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走出非遗雅集
从山间到人间

虞山雅集活动形式典雅,圈粉无数


现场非遗文化氛围浓厚(受访者供图)

从传统技艺作品欣赏延伸至生活方式创造,由文艺活动举办走向文化品牌塑造,虞山雅集依托济南市历城区虞山书院非遗传承基地,集合非遗项目传承人、传统文化从业者,在文化传播领域通过垂直细分的方式聚集非遗爱好者。通过举办主题活动的方式,虞山雅集营造雅致生活理念,更在不断探索非遗传播的新形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虞山之畔的非遗空间
位于济南郭店街道的虞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水俱美。相传,虞山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君主孟尝君祖先虞舜的封地。秦灭六国后,虞山被并入济南郡治下,成为一处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军事据点。
位于虞山之畔的虞山书院,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如今的虞山书院已经成为集合诸多文化功能的现代新型书院。其中,位于书院六艺馆中的非遗传承基地便成为了手捏陶制作技艺、乔氏木作、喜面鼻烟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聚集地。
虞山雅集发起人之一、手捏陶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丰是最早在这里建立工作室的非遗传承人。随着入驻的传承人数量越来越多,赵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去年,在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历城区文化馆等部门领导支持与协调下,许多非遗传承人进入虞山书院非遗传承基地,并建立了工作室。这样也将众多非遗项目聚集起来,不仅建立起文化传播沟通的空间,也便于依托书院开展非遗主题活动,扩大非遗弘扬传播普及的范围。”赵丰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时介绍。
“在得知虞山书院打造公益传统文化阵地计划后,我们立即召集非遗传承人并了解他们的意愿,大家希望在此打造出一个内容丰富的非遗聚集地,形成非遗传播弘扬的合力,解决非遗项目散落和工坊建设的问题。大家入住虞山书院后集思广益,推出‘历城集美’‘虞山雅集’等系列活动,让非遗传承多了高雅唯美的色彩。”历城区文化馆馆长田延青介绍。
近年来,赵丰参与了许多文旅活动。特别是历城区重点打造的黄河大集“历城集美”非遗文化市集品牌活动,给他和非遗传承人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召集了区域内诸多非遗传承人加入,并通过形式多样的非遗展览、展演、展销等互动体验活动,促进非遗产品销售,实现非遗传承和保护。“‘历城集美’活动地点多选择在商超、景区、社区等,以市集方式开展,面向大众,搭建起文化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赵丰介绍。
细分之下的非遗活动
广大市民对“历城集美”活动的支持也引发非遗传承人们的思考,使其尝试探索新的非遗传播方式。以集会、市集的方式举办活动是召集非遗爱好者的有效方式,将非遗产品和受众进行细分,是否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实现非遗传播?
