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河和之契”

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精彩纷呈
非遗达人现场圈粉
点击查看原图
        9月8日,“河和之契: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暨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论坛在潍坊市盛大启幕,结合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现场展销4种形式,重点展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不止的历史文脉。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硕果丰富

  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讲好黄河故事,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展览分“大河上下·奔流入海”——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锦绣齐鲁·应运而生”——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染绣与服饰精品展两大板块,共有来自沿黄九省的183个非遗项目、280名非遗传承人参展,通过静态展示、动态展演、沉浸式场景打造等形式,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传承的丰富内涵以及非遗整体性保护的丰硕成果。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

  展览创新推出的黄河流域9省“非遗会客厅”,锅庄舞、变脸、光山花鼓戏等表演精彩绝伦,引来掌声阵阵,喝彩连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染绣与服饰精品展上,织、绣、印染、服饰四个分板块均配以专属茶文化空间,古筝悠扬,茶香四溢,现场观众流连忘返。

  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论坛围绕“文化生态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黄河重大战略”等10个议题展开,代表发言与特邀专家评议交叉进行,为黄河流域非遗整体性保护探索了新的路径。

  山东力量

  通过声情并茂的音诗画舞,将传统与现代、非遗与生活有机组合起来,活动举办的《家园》非遗主题情景晚会精彩纷呈,呈现了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浓厚氛围。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高质量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山东省立足区位优势,自2021年起,创新推出“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着重展现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省(区、市)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新气象。作为全国第一个融合黄河、大运河非遗集中展示的重大活动,该活动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对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传承,助力非遗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提升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山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扎实提升非遗保护传承能力,着力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目前,山东建有齐鲁文化(潍坊)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泉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荣成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3个,认定济南市章丘区石匣村、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等文化生态名村、名镇20个,非遗整体性保护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