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滨州21家公立医院一次挂号可管三天

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在护士站即可完成入院登记、医保联网等操作
点击查看原图
        科技改变生活,在信息化、智慧化的今天,如何运用好高科技、高技术元素的硬件设施,简化患者就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正成为各地面对的共同课题。直面患者就诊难点痛点,近年来,以“硬核”科技“武装”医学领域,医疗机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号难求”“一检难约”正被精准预约所取代,缴费、出入院跑断腿正被诊间收费、床旁结算所取代……
  
  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跟随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媒体走进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基层采访活动团队,采访了解滨州市各医疗机构开出的智慧服务“新处方”。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刘斐

  出入院办理窗口搬进病房
  
  “住院手续去哪里办?”“出院押金、费用怎么算?”“病历要去哪里复印?”一直以来,办理出入院手续都是群众就医过程中的一大堵点,传统的住院流程通常需要经过数个步骤,跑多个科室,十分耗费时间,就医体验大打折扣。然而,以往这些令患者及家属感到千头万绪的复杂流程、繁琐手续,在滨州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上午10点,在该院心血管内科病区的护士站旁,患者家属王先生拿着医生开具的电子住院票来到护士站开始办理住院手续。
  
  王先生的便利得益于滨州市人民医院实施的“床旁入院”一站式服务。除了“床旁入院”,设在病区护士站的“一站式”服务中心还省却了患者在出院时的各类琐碎流程。“患者出院时同样不需要再去窗口排队办理结算手续。通过‘床旁结算’服务,将出院结算、医保报销由窗口移至护士站,护士站工作人员为其完成缴款退费、结算单打印、发票明细开具等工作,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滨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夏家林介绍说,“床旁结算”让患者不跑“冤枉路”,省时省力又省心。“不用下楼也不用排队,几分钟就办完了,真的太方便了!”在该院儿科病区护士站,患儿家长刘先生体验了出院床旁结算服务时称赞道。

  “我们把办理出入院窗口前移至病区护士站,实现入院、缴费、结算、出院的一站式办理。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推行起来却涉及医院多个部门,对临床诊疗、手续办理及各部门协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夏家林表示,为真正打通服务患者“最后一公里”,医院各行政处室与临床科室积极联动、各尽其能、优化流程,确保让这项便民措施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就在日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要在全省卫健系统推广“一站式”服务,并承诺全省80%以上三级公立医院建立“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入院、在院、出院的全流程、集约化服务。记者从滨州市卫健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市中心医院、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邹平市中医院、惠民县人民医院、博兴县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实施了患者“床旁入院”办理,全市100%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及60%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已实现“床旁结算”,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次次挂号变“挂1管3”

  当前,在大多数医院,挂号单上会标注有“限当次当日有效”的字样,提醒患者当日完成就诊。但往往有些患者的检查化验结果当日拿不到,或者有些病情需要隔几日再来复诊,遇上这种情况只能重新挂号,而这也成为这一部分门诊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一个“痛点”——多次缴费挂号、反复排队看诊。
  
  为了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减轻看病负担,近年来,多地医院打破“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的惯例,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的举措,滨州便是实行复诊免挂号费政策的地市之一。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魏振民表示,目前,滨州市21家公立医院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患者在同一科室一次挂号,三日内复诊免收挂号费,2023年受益群众17.8万人次,减免患者费用91.4万元。
  
  近日,李女士因意外摔伤腿疼到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门诊医生开具了核磁共振检查,第二天才能拿到检查结果。次日,李女士拿着检查报告单,很快完成复诊,“从初次挂号后,就可以不花一分钱找医生把结果看完,确实能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便利,这个举措真不错!”手持标注有“免费复诊暖心惠民号”挂号单的李女士说。
  
  夏家林告诉记者,去年6月28日,该院按照滨州市卫健委有关部署,利用医院信息化优势,实现了患者3日内二次挂号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就诊当天无法取得CT、磁共振等检查检验结果的门诊患者,3日内,只要仍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就诊,就无需再次缴纳挂号费。复诊患者可通过微信或窗口正常挂号(普通号、专家号),由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者,自动免除挂号诊疗费,挂号条显示“免费复诊暖心惠民号”。
  
  除确因当日无法取得检查化验结果,或因病情需要隔几日再复诊外,绝大多数患者都希望当日即可完成就诊,为真正实现“让患者少跑腿”,滨州市推进精准预约,100%的二级以上医院实现门诊预约就诊,预约时段精确到20分钟内;90%的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了超声、磁共振、CT等大型检查预约。23家公立医院的60个科室实行午间或夜间“延时门诊”服务,为“上班族”“上学族”化解就医时间难题,受益患者14.96万人次;85%的二级医院实现了“诊间结算”,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通过移动终端或在诊室内使用各种非现金方式就可现场结算费用,无需再到窗口排队缴费。此外,100%的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便民设备租借、病历复印寄送等“一站式”服务。

  智能技术把健康送到家门口

  近日,患者李女士到位于沾化区的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我常年在外省工作,这次回家发现家乡的医疗服务变化太大了。”李女士表示,拍完片不用等着打印胶片,医生从电脑上就可以把片子调出来,医院方便患者的举措,打心眼里点赞。
  
  其实,李女士所体验的“数字化”胶片只是滨州市医疗影像云平台的“冰山一角”。据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强介绍,这是一套适用于多种类型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医疗影像数据的存储、传输管理及各场景的移动应用,云储存技术的运用既降低了耗材占比,又让患者体验到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滨州市聚力推动市级区域医疗影像云平台建设,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到对接条件的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接入市医疗影像云平台,实现了影像检查数据的信息互通和跨院区调阅互认。”魏振民介绍道,2022年以来,全市共上传167万多人次影像检查数据,其中CT61万人次、核磁16万人次、DR17万人次、超声46万人次,医学影像检查数据存储超过111T,群众调阅影像检查数据85万多人次。
  
  此外,滨州市通过信息化手段及医共体改革将专家“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当地群众实现了不出家门就能请到专家看病的愿望。在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罗家村卫生室,“这是做心电图用的,从这里做完检查,数据就立刻传到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只需要等待3分钟,心电图结果就能传回来。”作为这家村级卫生室的负责人,张维明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患者再也不用为了一个小检查跑到区里面,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据了解,目前,滨州市已建成县域医共体15个,覆盖8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共体均达到国家紧密型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