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丰碑矗立 英魂永存

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75周年纪念日,济南市为第二批运用DNA技术寻亲成功的54名济南战役无名烈士举行树名立碑仪式 本专题摄影陈炳忠
点击查看原图
市民敬献鲜花
点击查看原图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75周年纪念日,济南市为第二批运用DNA技术寻亲成功的54名济南战役无名烈士举行树名立碑仪式。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后世的敬仰哀思,砥砺初心使命、笃定强国之志、汲取奋进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晓燕 孙启桓

  树名立碑,英雄山上英名长存

  翠柏青松伴英烈,丰碑矗立颂英魂。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75周年纪念日,济南市为第二批寻亲成功的济南战役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市委副书记杨峰出席仪式。

  上午9时,立碑仪式开始,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广场庄严肃穆,全场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肃立默哀,向革命烈士表达深切悼念。杨峰致悼念词,深切缅怀济南战役牺牲烈士,致以崇高敬意。大屏播放揭碑画面,一座座烈士墓碑铸写光辉姓名。伴着《献花曲》,武警官兵高抬花篮,缓缓走向革命烈士纪念浮雕,军地有关领导同志整理花篮缎带,全体人员向烈士行三鞠躬礼,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寄托后世敬仰之情。仪式礼成后,全体人员目送烈士亲属前往墓区祭奠。

  75年前,济南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鏖战八天八夜,取得了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两万余将士血染泉城,五千多官兵长眠于此。因当年战事匆忙,许多烈士姓名无从考证,成为无名烈士。寻亲工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全社会营造了缅怀英烈、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烈士亲属代表、济南战役老战士代表,“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驻济部队,退役军人事务部,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济南市委、市政府,济南警备区,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同志,烈士户籍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代表,济南市民及各界代表共计1000余人参加仪式。

  一朝梦圆,七十五年的久别重逢

  当天,不少烈士亲属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亲人祭奠。9月23日下午3点左右,泉城大酒店陆续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面带哀思,大多已年过六旬,从全国多个省市赶来,赴一场迟到的约定。他们是75年前济南战役中牺牲烈士的亲属,此次来济南,是为了与亲人“团聚”。

  在酒店房间,记者见到了烈士高安易的亲属,她们正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今年78岁的烈士女儿高克花一听说要来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为父亲立碑,激动得好几天没有睡好觉,“想到父亲的墓前,给他磕头”。

  高安易属于华东野战军十三纵37师109团,在济南战役的攻城阶段,高安易作为排长冲锋在前,牺牲时年仅24岁。记者与高克花的儿子王先生交谈得知,“王先生的姥爷作为十三纵战士,攻城时应当是在西线牺牲,不知道具体是在哪里。”当记者告知王先生,西线主战场位于西护城河至大纬二路一带,其姥爷很可能牺牲在趵突泉附近时,王先生感慨地说:“如果有机会,真想去看看。”

  “这次我们一家来了8口人。”在高克花讲述的过程中,表妹王秀珍一直在啜泣,“我从小是跟着姥姥长大的,姥姥在世时,每年都会拿一个鸡蛋立住,念着舅舅的名字,‘立住’就是回来了。”说到这里,王秀珍忍不住顿了顿,“我们也是想告慰姥姥,她的儿子这次真的回来了。”

  第二天的立碑仪式上,细雨迷蒙之中,高克花一家缓步走向烈士的陵墓,老人不顾年事已高,久久地伏在父亲的墓前,一件一件地将贡品细细摆好,望着国旗覆盖的陵墓,抚摩着石棺向父亲喃喃倾诉着七十五年的离别相思之情:“我终于见到您了啊,终于见到了。”身后,高克花的几位亲属也已潸然泪下,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之后,高克花一家向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赠送了感谢信和锦旗,上书:“魂萦梦牵七十载助女寻父抚英魂”,并将自己父亲参军时留下的照片复印件捐赠给寻亲中心,以此感谢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烈属寻亲的辛勤努力。

  9月24日在英雄山,像这样的祭奠场景,还有很多很多。2023年的9月24日,54位济南战役无名烈士终于有了自己的丰碑,供后人瞻仰。此次,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寻回姓名的烈士立碑,为他们找到回家的路,让亲人70多年思念有了寄托。

  历史铭记,万水千山的寻亲之路

  济南市人民政府曾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第八坪的无名烈士墓区,铭刻了一块无名烈士纪念碑,碑文铭记着:

  英名未留 魂昭日月

  这里是未留下姓名的烈士安息之地。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我华东人民解放军十四万子弟兵历经八天八夜浴血奋战,歼敌十万,强攻速胜,一举夺取济南战役伟大胜利,拉开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序幕。此次胜利来之不易,我军五千一百零一名指战员血染泉城,为国捐躯。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许多牺牲烈士被散葬于市区各地,捧土为坟、削木为碑。一九五零年至一九六四年间,济南市人民政府先后将一千四百九十一名散葬烈士迁入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其中有七百二十二名烈士未留下姓名。无名烈士的英名与英魂一起融入祖国的巍巍青山,滔滔江河。立碑明志,彪炳汗青,兴我中华,告慰英灵。

  英雄功勋历史铭记,烈士英名山河不忘。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一直在不懈努力,为烈士寻访亲人。2021年以来,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支持指导下,济南市率先运用新型DNA技术为无名烈士寻亲。去年9月24日,举行了首批49名寻亲成功济南战役无名烈士立碑仪式。经过一年努力,又为54名烈士找到姓名、成功寻亲,已累计让103位“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

  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李晓文表示,“为无名烈士寻亲是一项长期和抢救性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虽然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深知任重道远。我们会加快推进DNA鉴定比对效率,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无名烈士找回姓名、与亲人团聚。让英烈的英魂得偿所愿,让烈士的家属得到安慰,让烈士的精神感动泉城,感动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