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迎新现场直击
刚好遇见你
![既是新生又是军训教官的马钢](..\..\..\resfiles\2023-09\05\LSCM20230905A0004V01H_3.jpg)
既是新生又是军训教官的马钢
![](../../../skin/fangda.jpg)
![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分同班又同寝的杨紫晗和黄文彦](..\..\..\resfiles\2023-09\05\LSCM20230905A0004V01H_1.jpg)
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分同班又同寝的杨紫晗和黄文彦
![](../../../skin/fangda.jpg)
![从小学到大学没分开过的一对挚友朱姗和魏子涵](..\..\..\resfiles\2023-09\05\LSCM20230905A0004V01H_2.jpg)
从小学到大学没分开过的一对挚友朱姗和魏子涵
![](../../../skin/fangda.jpg)
昨天,山东大学的新生报到现场热闹非凡。与往年不同,今年学校对新生家庭全面开放,家长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报到和参观校园。于是,校园内几乎随处可见全家五六口、七八人携老带幼一起报到的场景,前来感受山大的校园文化、见证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也在其中遇到了不少有故事的新生,他们中有既是新生又是军训教官的马钢;有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分同班又同寝的杨紫晗和黄文彦;有从小学到大学没分开过的一对挚友朱姗和魏子涵……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是新生,更是军训教官
与大部分的新生不同,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马钢有两个身份,既是研一新生,也是本科新生军训教官。出生于山东枣庄的马钢,像所有小时候怀揣“军人梦”的男孩子一样,对军人这个职业一直充满了崇敬和向往。高考时,他曾向自己的儿时梦想发起过冲击,奈何当时体检没有达标,与目标军校擦肩而过。后来,在齐鲁工业大学上大二时,马钢再次有了从军的机会,当他在本科学校征兵栏看到关于大学生征兵的相关通知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应征入伍。这一次,他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入伍后的马钢服役于边防军某旅,驻守辖区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刚去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真冷啊!有一次在户外-39℃的环境中执勤,把耳朵给冻了。”初入部队,马钢深感部队生活与学校生活的不同,“以前对部队的了解大多通过影视剧,真正亲身经历后发现部队要求比电视剧中要严格得多。尤其是边防战士,条件比较艰苦,不管外面环境如何,是严寒酷暑还是深山老林,每天的值守任务绝对不容中断。”马钢介绍,他所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边陲明珠,其下辖县级市图们市坐落于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下游,与朝鲜隔江相望,西北处与“一眼望三国,东洋咫尺隔”的珲春市相接,冬天气温能低至零下二三十度。飘雪的图们江堤口见证过他们站岗时的挺拔身影,长白山天池留下了他们坚毅的倒影。
就这样,马钢一路咬紧牙关,吃苦耐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开始逐渐适应部队生活,身体素质也大幅提高。从普通新兵到优秀义务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退伍后回到学校,军人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骨子里。马钢想到部队常说的“传帮带”精神,他也想把自己所学继续传给新生们。于是,他报考了当时学校里的“教官师范团”,经历重重选拔,最终以出色的成绩通过考核,成功“上岗”成为新生军训教官,并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教官称号。“亲眼看到新生们通过几周的训练,动作初见成效,新班级氛围越发融洽,内心会很有成就感。”马钢说,军训结束进入学习生活后,很多学弟学妹再见面还是会习惯称呼他为“教官”。
本科毕业后,马钢考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继续学习金融专业。前几天,作为山大新生的马钢参加了学校的教官团,并开始着手今年新生军训的准备工作,继续助力校园国防建设。
同年同月同日生 同分同班又同寝
缘分是什么?来自滨州的杨紫晗和来自临沂的黄文彦两个姑娘,在进入山大后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把。这两位原本素不相识的姑娘,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还是同分同班同寝,可谓是跨越山海、穿越人海在山大相遇。
选择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这一新兴专业,黄文彦说,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多。“我爸爸大学时学的就是交通土建工程,也一直从事于交通建筑行业,我选择这个专业也算是传承父业吧。”她说,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座大桥,承建方就是父亲所在单位。小时候,每一次经过那座桥,她心底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是我爸爸参与建造的大桥!”长大后,父亲职业的魅力带给她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消退,反而因为更加了解越发感兴趣。
