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非遗情



德州窑红绿彩


端鼓腔


临清贡砖烧制工艺十分复杂精细

千年运河,沟通南北。悠悠运河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也由此建立起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千百年来,大运河不仅为沿线两岸地区经济贸易发展带来助力,也影响了许多非遗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大运河山东段沿线,更有诸多非遗兼具着齐鲁文化和运河文化特色。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
大运河堪称文化的廊道,活态的遗产,流动的历史。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大运河山东段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5市,是山东连接京、津、苏、浙、沪等省市的重要通道,堪称运河历史上的咽喉要道。千百年来大运河流动不息,带来两岸繁荣和昌盛。
德州拥有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态的古运河河道风貌,呈现“九龙十八弯”的特征,自古享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盛名。2006年,位于运河畔的德州方向机厂在拆迁时,在其院内地表下约2米处发现早年废弃瓷窑址一处。窑址中出土了大量宋、元时期瓷盘、瓷碗、画花瓷枕,以及加彩瓷人、执壶、瓷蓝等物器,德州窑址就此被发现。根据窑形和出土物判断,德州窑址应是宋元时期磁州窑系的德州民间烧瓷用窑。该窑址的发现为研究大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在出土的瓷器中,有许多为红绿彩,自此,徳州窑红绿彩被更多人了解。宋金时期,我国制瓷业不断发展,瓷器贸易接续开展,名扬海外。其中,红绿彩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影响了日后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
德州窑红绿彩中的红、绿两色对比强烈,色彩明快鲜亮。宋金时期,依托大运河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运输便利,德州窑红绿彩也广泛销售到各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人形瓷俑,如胡人俑、侍女俑、童子俑等,彩绘以平填为主,艺术特色大俗大雅,文化底蕴深厚。时至今日,德州窑红绿彩是德州市级非遗项目,被开发成更多系列的陶瓷用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德州红绿彩陶瓷博物馆、德州窑红绿彩体验馆也成为了解这项具有鲜明北方瓷器特色的非遗项目的好去处。
依托运河兴起的产业
依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聊城临清是完整体现运河文化的典型地区。明清时期,临清是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达600余年,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运河沿岸,也留下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用10多年时间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苑,为此特地在临清设立官窑烧制建筑用砖。据考证,临清官窑多分布于运河两岸,窑窑相连,常以群聚。临清贡砖取材于当地,运河之中的淤积土质好,细腻无杂质,沙黏适宜,俗称“莲花土”。此外,当地烧砖工艺技术娴熟,砖色泽纯正、形状规整。临清贡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是绝佳的建造用砖。因临清傍临运河,水路畅通便于运输,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送往京师。因此,明清时期临清地区有砖窑数百个,在前后500余年内都有贡砖产出。
“北京的城,临清的砖。”在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城门楼和各王府建筑上,临清贡砖处处可见。临清贡砖烧制工艺十分复杂精细,制成的贡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等通常一块重量就有25公斤左右,重者可达三四十公斤。如今,临清贡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广泛应用于文物古迹修复和仿古建筑修建之中。
在聊城东昌府,得益于运河便利的交通属性,东昌葫芦雕刻在明、清时期兴盛一时。当时,这里是鲁西平原政治、经济、文化的枢纽,商贾云集。雕刻成的蟋蟀罐等经过大运河运送到京师地区,广受欢迎。东昌葫芦雕刻作品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明朝开始,东昌府成为京杭运河沿岸的九大商埠之一,商业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木版印刷业成为当时东昌府商业文明的一大特色。清朝末期,东昌府仍有20余家较大的年画店,形成产业发展。因这些画店储备了大批的画版,常年开工,价廉物美,各地商贩也多到东昌府订购年画。
货物通航保卫者之歌
修建以来,运输便是大运河重要的功能。南北粮草、商业货物经过大运河实现流通,平衡不同地区所需。南北货物运输离不开河岸上船工。船工拉纤时,动作整齐划一,同时口中喊的号子声震天动地,因此,这些船工也被称作“十万八千嚎天鬼”。
枣庄运河号子被称为“粮米号子”,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多为船工在运输粮米时,为协调劳动,技法劳动积极性而传唱。按角色的不同,运河号子可分为领号、和号。领号人作为引领,唱出号子,其他人作为和号人来应和。通常,领号人是经验丰富的船工,对河流水域了解透彻,知晓行船中每一处的技巧,掌握每一段号子,还能通过经验判断出前方的河面是否有激流险滩,并且通过口中喊出的号子指引船工进行相应的准备。按内容来分,运河号子则可分为摇橹号子、绞关号子、起锚号子、撑篙号子、拉纤号子等。
运河号子大多没有固定的歌词和曲调,可根据不同情况变化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为调动劳动者工作情绪及调整发力。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运河号子并非枣庄独有,在运河沿线广为分布。作为南北走向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不仅贯通南北交通,也促成了南北音乐的传播。
大运河自北京起,经过微山湖直达杭州。微山湖湖区运河在大运河中处于中间地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山湖畔,有一项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端鼓腔。端鼓腔又称端公腔,发源于微山县、东平县境内的微山湖沿湖一带。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旋律优美,唱起来转换调颇为自如,是研究古代汉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资料。端鼓腔以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武术、杂技、绘画、剪纸等表现形式,整个表演活动洋溢着浓郁的远古气息,保留了古代傩文化的特色。如今,端鼓腔所代表的微山湖文化,更是运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
