离世,享年83岁,尊重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在艺术界,郭宝昌被公认是一位有豪气、有面子的人物,在艺术领域享有崇高声望,对中国影视事业的贡献不可磨灭。其代表作《大宅门》更是开启了中国年代剧的辉煌时代。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45年成就《大宅门》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1940年8月出生于北京。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对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影响深远。在郭宝昌执导的影视作品中,最为观众熟知的是他编剧并执导,讲述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恩怨的家族剧《大宅门》。
  
  据报道,郭宝昌16岁开始动手创作家族题材小说《大宅门》,1959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后开始创作该本小说的剧本,中途历经种种波折,2001年《大宅门》被拍摄成电视剧在央视播出。这部凝结了郭宝昌半生心血的电视剧,以其本人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历经45年终得问世,堪称清末民初的百科全书,甚至被称为当代《红楼梦》,开启了中国年代剧的辉煌时代,被誉为国产剧的良心之作。
  
  在接受采访时,郭宝昌也曾表示,自己从16岁起开始创作《大宅门》,历经艰辛波折,稿子曾多次被烧毁,很感动观众一直喜欢这部剧。

  与山东渊源深远

  2011年10月,由郭宝昌担任编剧、导演的电视剧《大宅门》(中篇)就在山东聊城市东阿县开机,讲述主人公白景琦在山东的经历。据报道,为了拍摄《大宅门》(中篇),一年的时间里,郭宝昌在家呆了不过两个月,其余时间都在东阿筹划拍摄。
  
  而说起自己与山东的渊源,郭宝昌曾说,来到东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100年前,郭宝昌的父辈就往返于东阿与济南之间,为了寻找纯正的药品而奔波。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宝昌说自己是踏着父辈的足迹来到了东阿。
  
  说起拍戏,郭宝昌曾说,老百姓喜欢是最重要的。历经20余年,《大宅门》已然成为传奇,依然深受观众的喜爱。作为郭宝昌呕心沥血之作,在其晚年,《大宅门》还相继被搬上话剧和京剧的舞台,走遍全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留予后人。

  第五代导演的伯乐

  在艺术界,郭宝昌被公认是一位有豪气、有面子的人物,在艺术领域享有崇高声望,对中国影视事业的贡献不可磨灭,被尊称为“宝爷”。据报道,被郭宝昌提携过的后辈中,不乏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知名导演,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张艺谋曾说: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12日,张艺谋通过工作室发文悼念,表达对郭宝昌的哀思:“惊悉郭宝昌先生逝世,不胜哀伤!1982年毕业分到广西厂,初来乍到的几个年轻人,得到‘郭爷’的举荐和欣赏,感恩之心至今铭记。几个人凡去他家蹭饭时,回回听他聊‘大宅门’梦,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令人唏嘘。郭宝昌先生一路走好,天堂仍有大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