“报考大学专业时,了解到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是计算机和传统工科结合的新专业,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希望能够学到新技术,为交通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黄文彦说,她的选择则既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交通人”的传承。不论是展望还是传承,助力实现“交通强国”,新时代交通人已然在路上。
山东大学对于杨紫晗而言,是高中时期懵懂的好奇,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也是扎根山东、建设家乡的理想之基。“我高中的师兄师姐有不少考入山大的,所以高中时期我就对山东大学有着独特而浓厚的情感。”杨紫晗说,后来,她了解到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是学校去年刚刚设立的新专业,同时也是教育部推动建设的新兴专业,自己一下子就心动了,“这个专业顺应了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用科技推动交通发展,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被山大录取后,两人第一次交流是在新生群中。“那时候大家还都没有见过,相互不了解,仅限于在群里集体交流。我注意到杨紫晗是一个性格很好的女生,在群中非常活跃,便对她产生了好感和好奇。通过她的QQ签名发现,我们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黄文彦说,她惊讶之余便和杨紫晗开始单独交流。而杨紫晗得知两人的缘分后,也非常激动:“起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非常震惊,随之而来就是惊喜,之前了解到我们同一天生日,但没想到还在同班同寝室,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儿时闺蜜 双双考入山大
来自甘肃的两个姑娘朱姗和魏子涵,同样是因为缘分一起走入了山大,不同的是,两人从小便相识,同一所小学、同一所初中、同一所高中,现在又携手考入了同一所大学。
朱姗说,小学的时候,因为自己是转校生,刚去时和班里同学都不太熟悉,虽然与魏子涵同班,但交往不深。两人真正熟络起来,是进入初中。当时朱姗发现居然与魏子涵又是同班同学,两个女孩自然而然地就比其他同学要亲近些。活泼开朗的朱姗和沉稳内敛的魏子涵性格刚好互补,俩人迅速成为了形影不离的闺蜜。随后,这对好朋友再次考入同一高中。朱姗说,当时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能排在年级200名以内,而魏子涵的成绩很好,一直稳稳地保持在前50名。于是,课余时间,魏子涵便成了朱姗的“小老师”,在学习上经常帮她答疑解惑,督促朱姗背英语单词。在魏子涵的帮助下,朱姗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逐渐稳定在年级100名之内。
而朱姗也会适时地帮魏子涵减压,经常开导和安慰对方。就这样,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两人相互鼓励,共同努力,有了伙伴的支持,似乎压力也没那么大了。魏子涵从小身体不太好,高三的时候还在学校里晕倒过一次,这也是让朱姗作为好友时时感到揪心的一件事。“有一次,学校来了一辆120,把朱姗吓坏了,以为是我生病了。”魏子涵说,当时朱姗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魏子涵的班中,确认了好友正健健康康地坐在位置上,才松了口气,“但是我当时被感动到了,有点想哭。”
填报志愿时,虽然俩闺蜜内心还想在一起,但她们谁也没有提出报考同一座学校。“我们喜欢的专业不同,我喜欢经济学,她喜欢医学。虽然想在一起,但更加尊重对方,不能用友谊来绑架朋友的选择。”朱姗说。没想到,命运再次把两个女孩聚到了一起,最终两人均被山大录取,朱姗如愿考入经济学院,魏子涵也考入了心仪的基础医学院,并且两个姑娘还在同一校区。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是新生,更是军训教官
与大部分的新生不同,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马钢有两个身份,既是研一新生,也是本科新生军训教官。出生于山东枣庄的马钢,像所有小时候怀揣“军人梦”的男孩子一样,对军人这个职业一直充满了崇敬和向往。高考时,他曾向自己的儿时梦想发起过冲击,奈何当时体检没有达标,与目标军校擦肩而过。后来,在齐鲁工业大学上大二时,马钢再次有了从军的机会,当他在本科学校征兵栏看到关于大学生征兵的相关通知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应征入伍。这一次,他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入伍后的马钢服役于边防军某旅,驻守辖区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刚去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真冷啊!有一次在户外-39℃的环境中执勤,把耳朵给冻了。”初入部队,马钢深感部队生活与学校生活的不同,“以前对部队的了解大多通过影视剧,真正亲身经历后发现部队要求比电视剧中要严格得多。尤其是边防战士,条件比较艰苦,不管外面环境如何,是严寒酷暑还是深山老林,每天的值守任务绝对不容中断。”马钢介绍,他所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边陲明珠,其下辖县级市图们市坐落于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下游,与朝鲜隔江相望,西北处与“一眼望三国,东洋咫尺隔”的珲春市相接,冬天气温能低至零下二三十度。飘雪的图们江堤口见证过他们站岗时的挺拔身影,长白山天池留下了他们坚毅的倒影。