大运河堪称文化的廊道,活态的遗产,流动的历史。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大运河山东段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5市,是山东连接京、津、苏、浙、沪等省市的重要通道,堪称运河历史上的咽喉要道。千百年来大运河流动不息,带来两岸繁荣和昌盛。
德州拥有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态的古运河河道风貌,呈现“九龙十八弯”的特征,自古享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盛名。2006年,位于运河畔的德州方向机厂在拆迁时,在其院内地表下约2米处发现早年废弃瓷窑址一处。窑址中出土了大量宋、元时期瓷盘、瓷碗、画花瓷枕,以及加彩瓷人、执壶、瓷蓝等物器,德州窑址就此被发现。根据窑形和出土物判断,德州窑址应是宋元时期磁州窑系的德州民间烧瓷用窑。该窑址的发现为研究大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在出土的瓷器中,有许多为红绿彩,自此,徳州窑红绿彩被更多人了解。宋金时期,我国制瓷业不断发展,瓷器贸易接续开展,名扬海外。其中,红绿彩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影响了日后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
德州窑红绿彩中的红、绿两色对比强烈,色彩明快鲜亮。宋金时期,依托大运河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运输便利,德州窑红绿彩也广泛销售到各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人形瓷俑,如胡人俑、侍女俑、童子俑等,彩绘以平填为主,艺术特色大俗大雅,文化底蕴深厚。时至今日,德州窑红绿彩是德州市级非遗项目,被开发成更多系列的陶瓷用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德州红绿彩陶瓷博物馆、德州窑红绿彩体验馆也成为了解这项具有鲜明北方瓷器特色的非遗项目的好去处。
依托运河兴起的产业
依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聊城临清是完整体现运河文化的典型地区。明清时期,临清是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达600余年,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运河沿岸,也留下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用10多年时间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苑,为此特地在临清设立官窑烧制建筑用砖。据考证,临清官窑多分布于运河两岸,窑窑相连,常以群聚。临清贡砖取材于当地,运河之中的淤积土质好,细腻无杂质,沙黏适宜,俗称“莲花土”。此外,当地烧砖工艺技术娴熟,砖色泽纯正、形状规整。临清贡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是绝佳的建造用砖。因临清傍临运河,水路畅通便于运输,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送往京师。因此,明清时期临清地区有砖窑数百个,在前后500余年内都有贡砖产出。
“北京的城,临清的砖。”在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城门楼和各王府建筑上,临清贡砖处处可见。临清贡砖烧制工艺十分复杂精细,制成的贡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等通常一块重量就有25公斤左右,重者可达三四十公斤。如今,临清贡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广泛应用于文物古迹修复和仿古建筑修建之中。
在聊城东昌府,得益于运河便利的交通属性,东昌葫芦雕刻在明、清时期兴盛一时。当时,这里是鲁西平原政治、经济、文化的枢纽,商贾云集。雕刻成的蟋蟀罐等经过大运河运送到京师地区,广受欢迎。东昌葫芦雕刻作品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明朝开始,东昌府成为京杭运河沿岸的九大商埠之一,商业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木版印刷业成为当时东昌府商业文明的一大特色。清朝末期,东昌府仍有20余家较大的年画店,形成产业发展。因这些画店储备了大批的画版,常年开工,价廉物美,各地商贩也多到东昌府订购年画。
货物通航保卫者之歌
修建以来,运输便是大运河重要的功能。南北粮草、商业货物经过大运河实现流通,平衡不同地区所需。南北货物运输离不开河岸上船工。船工拉纤时,动作整齐划一,同时口中喊的号子声震天动地,因此,这些船工也被称作“十万八千嚎天鬼”。
枣庄运河号子被称为“粮米号子”,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多为船工在运输粮米时,为协调劳动,技法劳动积极性而传唱。按角色的不同,运河号子可分为领号、和号。领号人作为引领,唱出号子,其他人作为和号人来应和。通常,领号人是经验丰富的船工,对河流水域了解透彻,知晓行船中每一处的技巧,掌握每一段号子,还能通过经验判断出前方的河面是否有激流险滩,并且通过口中喊出的号子指引船工进行相应的准备。按内容来分,运河号子则可分为摇橹号子、绞关号子、起锚号子、撑篙号子、拉纤号子等。
运河号子大多没有固定的歌词和曲调,可根据不同情况变化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为调动劳动者工作情绪及调整发力。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运河号子并非枣庄独有,在运河沿线广为分布。作为南北走向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不仅贯通南北交通,也促成了南北音乐的传播。
大运河自北京起,经过微山湖直达杭州。微山湖湖区运河在大运河中处于中间地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山湖畔,有一项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端鼓腔。端鼓腔又称端公腔,发源于微山县、东平县境内的微山湖沿湖一带。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旋律优美,唱起来转换调颇为自如,是研究古代汉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资料。端鼓腔以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武术、杂技、绘画、剪纸等表现形式,整个表演活动洋溢着浓郁的远古气息,保留了古代傩文化的特色。如今,端鼓腔所代表的微山湖文化,更是运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