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电视“套娃”收费需合力“解套”

        出台针对性规定,从源头上清除这种影响生活品质的“牛皮癣”,下大气力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特别是,行业协会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引导电视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

  今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在线会员乱象成为投诉热点,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引发消费者不满。今年6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智能电视相关问题消费调查报告》披露“套娃式”收费、会员开通页面误导消费者等问题突出。8月21日,对于备受诟病的电视“套娃”收费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多部门出手整治,正是及时雨。(8月28日《扬子晚报》)

  观众开机后必须看完几分钟广告;一部智能电视机要配好几个遥控器,浏览节目时需切换不同遥控器、不同界面、不同平台,不要说老人搞不明白,年轻人也会晕;想要畅通无阻看会儿电视,需购齐电视内置会员、视频网站电影会员、电视剧会员、少儿会员、体育会员,还需配合各种临时增设的附加费,“套娃式收费”让你防不胜防……“看个电视太费劲”“智能电视套路收费”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共鸣。基于此,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共同部署,专项整治电视“套娃”收费乱象。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7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公司发出《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倡议规范内容和服务收费,建立完善科学、公开、透明、诚信的收费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杜绝“套娃收费”“套路收费”,畅通投诉、咨询和纠纷解决渠道,优化用户体验。然而,这个倡议因不具备约束力,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电视“套娃”收费,仍然吃相难看。

  然而,不论智能电视如何发展、视频内容又如何优质,最终所依托的还是观众的收看。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播放视听节目,承载过多只会让其丢失本质,无视用户的消费体验也只能将路走窄。一些电视厂商看似通过这种复杂繁琐的会员制度盈利了,实际上却是在透支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果一味反复消耗观众的信任,只会动摇付费观看的根基,漠视电视用户意见,低估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决心,到头来只会被市场抛弃。更何况,面对“套娃式”收费该不该继续、VIP付费影视又该如何发展,其实观众的舆论,早已代表了他们的态度。

  可见,整治电视“套娃”收费,还需凝聚合力“解套”。既然电视“套娃”收费,侵犯了消费者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是一种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就应该依法查处。同时,出台针对性规定,从源头上清除这种影响生活品质的“牛皮癣”,下大气力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特别是,行业协会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引导电视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此外,电视企业应主动摒弃这种商业模式,在产品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获得消费者认同,回归硬件营利的商业模式。

  ◎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