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打了借条又签了协议 是借贷关系还是合伙人?

        商报济南消息 原告拿出借条起诉被告未按时还款,被告却说原告是合伙人,双方各执一词。法院如何判定?双方到底是借贷关系还是合伙关系?

  2021年7月25日至2021年8月21日,被告朱某多次向原告刘某借款,同年8月29日,朱某向刘某出具24万元的借条一份,并注明此借款用于发放工人工资。2021年10月20日,刘某(乙方)作为投资方与朱某(甲方)签订合伙协议一份,主要内容为:“……甲乙双方共同承包某建筑工程,由甲方出面签订合同,乙方出资,收入资金由乙方管理、协商支配,待乙方收回成本后,利润甲乙双方每人一半……”后刘某因急需用钱,向朱某索要上述24万元,朱某却以24万元系双方合伙关系中用于发放工人工资为由拒不给付,刘某遂起诉至济南市平阴县人民法院。庭审中,刘某自认双方自2021年8月23日建立了合伙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因此,借条系确认当事人之间存在借贷关系的直接证据。朱某于2021年8月29日出具借条,借条内容足以证明24万元为借款而非其他性质。借条内容记载了款项用于工地工人工资,但不能体现出为工人发工资系朱某履行合伙事务。退而言之,即使双方当事人之间同时存在合伙关系,亦不因此而否定借贷关系的存在。

  承办法官表示,朱某收到借款后用于工人工资的发放,即认定为其以个人资金支付的行为,不因借款行为而影响合伙清算事宜,即借贷关系与合伙关系并非同一法律关系,不能混为一谈。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伙纠纷可另行处理。综上,法院认为,刘某与朱某在2021年7月22日之前为民间借贷关系,后又建立了合伙关系,朱某应偿还刘某借款24万元及利息。法官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如若出借给他人款项,一定要按照正规格式打好欠条,如果是合伙,合伙人一定要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避免出现纠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