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8万余场 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山东“戏曲进乡村”演出内容更亲民
商报济南消息 8月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省文旅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春生介绍说,今年以来,省文旅厅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文化活动繁荣、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全省乡村文化振兴进入新阶段。
以镇村两级文化阵地为重点,在全省开展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活动,评选10个样板乡镇、20个样板村的初评工作已经完成。在全省1822个乡镇(街道)、64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基础上,上半年又对全省镇村两级文化中心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调度,确保镇村两级公共文化阵地正常发挥作用。开展“乡村书房”等乡村文化阵地打造工作,全省新建设打造乡村书房70多个,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阵地。
在全省广泛组织乡村“村晚”活动,各地举办“村晚”3700余场,参与群众210多万人次,我省11地的“村晚”被评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点。深入实施“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计划”,今年各地已经新创作乡村题材精品小戏小剧120多件。
近年来,山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村民家门口,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王春生介绍说,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全省“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取得丰硕成果,年度演出场次由2013年不足2万场迅速增长至年均8万余场,圆满实现了全省行政村全覆盖的工作目标。2022年,各级文艺单位克服疫情影响,累计开展进乡村演出服务77067场,平均每个行政村每年演出超过1.4场。
在演出场次持续增加的同时,全省“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内容不断丰富,创作推出一大批反映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回应广大群众关心关切的优秀文艺作品,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如展现新时代基层干群关系的山东梆子《赶考》、表现基层干部精准扶贫题材的清音戏《老倔杠卖油》、农村村委普选题材的吕剧《选民老冤蛋》、抨击过度人情往来的莱芜梆子《随礼》等。一部分作品还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入选全国性展演展示活动并获得多项大奖,如柳子戏《村长就是一根筋》、渔鼓戏《老邪上任》、茂腔《特别条件》、两夹弦《公鸡过寿》等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小戏等荣誉。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春生介绍说,今年以来,省文旅厅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文化活动繁荣、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全省乡村文化振兴进入新阶段。
以镇村两级文化阵地为重点,在全省开展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活动,评选10个样板乡镇、20个样板村的初评工作已经完成。在全省1822个乡镇(街道)、64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基础上,上半年又对全省镇村两级文化中心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调度,确保镇村两级公共文化阵地正常发挥作用。开展“乡村书房”等乡村文化阵地打造工作,全省新建设打造乡村书房70多个,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阵地。
在全省广泛组织乡村“村晚”活动,各地举办“村晚”3700余场,参与群众210多万人次,我省11地的“村晚”被评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点。深入实施“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计划”,今年各地已经新创作乡村题材精品小戏小剧120多件。
近年来,山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村民家门口,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王春生介绍说,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全省“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取得丰硕成果,年度演出场次由2013年不足2万场迅速增长至年均8万余场,圆满实现了全省行政村全覆盖的工作目标。2022年,各级文艺单位克服疫情影响,累计开展进乡村演出服务77067场,平均每个行政村每年演出超过1.4场。
在演出场次持续增加的同时,全省“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内容不断丰富,创作推出一大批反映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回应广大群众关心关切的优秀文艺作品,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如展现新时代基层干群关系的山东梆子《赶考》、表现基层干部精准扶贫题材的清音戏《老倔杠卖油》、农村村委普选题材的吕剧《选民老冤蛋》、抨击过度人情往来的莱芜梆子《随礼》等。一部分作品还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入选全国性展演展示活动并获得多项大奖,如柳子戏《村长就是一根筋》、渔鼓戏《老邪上任》、茂腔《特别条件》、两夹弦《公鸡过寿》等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小戏等荣誉。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