我国非遗项目分为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十大门类,包罗万象,内容极为丰富。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非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产品不断走入百姓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与此同时,赵丰等非遗传承人也看到,不同类别的非遗产品在传播推广、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
从民间手工艺中走出来的非遗项目,天然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过年贴窗花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间习俗,草柳编的篮筐至今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手工锻打技艺制成的铁锅能激发食材更丰富的味道……然而,在此之外,还有一些非遗产品制作技艺难度高,耗费时间久,除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外,更多还承担着精神文化生活塑造与表达的功能。比如,有“寸锦寸金”之称的云锦、纯手工量身定做的旗袍等。
“手捏陶的特点是每一件器物都要通过手捏来完成,每一次手捏都会形成不同的纹路和痕迹,因此,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件手捏陶作品。技艺的特点和意义让产品无法批量生产,因此相对来说售价也更高。在饮茶时,陶器也会赋予茶水不一样的风味。”赵丰介绍。
“历城集美”活动品牌不断拓宽非遗与受众的接触面,扩大传播广度与范围,可以理解为非遗的大众传播模式。赵丰和朋友们想到,如果将非遗中的产品和受众进行细分,进行垂直传播,或许可以为相类似领域的非遗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弘扬方式。于是,在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历城区文化馆、虞山书院指导支持下,虞山雅集诞生了。
“虞山雅集每个月举办一期,每期选定一个特定主题,邀请一位非遗传承人或传统文化领域名家担任主理人,以展览、综合体验、讲解等方式,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营造文化空间氛围,传播雅致的生活概念。目前,虞山雅集已经举办了2期,7月底我们将举办以菏泽木雕为主题的第3期活动。”赵丰介绍。
打牢非遗品牌的基础
依照传统方式叩门进入,焚香品茗,聆听悠悠古琴之声,在展示与讲解中体验传统文化精髓。虞山雅集通过各种细节,塑造文化体验空间,传播非遗知识,更将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典雅生活方式传递给活动参与者。因此,活动也从尽可能多的层面出发,丰富参与者的体验感。
通过展陈内容形成视觉冲击,让参与者感受到空间属性;让古琴之声填充场馆,从听觉方面带来欣赏满足;通过焚香的方式触发嗅觉神经,同时放松身心;在饮茶之味时观茶之色,打开味觉体验;通过触摸作品形成触觉感受,完成文化体验。此外,活动场景装扮、品牌视觉标识等都经过精心设计,无不传递出雅致美感。
“举办虞山雅集是希望让人在雅致惬意的美学氛围中品味非遗艺术。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打响品牌,让更多人了解虞山雅集的同时,也接受品牌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同时,为参与活动的非遗传承人作品提供展示平台。”赵丰表示。
虞山雅集每场活动参与人数的上限是12人,根据报名人数每期可以设多场活动,只为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活动开启前,虞山书院非遗传承基地中的传承人都会积极宣传,活动官方自媒体账号也会同步发出召集,吸引目标受众前来体验。参与活动者不仅能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还可以尝试亲手制作专属自己的作品。“目前,虞山雅集活动不营利,我们发起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想塑造品牌,提高目标群体对我们的认可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把品牌基础打牢后,我们可以与多种文旅活动结合,以研学、培训、非遗作品销售等形式开展不同的活动,实现跨界融合和传播。到时候再考虑营利也不迟。”赵丰表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虞山之畔的非遗空间
位于济南郭店街道的虞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水俱美。相传,虞山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君主孟尝君祖先虞舜的封地。秦灭六国后,虞山被并入济南郡治下,成为一处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军事据点。
位于虞山之畔的虞山书院,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如今的虞山书院已经成为集合诸多文化功能的现代新型书院。其中,位于书院六艺馆中的非遗传承基地便成为了手捏陶制作技艺、乔氏木作、喜面鼻烟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聚集地。
虞山雅集发起人之一、手捏陶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丰是最早在这里建立工作室的非遗传承人。随着入驻的传承人数量越来越多,赵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去年,在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历城区文化馆等部门领导支持与协调下,许多非遗传承人进入虞山书院非遗传承基地,并建立了工作室。这样也将众多非遗项目聚集起来,不仅建立起文化传播沟通的空间,也便于依托书院开展非遗主题活动,扩大非遗弘扬传播普及的范围。”赵丰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时介绍。
“在得知虞山书院打造公益传统文化阵地计划后,我们立即召集非遗传承人并了解他们的意愿,大家希望在此打造出一个内容丰富的非遗聚集地,形成非遗传播弘扬的合力,解决非遗项目散落和工坊建设的问题。大家入住虞山书院后集思广益,推出‘历城集美’‘虞山雅集’等系列活动,让非遗传承多了高雅唯美的色彩。”历城区文化馆馆长田延青介绍。
近年来,赵丰参与了许多文旅活动。特别是历城区重点打造的黄河大集“历城集美”非遗文化市集品牌活动,给他和非遗传承人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召集了区域内诸多非遗传承人加入,并通过形式多样的非遗展览、展演、展销等互动体验活动,促进非遗产品销售,实现非遗传承和保护。“‘历城集美’活动地点多选择在商超、景区、社区等,以市集方式开展,面向大众,搭建起文化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赵丰介绍。
细分之下的非遗活动
广大市民对“历城集美”活动的支持也引发非遗传承人们的思考,使其尝试探索新的非遗传播方式。以集会、市集的方式举办活动是召集非遗爱好者的有效方式,将非遗产品和受众进行细分,是否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实现非遗传播?
