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和庄镇马杓湾村闯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以人才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商报济南消息 近日,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马杓湾村的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来自清华大学的13名学生正在开展“头脑风暴”,研究论证马杓湾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马杓湾村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旗,聚焦聚力人才振兴“小切口”,抓党建夯基础,抓优势拓思路,抓融合促发展,推动村庄驶上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快车道”,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马杓湾村走出了清华、同济大学等十多位优秀人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仲维青介绍,通过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袁周的牵线搭桥,和庄镇在马杓湾村建成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的“蓄水池”和“聚能环”。依托工作站,邀请近百名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学生到村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帮助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完善村庄发展规划,助力小山村火热出圈成为“网红村”。“今年以来,已吸引10余批次1000多名学生到村里开展研学,与清华大学学生面对面交流。”仲维青说。
小山村通过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聚集了高人气,如何将人流转化为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是摆在马杓湾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马杓湾村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高校+村民”“党支部+旅游公司+村民”等发展模式,发展起会议培训、研学教育、传统民宿、生态餐饮、特色种植、影视剧拍摄等六种业态,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做梦都没想到,我能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现在除了房屋的租赁收入,还有打工收入。”马杓湾村村民李春花说。
“马杓湾村的生动实践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将马杓湾村列为泉韵乡居示范片区重点村,用好用活‘黄金政策’,带动带来乡村发展的‘黄金效应’,做优做强马杓湾村,持续擦亮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金字招牌’。”和庄镇党委书记钟守松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马杓湾村走出了清华、同济大学等十多位优秀人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仲维青介绍,通过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袁周的牵线搭桥,和庄镇在马杓湾村建成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的“蓄水池”和“聚能环”。依托工作站,邀请近百名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学生到村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帮助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完善村庄发展规划,助力小山村火热出圈成为“网红村”。“今年以来,已吸引10余批次1000多名学生到村里开展研学,与清华大学学生面对面交流。”仲维青说。
小山村通过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聚集了高人气,如何将人流转化为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是摆在马杓湾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马杓湾村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高校+村民”“党支部+旅游公司+村民”等发展模式,发展起会议培训、研学教育、传统民宿、生态餐饮、特色种植、影视剧拍摄等六种业态,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做梦都没想到,我能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现在除了房屋的租赁收入,还有打工收入。”马杓湾村村民李春花说。
“马杓湾村的生动实践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将马杓湾村列为泉韵乡居示范片区重点村,用好用活‘黄金政策’,带动带来乡村发展的‘黄金效应’,做优做强马杓湾村,持续擦亮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金字招牌’。”和庄镇党委书记钟守松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