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聆听非遗“大师课”
体验鲁班锁拆装和伏里土陶制作

小记者们体验伏里土陶手工制作

商报济南消息 新学期,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小记者活动又开始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非遗文化,9月16日下午,来自济南市十亩园小学的部分小记者来到山东手造体验展示中心,聆听非遗“大师课”,并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了拆装鲁班锁和伏里土陶手工制作。
16日下午,来自枣庄的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代表性传承人甘言地分别为济南市十亩园小学的小记者们上了一堂非遗“大师课”。活动现场,李浩以“弘扬鲁班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通过展示鲁班发明的锯、刨子、墨斗等木工工具及鲁班锁系列产品,为孩子们介绍鲁班生平及其发明创造,深入了解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让孩子了解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古人十分聪慧,他们发明的榫卯结构,可以不用一根钉子,完全靠木质结构搭建,便可以让建筑千年不倒。”李浩说。随后,小记者们每人得到一套鲁班锁器具,现场体验拆解鲁班锁。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很多小记者是第一次接触鲁班锁,看似简单的几个木块,却不好摆弄。第一块和第二块对上了,第三块又不知道该放到哪里了,有些家长看后也会主动和孩子一起拼接。当然,也有的小记者一次性快速就能把鲁班锁拆装好。小记者袁浩轩是第一次接触鲁班锁,在听完老师讲解后,他仅用时1分钟就将拆开的鲁班锁拼装起来,赢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称赞。
鲁班锁活动结束后,紧接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代表性传承人甘言地又带领大家进入了伏里土陶制品的精彩世界。甘言地表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土陶文化,感受匠人品质,本次课程精选伏里土陶《大战狮》《孩儿枕》等传统作品,以情景再现形式进行现场演示、制作,构建听、赏、触、思等多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而在随后的制作体验环节,一块块陶土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小猪、酒杯、碗碟等五花八门的作品,虽然稍显稚嫩,但却表达出孩子们内心对自然、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记者韩仕轩说:“今天能和两位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接触,机会十分难得,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非遗文化知识,更过了一把非遗体验瘾。”小记者李晰文说:“最让我难忘的是拆解鲁班锁,看似简单,但却十分考验耐心和细心,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激励我在学习上也要保持恒心,遇事不能着急,要努力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16日下午,来自枣庄的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代表性传承人甘言地分别为济南市十亩园小学的小记者们上了一堂非遗“大师课”。活动现场,李浩以“弘扬鲁班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通过展示鲁班发明的锯、刨子、墨斗等木工工具及鲁班锁系列产品,为孩子们介绍鲁班生平及其发明创造,深入了解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让孩子了解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古人十分聪慧,他们发明的榫卯结构,可以不用一根钉子,完全靠木质结构搭建,便可以让建筑千年不倒。”李浩说。随后,小记者们每人得到一套鲁班锁器具,现场体验拆解鲁班锁。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很多小记者是第一次接触鲁班锁,看似简单的几个木块,却不好摆弄。第一块和第二块对上了,第三块又不知道该放到哪里了,有些家长看后也会主动和孩子一起拼接。当然,也有的小记者一次性快速就能把鲁班锁拆装好。小记者袁浩轩是第一次接触鲁班锁,在听完老师讲解后,他仅用时1分钟就将拆开的鲁班锁拼装起来,赢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称赞。
鲁班锁活动结束后,紧接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代表性传承人甘言地又带领大家进入了伏里土陶制品的精彩世界。甘言地表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土陶文化,感受匠人品质,本次课程精选伏里土陶《大战狮》《孩儿枕》等传统作品,以情景再现形式进行现场演示、制作,构建听、赏、触、思等多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而在随后的制作体验环节,一块块陶土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小猪、酒杯、碗碟等五花八门的作品,虽然稍显稚嫩,但却表达出孩子们内心对自然、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记者韩仕轩说:“今天能和两位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接触,机会十分难得,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非遗文化知识,更过了一把非遗体验瘾。”小记者李晰文说:“最让我难忘的是拆解鲁班锁,看似简单,但却十分考验耐心和细心,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激励我在学习上也要保持恒心,遇事不能着急,要努力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