我国非遗项目分为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十大门类,包罗万象,内容极为丰富。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非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产品不断走入百姓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与此同时,赵丰等非遗传承人也看到,不同类别的非遗产品在传播推广、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
从民间手工艺中走出来的非遗项目,天然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过年贴窗花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间习俗,草柳编的篮筐至今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手工锻打技艺制成的铁锅能激发食材更丰富的味道……然而,在此之外,还有一些非遗产品制作技艺难度高,耗费时间久,除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外,更多还承担着精神文化生活塑造与表达的功能。比如,有“寸锦寸金”之称的云锦、纯手工量身定做的旗袍等。
“手捏陶的特点是每一件器物都要通过手捏来完成,每一次手捏都会形成不同的纹路和痕迹,因此,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件手捏陶作品。技艺的特点和意义让产品无法批量生产,因此相对来说售价也更高。在饮茶时,陶器也会赋予茶水不一样的风味。”赵丰介绍。
“历城集美”活动品牌不断拓宽非遗与受众的接触面,扩大传播广度与范围,可以理解为非遗的大众传播模式。赵丰和朋友们想到,如果将非遗中的产品和受众进行细分,进行垂直传播,或许可以为相类似领域的非遗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弘扬方式。于是,在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历城区文化馆、虞山书院指导支持下,虞山雅集诞生了。
“虞山雅集每个月举办一期,每期选定一个特定主题,邀请一位非遗传承人或传统文化领域名家担任主理人,以展览、综合体验、讲解等方式,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营造文化空间氛围,传播雅致的生活概念。目前,虞山雅集已经举办了2期,7月底我们将举办以菏泽木雕为主题的第3期活动。”赵丰介绍。
打牢非遗品牌的基础
依照传统方式叩门进入,焚香品茗,聆听悠悠古琴之声,在展示与讲解中体验传统文化精髓。虞山雅集通过各种细节,塑造文化体验空间,传播非遗知识,更将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典雅生活方式传递给活动参与者。因此,活动也从尽可能多的层面出发,丰富参与者的体验感。
通过展陈内容形成视觉冲击,让参与者感受到空间属性;让古琴之声填充场馆,从听觉方面带来欣赏满足;通过焚香的方式触发嗅觉神经,同时放松身心;在饮茶之味时观茶之色,打开味觉体验;通过触摸作品形成触觉感受,完成文化体验。此外,活动场景装扮、品牌视觉标识等都经过精心设计,无不传递出雅致美感。
“举办虞山雅集是希望让人在雅致惬意的美学氛围中品味非遗艺术。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打响品牌,让更多人了解虞山雅集的同时,也接受品牌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同时,为参与活动的非遗传承人作品提供展示平台。”赵丰表示。
虞山雅集每场活动参与人数的上限是12人,根据报名人数每期可以设多场活动,只为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活动开启前,虞山书院非遗传承基地中的传承人都会积极宣传,活动官方自媒体账号也会同步发出召集,吸引目标受众前来体验。参与活动者不仅能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还可以尝试亲手制作专属自己的作品。“目前,虞山雅集活动不营利,我们发起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想塑造品牌,提高目标群体对我们的认可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把品牌基础打牢后,我们可以与多种文旅活动结合,以研学、培训、非遗作品销售等形式开展不同的活动,实现跨界融合和传播。到时候再考虑营利也不迟。”赵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