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娃,暑假该咋过?
专家建议:不盲目“抢跑”,要教会孩子“怎样跑”
家长担心“不适应”“跟不上”
“我要上小学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啦。”今年9月,超超(化名)就要升入小学了,对于小学生活,他有些期待,“我觉得上了小学就会有新朋友、新老师。”但超超的爸爸有些担心,“我主要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幼儿园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游戏为主,但小学可不一样,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都有要求。”超超的爸爸认为,如果小学一年级时就落后,那么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都会很大,所以想要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就要在暑假期间多下功夫,拼音、识字……超超的爸爸为孩子做了各种安排。
像超超爸爸一样,不少家长都存在“幼小衔接”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源自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疑惑,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不少家长会给孩子增加任务、学习压力,有的甚至导致孩子的精神压力过大,此外,家长过高的养育期望,也会导致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结果反而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厌恶之情。
近年来,不少外部的压力也致使家长的焦虑不断累积,“课后的时间,决定了每个人人生的走向和高度,有些人上一样的课、做一样的作业,却能闪闪发光……一次经典暑假托管,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这是济南市槐荫区一家托管中心推出的幼小衔接班招生简章的内容。像这样的机构并不在少数,他们传递的信息也基本一致:暑假是“逆袭”的关键节点,暑假不学习,开学后就会被其他同学赶超。
对此,家长牛先生认为,即使教培机构不用这样的话语吸引家长关注,幼升小的焦虑也普遍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的,谁都不想让孩子落后,谁都不想因为自己‘做的不够’ 而拖孩子的后腿。”牛先生认为,在幼升小的关键节点,让孩子尽可能“多学点”,一方面是要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另一方面也是想帮助孩子树立对小学生活的自信。
“幼小衔接”是个“缓坡”
在不少家长看来,幼小衔接就是要提前学小学知识,多写写字,多学拼音,但这些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内容。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中心幼儿园园长、省幼小衔接指导专家芦璐表示,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四种能力的提升。
2021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2022年6月,围绕教师、家长、学生需求,济南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试行)》,对于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给出场景化“说明书”。
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不少幼儿园还形成了基于问题清单的课程及活动内容。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结合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并建立主辅结合的课程模式,开展主题课程,每个主题课程下还设置了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展示活动、家庭指导活动;济南市纬二路幼儿园邀请一年级班主任、学生家长、一年级小学生三个层面展开调查问卷,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追访,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
幼小衔接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不仅需要幼儿园对接小学,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小学校园和小学生活,也需要小学老师深入幼儿园感受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双向交流研讨。此外,《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也特别强调,小学要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将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并要求学校要确保课时安排。幼儿园“送一程”,小学“接一站”,帮助更多孩子顺利、轻松地步入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是个循序渐进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的能力提升与准备。”芦璐称,幼小衔接,相比知识积累,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会孩子“怎样跑”而不是“抢跑”
幼儿园与小学有太多的不同:在小学,上学需要带课本,上课不能随意走动,回答问题要举手;在小学,老师不会提醒孩子喝水、上厕所……而这些不同的背后是对孩子注意力、自理能力等的更高要求。但很多刚上小学的孩子,适应不了身份的转变,无法快速适应上小学后各方面的变化,相应的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在幼儿园时,上学时间虽然也是固定的,但如果孩子迟到了,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小学对于上放学时间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如果孩子适应不了,经常迟到,怎么能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呢?对此,芦璐表示,时间管理是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帮助孩子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较好的时间意识以及坚定的任务意识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更高的专注度和更强的主动性。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陈琳从教已有19年了,近年来一直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学,由于小学与幼儿园阶段在作息时间、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刚上小学的孩子确实会面临一些“小问题”:开学第一个月有些孩子会尿裤子、因为书包放不进桌洞哭、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哭……还有的刚上小学的孩子会认为,老师跟全班同学说的话,并没有单独和自己说,认为“这并不是我的事儿”。
陈琳表示,不少家长认知中的幼小衔接,就是关于知识的超前学习,“但这样做有很多弊端,小朋友提前接触了一年级的课本,到老师正式讲课的时候,这些知识对他而言就没有吸引力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会没那么集中。”陈琳说,学习是一个长跑的过程,抢跑一两个月的知识,并不代表孩子能最后一个冲到终点。“要教会孩子怎么跑,还不是让孩子抢跑。”陈琳认为,所谓怎样跑步,即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利用暑假期间,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利用夹豆子、穿珠子等小游戏培养注意力。”
陈琳还提到,幼升小的这个暑假,亲子陪伴很重要。要换新环境了,孩子的内心也会有一些焦虑,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能为孩子带来更多安全感。
芦璐也表示,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带头做好“角色转变”,让“小朋友”都能顺利过渡到“小学生”。
