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开幕
来山东博物馆追寻文明根脉

本次展览为期3个月,将全方位展示中华文明早期的发展历程

商报济南消息 为配合全国文物工作会顺利召开,“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在山东博物馆同步正式开幕,据了解,本次展览为期3个月,汇集众多关键性考古成果,将全方位展示中华文明早期的发展历程。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诞生的关键阶段、重点地域,涵盖山东、河南、湖北等8省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本次展览重点描绘早期中国文明的历史样貌,力求让广大观众了解“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最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出土这些文物的31处遗址中,有18处遗址曾入选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一单元“文明肇始”展现的是距今5300年古国时代的早期阶段,不同区域的文明密切交流互动,共同绘就了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的早期画卷。其中,良渚遗址等长江下游考古发掘成果,长江中游的石家河城址、鸡叫城遗址等考古发掘成果,以及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发掘成果都将于此展出。
在距今4300年前后,文明进程逐渐出现转折,黄河流域逐渐崛起,呈现出“万邦林立”的景象,历史的步伐跨入了古国时代的晚期阶段,第二单元“变革融汇”便展现了这一“历史转折的时代先声”。海岱地区龙山文化文物,陕西石峁、山西碧村等龙山时代城址的发掘成果,以及融合四方的巨型都邑——陶寺都将展现那一时期变革与融汇的精彩过程。
“万流归宗”则集中呈现了夏商王朝的恢弘气象。二里头文化辐射四方的王朝气象、殷墟遗址的煌煌殷都气象,都在考古成果展中得以体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于洋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诞生的关键阶段、重点地域,涵盖山东、河南、湖北等8省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本次展览重点描绘早期中国文明的历史样貌,力求让广大观众了解“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最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出土这些文物的31处遗址中,有18处遗址曾入选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一单元“文明肇始”展现的是距今5300年古国时代的早期阶段,不同区域的文明密切交流互动,共同绘就了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的早期画卷。其中,良渚遗址等长江下游考古发掘成果,长江中游的石家河城址、鸡叫城遗址等考古发掘成果,以及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发掘成果都将于此展出。
在距今4300年前后,文明进程逐渐出现转折,黄河流域逐渐崛起,呈现出“万邦林立”的景象,历史的步伐跨入了古国时代的晚期阶段,第二单元“变革融汇”便展现了这一“历史转折的时代先声”。海岱地区龙山文化文物,陕西石峁、山西碧村等龙山时代城址的发掘成果,以及融合四方的巨型都邑——陶寺都将展现那一时期变革与融汇的精彩过程。
“万流归宗”则集中呈现了夏商王朝的恢弘气象。二里头文化辐射四方的王朝气象、殷墟遗址的煌煌殷都气象,都在考古成果展中得以体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