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数字化手段创新融入潍城区人大工作

代表“码”上见 马上解民忧

潍城区人大创新打造的“码上见代表”小程序在该区各个街道社区推广普及 记者 王颂博 摄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潍坊消息 在潍坊市潍城区,市民只需扫扫二维码,所提意见建议便可实时直达人大代表手中,受理的问题也可以马上转交给有关部门办理。代表与群众的“零距离”互动,得益于潍城区人大将数字化手段创新融入人大工作。2022年5月潍城区在全省率先打造的“码上见代表”履职平台,将3名省代表、30名市代表和196名区代表“搬”到线上,随时待命为民服务。自平台运行以来,已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686件,621件问题得到了快速办结。
  
  鲁发名城是潍坊市潍城区西部的较大居民区,共有六千多住户、两万居民,目前有896个孩子在小区西边的利昌学校读书,直线距离只有400米。之前因为开发建设等原因,小区西界一堵围墙堵住了孩子们去往学校的道路,只能出东门然后绕路1600米上下学。

  “能不能打开这堵墙,向西拓出一条路来?”2022年7月29日,小区居民隋立涛通过潍城区人大常委会“码上见代表”平台向人大代表、西关街道福寿街社区党委书记毕汝生提出了这个问题。

  “896个孩子,涉及896个家庭和接送孩子的上千家人们。事虽小,但涉及面广。”毕汝生接到问题后,迅速联系了隋立涛,并同社区、小区及物业相关人员到现场察看,与小区西邻的建设项目沟通。调研后,他在“码上见代表”平台上提出了代表建议,由区人大常委会转交政府办理。
  
  8月22日,潍城区人大常委会与住建、城管、交警、教育、街道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冒雨实地敲定了“破墙通路畅心”方案,施工人员当天进场。经过一天半的紧张作业,横亘在小区和学校间十余年的这堵围墙被拆除,一条便道修整完成,896个孩子可以由此直接去上学,节省了绕路的1200米,安全又方便。
  
  如今,越来越多像隋先生一样受益的市民们自发成为了潍城区人大“码上见代表”小程序的“粉丝”,小程序在群众间迅速传播并树起口碑,不断提升了人大工作的知名度、美誉度。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县史。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墙上,爬满翠绿色藤蔓,弹孔被翠色遮挡。然而古城墙两旁,电线凌乱、道路斑驳,周边基础设施薄弱,与其所承载的文化属性和道路定位严重不符。

  “不少周边居民都通过‘码上见代表’提出拆迁改造建议,经过实地调研后,我发现此举可行,于是通过平台提出了代表建议。该建议已经按程序转交区政府办理。”区人大代表、潍城区城关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王刚表示。
  
  今年3月份,潍城区政府对向阳路古城墙遗址公园进行拆迁改造,仅用3天半就顺利完成了52户居民的拆迁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将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公园。

  “创新推出‘码上见代表’平台,旨在让居民群众能够通过手机扫码、拨动指尖,就能与全区各级人大代表‘隔空’见面,更加快捷、高效地向身边的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潍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效农介绍,选民群众通过扫码进入“码上见代表”,选择向所在辖区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小事,人大代表可迅速转交街道或社区,全程理事、督办,推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大事,人大代表通过调研、形成代表建议,经区人大常委会审核后转交区政府办理或者充实进入民情库,为区委、区政府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一急一缓间,群众诉求无遗漏,代表履职全天候、无死角。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