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红了就飘?

“双脚离地”的李佳琦们

        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迅猛发展,直播带货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然而一些带货主播不当的举止言行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包括李佳琦、薇娅、小杨哥以及东方甄选等平台的头部主播,都曾因各种原因“翻过车”。是因为有钱了人就飘?还是傲慢无知作祟?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孔祥雷 赵亮

  带货主播频繁“翻车”

  在9月10日的直播中,网络电商主播李佳琦在带货“花西子眉笔”时,向反映商品越来越贵的网民怒怼:“哪里贵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格,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国货品牌很难的……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此话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李佳琦带货怼网友#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面对这场直播风波,李佳琦先是在直播间解释自己状态不好,后又在次日凌晨微博发文道歉。9月11日晚,李佳琦在直播间流泪道歉。
  
  据统计,截至9月13日9时许,李佳琦个人微博粉丝数量已从3043.5万降至2913.1万,累计流失粉丝数量已超130万。
  
  无独有偶,近日,东方甄选主播中灿在直播带货时称“‘9·18’这个数字太吉利了,谐音‘就要发’”同样遭受到大批网民的指责和批评,“主打高学历人才主播的平台,竟然不知道‘9·18’是什么日子”“如果一个主播连最起码的爱国情怀都没有的话,就别播了”……对此,平台方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对于该主播言行存在的严重失误,平台会继续加强教育,并以此为鉴,强化内部思想教育。愿意接受广大网友监督,并真诚致歉。
  
  除了带货主播个人的不当言行掀起舆论争议浪潮之外,网络直播平台的乱象也层出不穷,近期兴起将头部网红主播直播时的片段进行二次剪辑上传到平台,产生带货收益。例如,从去年开始,电商带货达人“疯狂小杨哥”在直播平台上就已拥有数千个“分身”。被授权者通过分发的直播切片获得流量和卖货收益,“小杨哥”也能有稳定的佣金入账。

  “切片带货”应运而生,主要是由于主播精力有限,不可能24小时都在直播,为了尽可能放大网红效应和直播流量的影响力,其通过授权大量“小号”,对一次直播的内容进行剪辑后传播,以“人海战术”增强主播和商品的曝光度,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有不愿透露名字的业内人士指出,切片带货对于品牌来说有一定风险。如果被授权账号利用“蹭”来的流量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并牟利,会对品牌形象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主播个人IP形象也会受损。

  “李佳琦们”的对立面

  随着李佳琦与花西子79元眉笔一事的持续发酵,老牌国货都在抱团抓住这波流量。蜂花在自己的直播带货平台推出三款79元的洗护套餐,这一举动迅速引发社交媒体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纷纷感慨:真是朴实无华的商战。

  紧接着,就有网友爆出蜂花到处捡箱子发自家货,并调侃称“世界破破烂烂,蜂花缝缝补补”,顺便心疼一波老国货的“穷”。如此这般“蹭流量”又让蜂花赢来一波人气。
  
  从蜂花卖断货开始卖鸿星尔克,到鸿星尔克主播拿鞋用蜂花洗头发,直播间桌上摆满了蜜雪冰城以及各种国货,再到终于通网的郁美净,连夜上架41个商品,目前郁美净不到一天涨粉32万……李佳琦不当言论引发的舆论事件俨然演变成各大国货品牌的狂欢盛宴。
  
  虽然这种通过大众舆论和情绪触发的消费热潮是一时的,但它表明,不管是品牌还是名人,最重要的是真诚,才能留住消费者的心。正如网友所言:有人想尽办法破消费者的财,有的品牌想尽办法为消费者省钱。赚钱固然重要,但万不可丢掉消费者的信任。这个道理,“李佳琦们”和其代言的品牌方们能否明白?

  监管审核力度要提升

  网络主播作为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哪怕是无意识地挑动公众敏感神经,都应为自身的言论过失负责。东方甄选以“知识型带货”出圈,平台主播正是因为有知识、有文化,呈现出独特的直播效果,才收获到巨大的网络流量。而同一平台下,涉事主播对于“9月18日”做出的相关论述,又岂止于缺少良好的历史和文化素养?自然收获到网民的集中愤怒。
  
  针对近期种种直播带货的“翻车”案例,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了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约分析师刘鹏飞,他直言,在直播带货新业态下,直播交流的即时性和开放性对主播的互动表达,对主播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容易出现舆情风险。

  “这警醒在网络直播行业的主播,网络直播是公共表达的重要场所,只有注意规范公共场所的语言和行为,才能维护和拉近与受众的关系,舆情事件发酵的风险性才能大大降低。”
  
  另外刘鹏飞表示,近年来,互联网直播和电商平台相比传统的传播方式,具有自身发展的新情况、新规律、新特点,为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新媒体、直播电商从业者及有关方面,应该重视电商直播领域新情况,提升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研究新问题,更好地应对和化解新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协同行业组织及各电商平台,有必要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方面,加强人工审核团队的建设,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加强对主播及从业者的培训和提升,引导以更加积极、规范和专业的表达,为消费者和网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树立和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