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出一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民政策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可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随着人口流动性、交通便利性不断增强,异地就医需求大增。7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医保局负责同志等介绍了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利群众异地就医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我省不断完善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持续扩大,一系列医保惠民政策得到落实。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降低自付比例,扩大覆盖范围
据介绍,我省简化异地就医人员分类,将此前多种分类、多种政策整合为异地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就医两类。取消备案证明材料,全面推行承诺制,实现“免材料、免审核、即申请、即办理”。放开异地就医医疗机构限制,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即可在就医地所有联网医疗机构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同时降低首先自付比例,将临时外出就医首先自付比例统一降到10%以内。
自国家启动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试点以来,我省结合人口大省、医疗大省等特点,实现了从省内到省外、从职工医保到城乡居民医保、从基本医保到大病保险、从住院费用到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的全覆盖式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其中,门诊慢特病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实现了各统筹地区门诊慢特病病种的全覆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目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个病种。
同时,不断扩大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按照能纳入尽纳入的原则,不断增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数量,增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可及性。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开通住院联网定点医疗机构4205家,在全国率先实现具有住院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 开通普通门诊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800家,实现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开通门诊慢特病联网定点医疗机构2980家,开通数量居全国前列。
升级惠民政策,自助备案服务已开通
为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体系,解决参保人员实际需求,山东省推出一批新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民政策,已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允许补办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人员在门诊结算前或者住院5天之内补办备案,即可进行直接结算; 参保人员跨省急诊抢救就医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如实上传“门诊急诊转诊标志”或住院类型选择“急诊住院”,参保人员结算时视同已经备案,按“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待遇标准进行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发生无第三方责任的外伤,在填写《外伤无第三方责任承诺书》后,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可以如实上传参保人员外伤就医情况可办理直接结算;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有效期内需要回参保地就医的,按规定提交备案就医地户籍证明或居住证或单位工作证明等,可以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那么,山东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怎么办?省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处处长王洪波介绍,结算流程可以概括为11个字,即: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
“先备案”是指在异地就医之前办理备案或按规定补办备案,这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前提。目前,我省已经开通自助备案服务,参保人员可通过爱山东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鲁医保”小程序、“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各地市医保部门官网等渠道,随时、随地自助申请备案,而且免材料、免审核,即时提交、即时生效。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需要备案的包括离鲁跨省异地就医和省内异地长期居住,而跨省急诊抢救和省内临时外出就医无需备案。
“选定点”是指通过备案选定就医地后,参保群众可根据自己的就医需求,自行选择就医地的联网医疗机构进行就医。目前,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服务能力不同,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的联网医疗机构范围也不同。具体的异地联网医疗机构名单,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鲁医保”小程序等途径进行查询。
“持码(卡)就医”是指在异地就医及结算时,应出示医保码或社保卡,医保码就是医保电子凭证,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识别参保人员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医保待遇。没有带实体卡的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在医疗机构扫码设备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医保电子凭证完成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三级公立医院床旁结算率超8成
无论是异地就医结算还是本地就医结算,都与医院端服务紧密相关。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盖英群介绍,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将智慧服务作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就医流程设计,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2023年,持续聚力解决群众健康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将床旁结算纳入重点攻坚事项,并进一步连通财政电子票据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从入院登记到出院结算的“一站式”全流程办理。
截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床旁入院和床旁出院实现率分别达到72.94%和88.24%。仅2023年6月,14家省属综合医院就办理床旁入院60572人次,床旁出院结算53804人次。
聚焦基层就医,居民医保最高能报85%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就近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为此,我省出台了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年度新增医保基金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和门诊慢特病医保定点签约服务,鼓励实行按人头付费,对服务质量高、医保基金使用规范的,可适度提高医保结算标准,同时,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从医保支付方式上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诊疗服务,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从医保报销待遇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助力构建双向转诊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居民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85%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70%,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统筹起付线,进一步减轻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取药。同时,对医共体内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引导慢性病、常见病、康复期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助力构建分工合理、运转有序的医疗服务机制。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降低自付比例,扩大覆盖范围
