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海中仙山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黄海传》作者:赵德发
点击查看原图
        春秋时期,信仰神仙、修习长生之道的方士有很多,形成了很有影响的方仙道,在燕、齐二国的上层社会中十分流行。尤其是山东半岛,此风更盛。因这里三面环海,烟波浩渺,海岛隐约,让人遐想无限,一直有着浓厚的神话氛围。那些方士,奔走于海岱之间,鼓舌于庙堂之上,让无数人为之心动。

  《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威、宣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是燕昭王,皆为战国时著名国君,文韬武略,各有建树,留下一大堆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居九五之尊,握至高权柄,尽享人间美味、女色,做梦也想万寿无疆。因此,听信方士之言,派人入海求仙,便是一件万分重要的事情了。方士们大多精通航海知识,具有丰富的出海经验,像燕国的宋毋忌、羡门子高等等,都能亲自驾船远航。但他们为君王求没求到仙药?肯定没有,看看这几位君王去世的岁数就知道了:齐威王,59岁;齐宣王,49岁;燕昭王,56岁。
  
  海中仙山的传说继续流布,方士们依旧言之凿凿,让无数人眺望大海时心潮澎湃。就在齐国、燕国等战国诸雄被秦国灭掉时,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人物来到东方的海陬,被巧舌如簧的方士们盯上。
  
  他 是 秦王嬴政。嬴政13岁继承王位,39岁统一中国,自封“始皇帝”,随即巡游天下,视察帝国的广阔疆域。41岁这年,即公元前219年,他率大队人马一路东行,直至孔孟之乡,与鲁地儒生商量封禅诸事,而后登峄山,让大臣撰文刻石,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接着登泰山祭天,也让丞相李斯写了颂词刻在石头上。君臣一行从泰山下来,奔向东北方向的海边,“过黄(黄县)、(福山),穷成山,登之罘”,旋即南下,去了琅琊。从《史记》记载看来,秦始皇是绕着山东半岛转了一圈。这是他平生第一回亲近大海。
  
  到了琅琊,秦始皇“大乐之,留三月”。试想,天下刚刚平定,百废待兴,万里边疆,八方云动,他为什么到了这里异常快乐,竟然逗留3个月之久?
  
  因为这地方大而美。这里说的琅琊,不是现今的琅琊台,而是琅琊郡。春秋时这里曾经属于莒国,后来成为齐国大邑,拥有规模很大的海港,是一座军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