“我要上小学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啦。”今年9月,超超(化名)就要升入小学了,对于小学生活,他有些期待,“我觉得上了小学就会有新朋友、新老师。”但超超的爸爸有些担心,“我主要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幼儿园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游戏为主,但小学可不一样,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都有要求。”超超的爸爸认为,如果小学一年级时就落后,那么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都会很大,所以想要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就要在暑假期间多下功夫,拼音、识字……超超的爸爸为孩子做了各种安排。
像超超爸爸一样,不少家长都存在“幼小衔接”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源自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疑惑,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不少家长会给孩子增加任务、学习压力,有的甚至导致孩子的精神压力过大,此外,家长过高的养育期望,也会导致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结果反而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厌恶之情。
近年来,不少外部的压力也致使家长的焦虑不断累积,“课后的时间,决定了每个人人生的走向和高度,有些人上一样的课、做一样的作业,却能闪闪发光……一次经典暑假托管,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这是济南市槐荫区一家托管中心推出的幼小衔接班招生简章的内容。像这样的机构并不在少数,他们传递的信息也基本一致:暑假是“逆袭”的关键节点,暑假不学习,开学后就会被其他同学赶超。
对此,家长牛先生认为,即使教培机构不用这样的话语吸引家长关注,幼升小的焦虑也普遍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的,谁都不想让孩子落后,谁都不想因为自己‘做的不够’ 而拖孩子的后腿。”牛先生认为,在幼升小的关键节点,让孩子尽可能“多学点”,一方面是要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另一方面也是想帮助孩子树立对小学生活的自信。
“幼小衔接”是个“缓坡”
在不少家长看来,幼小衔接就是要提前学小学知识,多写写字,多学拼音,但这些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内容。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中心幼儿园园长、省幼小衔接指导专家芦璐表示,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四种能力的提升。
2021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2022年6月,围绕教师、家长、学生需求,济南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试行)》,对于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给出场景化“说明书”。
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不少幼儿园还形成了基于问题清单的课程及活动内容。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结合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并建立主辅结合的课程模式,开展主题课程,每个主题课程下还设置了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展示活动、家庭指导活动;济南市纬二路幼儿园邀请一年级班主任、学生家长、一年级小学生三个层面展开调查问卷,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追访,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
幼小衔接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不仅需要幼儿园对接小学,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小学校园和小学生活,也需要小学老师深入幼儿园感受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双向交流研讨。此外,《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也特别强调,小学要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将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并要求学校要确保课时安排。幼儿园“送一程”,小学“接一站”,帮助更多孩子顺利、轻松地步入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是个循序渐进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的能力提升与准备。”芦璐称,幼小衔接,相比知识积累,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会孩子“怎样跑”而不是“抢跑”
幼儿园与小学有太多的不同:在小学,上学需要带课本,上课不能随意走动,回答问题要举手;在小学,老师不会提醒孩子喝水、上厕所……而这些不同的背后是对孩子注意力、自理能力等的更高要求。但很多刚上小学的孩子,适应不了身份的转变,无法快速适应上小学后各方面的变化,相应的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在幼儿园时,上学时间虽然也是固定的,但如果孩子迟到了,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小学对于上放学时间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如果孩子适应不了,经常迟到,怎么能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呢?对此,芦璐表示,时间管理是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帮助孩子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较好的时间意识以及坚定的任务意识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更高的专注度和更强的主动性。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陈琳从教已有19年了,近年来一直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学,由于小学与幼儿园阶段在作息时间、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刚上小学的孩子确实会面临一些“小问题”:开学第一个月有些孩子会尿裤子、因为书包放不进桌洞哭、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哭……还有的刚上小学的孩子会认为,老师跟全班同学说的话,并没有单独和自己说,认为“这并不是我的事儿”。
陈琳表示,不少家长认知中的幼小衔接,就是关于知识的超前学习,“但这样做有很多弊端,小朋友提前接触了一年级的课本,到老师正式讲课的时候,这些知识对他而言就没有吸引力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会没那么集中。”陈琳说,学习是一个长跑的过程,抢跑一两个月的知识,并不代表孩子能最后一个冲到终点。“要教会孩子怎么跑,还不是让孩子抢跑。”陈琳认为,所谓怎样跑步,即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利用暑假期间,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利用夹豆子、穿珠子等小游戏培养注意力。”
陈琳还提到,幼升小的这个暑假,亲子陪伴很重要。要换新环境了,孩子的内心也会有一些焦虑,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能为孩子带来更多安全感。
芦璐也表示,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带头做好“角色转变”,让“小朋友”都能顺利过渡到“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