据介绍,我省简化异地就医人员分类,将此前多种分类、多种政策整合为异地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就医两类。取消备案证明材料,全面推行承诺制,实现“免材料、免审核、即申请、即办理”。放开异地就医医疗机构限制,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即可在就医地所有联网医疗机构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同时降低首先自付比例,将临时外出就医首先自付比例统一降到10%以内。
自国家启动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试点以来,我省结合人口大省、医疗大省等特点,实现了从省内到省外、从职工医保到城乡居民医保、从基本医保到大病保险、从住院费用到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的全覆盖式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其中,门诊慢特病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实现了各统筹地区门诊慢特病病种的全覆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目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个病种。
同时,不断扩大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按照能纳入尽纳入的原则,不断增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数量,增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可及性。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开通住院联网定点医疗机构4205家,在全国率先实现具有住院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 开通普通门诊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800家,实现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开通门诊慢特病联网定点医疗机构2980家,开通数量居全国前列。
升级惠民政策,自助备案服务已开通
为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体系,解决参保人员实际需求,山东省推出一批新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民政策,已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允许补办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人员在门诊结算前或者住院5天之内补办备案,即可进行直接结算; 参保人员跨省急诊抢救就医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如实上传“门诊急诊转诊标志”或住院类型选择“急诊住院”,参保人员结算时视同已经备案,按“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待遇标准进行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发生无第三方责任的外伤,在填写《外伤无第三方责任承诺书》后,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可以如实上传参保人员外伤就医情况可办理直接结算;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有效期内需要回参保地就医的,按规定提交备案就医地户籍证明或居住证或单位工作证明等,可以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那么,山东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怎么办?省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处处长王洪波介绍,结算流程可以概括为11个字,即: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
“先备案”是指在异地就医之前办理备案或按规定补办备案,这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前提。目前,我省已经开通自助备案服务,参保人员可通过爱山东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鲁医保”小程序、“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各地市医保部门官网等渠道,随时、随地自助申请备案,而且免材料、免审核,即时提交、即时生效。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需要备案的包括离鲁跨省异地就医和省内异地长期居住,而跨省急诊抢救和省内临时外出就医无需备案。
“选定点”是指通过备案选定就医地后,参保群众可根据自己的就医需求,自行选择就医地的联网医疗机构进行就医。目前,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服务能力不同,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的联网医疗机构范围也不同。具体的异地联网医疗机构名单,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鲁医保”小程序等途径进行查询。
“持码(卡)就医”是指在异地就医及结算时,应出示医保码或社保卡,医保码就是医保电子凭证,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识别参保人员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医保待遇。没有带实体卡的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在医疗机构扫码设备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医保电子凭证完成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三级公立医院床旁结算率超8成
无论是异地就医结算还是本地就医结算,都与医院端服务紧密相关。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盖英群介绍,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将智慧服务作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就医流程设计,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2023年,持续聚力解决群众健康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将床旁结算纳入重点攻坚事项,并进一步连通财政电子票据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从入院登记到出院结算的“一站式”全流程办理。
截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床旁入院和床旁出院实现率分别达到72.94%和88.24%。仅2023年6月,14家省属综合医院就办理床旁入院60572人次,床旁出院结算53804人次。
聚焦基层就医,居民医保最高能报85%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就近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为此,我省出台了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年度新增医保基金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和门诊慢特病医保定点签约服务,鼓励实行按人头付费,对服务质量高、医保基金使用规范的,可适度提高医保结算标准,同时,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从医保支付方式上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诊疗服务,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从医保报销待遇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助力构建双向转诊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居民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85%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70%,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统筹起付线,进一步减轻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取药。同时,对医共体内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引导慢性病、常见病、康复期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助力构建分工合理、运转有序的医疗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