就这样,马钢一路咬紧牙关,吃苦耐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开始逐渐适应部队生活,身体素质也大幅提高。从普通新兵到优秀义务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退伍后回到学校,军人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骨子里。马钢想到部队常说的“传帮带”精神,他也想把自己所学继续传给新生们。于是,他报考了当时学校里的“教官师范团”,经历重重选拔,最终以出色的成绩通过考核,成功“上岗”成为新生军训教官,并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教官称号。“亲眼看到新生们通过几周的训练,动作初见成效,新班级氛围越发融洽,内心会很有成就感。”马钢说,军训结束进入学习生活后,很多学弟学妹再见面还是会习惯称呼他为“教官”。
本科毕业后,马钢考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继续学习金融专业。前几天,作为山大新生的马钢参加了学校的教官团,并开始着手今年新生军训的准备工作,继续助力校园国防建设。
同年同月同日生 同分同班又同寝
缘分是什么?来自滨州的杨紫晗和来自临沂的黄文彦两个姑娘,在进入山大后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把。这两位原本素不相识的姑娘,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还是同分同班同寝,可谓是跨越山海、穿越人海在山大相遇。
选择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这一新兴专业,黄文彦说,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多。“我爸爸大学时学的就是交通土建工程,也一直从事于交通建筑行业,我选择这个专业也算是传承父业吧。”她说,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座大桥,承建方就是父亲所在单位。小时候,每一次经过那座桥,她心底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是我爸爸参与建造的大桥!”长大后,父亲职业的魅力带给她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消退,反而因为更加了解越发感兴趣。
“报考大学专业时,了解到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是计算机和传统工科结合的新专业,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希望能够学到新技术,为交通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黄文彦说,她的选择则既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交通人”的传承。不论是展望还是传承,助力实现“交通强国”,新时代交通人已然在路上。
山东大学对于杨紫晗而言,是高中时期懵懂的好奇,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也是扎根山东、建设家乡的理想之基。“我高中的师兄师姐有不少考入山大的,所以高中时期我就对山东大学有着独特而浓厚的情感。”杨紫晗说,后来,她了解到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是学校去年刚刚设立的新专业,同时也是教育部推动建设的新兴专业,自己一下子就心动了,“这个专业顺应了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用科技推动交通发展,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被山大录取后,两人第一次交流是在新生群中。“那时候大家还都没有见过,相互不了解,仅限于在群里集体交流。我注意到杨紫晗是一个性格很好的女生,在群中非常活跃,便对她产生了好感和好奇。通过她的QQ签名发现,我们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黄文彦说,她惊讶之余便和杨紫晗开始单独交流。而杨紫晗得知两人的缘分后,也非常激动:“起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非常震惊,随之而来就是惊喜,之前了解到我们同一天生日,但没想到还在同班同寝室,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儿时闺蜜 双双考入山大
来自甘肃的两个姑娘朱姗和魏子涵,同样是因为缘分一起走入了山大,不同的是,两人从小便相识,同一所小学、同一所初中、同一所高中,现在又携手考入了同一所大学。
朱姗说,小学的时候,因为自己是转校生,刚去时和班里同学都不太熟悉,虽然与魏子涵同班,但交往不深。两人真正熟络起来,是进入初中。当时朱姗发现居然与魏子涵又是同班同学,两个女孩自然而然地就比其他同学要亲近些。活泼开朗的朱姗和沉稳内敛的魏子涵性格刚好互补,俩人迅速成为了形影不离的闺蜜。随后,这对好朋友再次考入同一高中。朱姗说,当时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能排在年级200名以内,而魏子涵的成绩很好,一直稳稳地保持在前50名。于是,课余时间,魏子涵便成了朱姗的“小老师”,在学习上经常帮她答疑解惑,督促朱姗背英语单词。在魏子涵的帮助下,朱姗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逐渐稳定在年级100名之内。
而朱姗也会适时地帮魏子涵减压,经常开导和安慰对方。就这样,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两人相互鼓励,共同努力,有了伙伴的支持,似乎压力也没那么大了。魏子涵从小身体不太好,高三的时候还在学校里晕倒过一次,这也是让朱姗作为好友时时感到揪心的一件事。“有一次,学校来了一辆120,把朱姗吓坏了,以为是我生病了。”魏子涵说,当时朱姗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魏子涵的班中,确认了好友正健健康康地坐在位置上,才松了口气,“但是我当时被感动到了,有点想哭。”
填报志愿时,虽然俩闺蜜内心还想在一起,但她们谁也没有提出报考同一座学校。“我们喜欢的专业不同,我喜欢经济学,她喜欢医学。虽然想在一起,但更加尊重对方,不能用友谊来绑架朋友的选择。”朱姗说。没想到,命运再次把两个女孩聚到了一起,最终两人均被山大录取,朱姗如愿考入经济学院,魏子涵也考入了心仪的基础医学院,并且两个姑娘还在同一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