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文旅事业焕发新活力

济南起步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商报济南消息 2023年是济南起步区向“五年成形”目标加速迈进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起步区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持续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文物非遗活化利用工作,加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起步区加快推进区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配合做好博物馆项目建设,推动区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项目库;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计划,完成11个村(社区)文化设施调研工作,评选5处阅读推广组织、优化2处老年听书馆,为部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琵琶、月琴等专业设备20余件;争取泉城书房鹊华九里居分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用房,积极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起步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公共服务品牌塑造推出新举措。围绕黄河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起步区策划黄河文化季等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济南市黄河文化主题文创设计大赛暨起步区首届文创大赛”,启动2023年起步区专题巡访推介、“Z世代济南说”短视频征集大赛暨“Z世代博主招募令”活动,创新性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做精“口述历史”项目,以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起步区以改革赋能为抓手,文旅融合发展焕发出新活力。起步区创新性开展城市漫游主题路线征集工作,推出“春花、夏凉、秋收、冬藏美景打卡”和“建功起步崛起新城”重大项目打卡线路;助推鹊山东社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红色文化特色村,指导清宁民俗文化博物馆备案起步区首家非国有博物馆;统筹新媒体矩阵,策划推出“乐游起步区”短视频系列,导览推介、沉浸体验起步区吃、住、行、游、乐、购。
  
  在文物非遗保护方面,起步区以传承发展为基调,严格落实考古前置工作,完成57个地块用地预审前的文物核查和土地供应前的考古调查工作;启动“非遗名城”建设工作,实施“非遗传承与校园融合工程”,组织非遗传承人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各类传承活动68场次,参加山东手造各类展演展销活动20余场次,评选“泉城非遗娃”33名,策划起步区非遗联盟成立事宜,提升文物非遗保护传承活力。
  
  据悉,起步区将聚焦优化空间改造,实施“筑巢育凤”工程,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区级文化场馆,加快24小时泉城书房建设;实施基层文化空间“微改造、精提升”,分批提升改造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打造鹊华九里居文化活动中心,推动形成15分钟文化品质生活圈,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