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发布

九成以上人群早餐不达标
点击查看原图
        9月14日至17日,受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委托,由中国营养学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在成都举办。这是该盛会时隔28年再次来到中国。大会围绕“可持续营养助力未来”主题,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200名学者提交报告。大会聚焦国际最新热点营养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讨论,诸多研究成果和学术突破发布,包括新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等。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主席Hardinsyah,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和营养司司长LynnetteNeufeld,安利(中国)市场部副总裁及亚洲科技创新中心副总裁陈佳等出席会议。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成立于1973年,每四年组织召开一次亚洲营养大会。此次会议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主席国。这是我国营养学术界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标志之一。

  食养是良医

  《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发布

  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数量高达2.45亿,血脂异常人数超过4亿,因此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在世界人口前二十大国中位居首位。
  
  在“食养是良医”分论坛中,来自中国、荷兰、印度、泰国及韩国的学者,分享了食药物质、健康膳食模式在各自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亮点,为“食养是良医”提供了丰富系统的科学依据。杨月欣表示,食养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之一,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并传承至今。
  
  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是人人健康之基,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主要手段,治疗膳食和营养支持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支持。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孙桂菊教授介绍,我国居民如维生素A 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比较普遍,食物吃得营养了、平衡了,本身就是一种“良医”。与会专家表示:“食养是良医”,是对科学食养理论的升华,对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早餐是一天营养获取的开始,也是合理膳食主动健康的第一站。中国营养学会合理膳食工作专家组,在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支持下,编写了《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指导公众重视早餐营养,通过吃好每日第一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
  
  陈佳介绍,我国居民对早餐营养重视不足,超过一成的人群做不到每天吃早餐,近九成人早餐品种单一。这会导致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降低大脑兴奋性,导致精神不集中,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长此以往,会增加胃炎、胆结石、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吃出健康来

  《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提出
  
  早餐食物量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30%,能量供给与中晚餐相似;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应包括谷物主食、奶类、鸡蛋、蔬菜和水果等。要特别注重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等的优质食物;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多选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少选油炸、腌制及糕点等高油、高盐、高糖食品。
  
  为预防我国居民慢性病发生发展,倡导居民从“吃饱”“吃好”到“吃出健康”,今年初,国家卫健委印发《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万千草木,蕴天地灵秀。安利纽崔莱已经走过近90年的植物营养研究和开发历程,依托全球研发体系和国际合作资源,与中国科学机构深度合作,以现代科学方法挖掘和认识植物的健康价值;与中国营养学会合作探寻植物营养密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建立中国药用植物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功能性植物育种联合实验室。从植物原料的优选优育、方剂创新,到深耕基础科研、促进成果转化,为消费者提供富含植物营养素、安全有效、可信赖的个性化营养健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