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技师学院
党建引领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点击查看原图
渤海之滨,黄河之洲。鲁北技师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滨州市滨城区,校园占地面积815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设有智能制造、电气工程等10个教学院系,招生专业32个。现有在校生7500人,教职工473人,年学制班培养输送 毕业生2400人以上,是滨州市办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的技工院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赵双红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度融入滨州“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实施校企合作,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6.2万人,组织各类社会培训13.8万人次,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被誉为滨州“金色蓝领的航母”“技能人才的摇篮”。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点燃立德树人红色引擎
学院坚持党建统领,“五育”并举,推进德育建设、思政教育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以“明德”为主体,一系一品的德育品牌矩阵。深化校史馆内涵建设,打造VR思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育人新载体,积极推动“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元素,构建以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实施“青蓝工程”,构建“专业名师+思政辅导员”“教师+学生”的融合式、梯队式发展模式,构建了“三全育人”立体场域和协同矩阵,实现了从思想引导、学业督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活动辅导、职业指导等多渠道多层面多途径关心、教育和帮扶学生,联动互补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逐步成型。
坚持以党建促发展,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是主动对接,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学院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挥院校主动,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累计合作企业500余家,开设企业冠名班60余个,开展职业技能认定2万人次,实现了从学制教育向多元化办学的转变。与山东魏桥、渤海活塞、中裕集团等180余家大中型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完善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合作机制,培养国际认证技能人才;设立京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育复合型电商人才梯队; 建设5G+智慧校园,打造“智者智城”校园样板,打通校企合作“双向车道”,产教融合持续走深走实,师、生、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渐入佳境,有力撬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衔接,走出了一条“顶天立地”协同育人的康庄大道。
二是合作共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创新实训模式,探索形成了“校内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内外180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车间植入学校,将课堂设在车间,建成校园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气工程、化学工艺、电子商务等仿真实训室116间,设立校外实训基地87个,“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培养模式日趋成熟。
三是以赛促学,全力培养技能人才。学院注重大赛对专业学习的引领作用,将技能大赛竞赛作为师生技能训练的“练兵场”、实习实训的“实战场”和教学成果的“检验场”。紧密对接世赛、国赛标准,常态化举办校园技能大赛月活动,实现学生、专业全覆盖。在刚刚闭幕的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上,鲁北技师学院作为滨州唯一院校承办了网络系统管理(国赛)项目,取得了一金五铜的好成绩,奖牌数量全市第一,获得金牌全市唯一,再次实现了“办得了大赛、拿得了金牌”的目标定位。截至目前,学院共承办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21场次,参赛师生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1000余个,多个赛项实现国赛金牌“零”的突破,演绎着一首首技能成就精彩、奋斗创造辉煌的壮美诗篇。
坚持以党建聚合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学院实施“党建联盟联百企”行动,全面对接滨州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对照自身资源和办学实际,紧贴区域产业需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航空服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粮食工程等特色专业5个,重点加快智能制造、电子商务2个专业群建设,积极带动化学工艺转型升级,食品安全与检测做优做强,幼儿保育提升层次,中餐烹饪实现特色发展,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持续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技能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是将支部建在社区里。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推动党建共建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据了解,学院18个党支部,每周不少于2个进社区“双报到”,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开展“技能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总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解决为民实事368个,切实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下一步,学院将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条主线,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特色打造成品牌,把优势提升为优质,实现学生学业就业“零过渡”,让职教人才与产业发展更加“适销对路”,培养更多更优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唱响产教融合的出彩华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赵双红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度融入滨州“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实施校企合作,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6.2万人,组织各类社会培训13.8万人次,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被誉为滨州“金色蓝领的航母”“技能人才的摇篮”。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点燃立德树人红色引擎
学院坚持党建统领,“五育”并举,推进德育建设、思政教育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以“明德”为主体,一系一品的德育品牌矩阵。深化校史馆内涵建设,打造VR思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育人新载体,积极推动“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元素,构建以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实施“青蓝工程”,构建“专业名师+思政辅导员”“教师+学生”的融合式、梯队式发展模式,构建了“三全育人”立体场域和协同矩阵,实现了从思想引导、学业督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活动辅导、职业指导等多渠道多层面多途径关心、教育和帮扶学生,联动互补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逐步成型。
坚持以党建促发展,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是主动对接,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学院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挥院校主动,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累计合作企业500余家,开设企业冠名班60余个,开展职业技能认定2万人次,实现了从学制教育向多元化办学的转变。与山东魏桥、渤海活塞、中裕集团等180余家大中型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完善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合作机制,培养国际认证技能人才;设立京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育复合型电商人才梯队; 建设5G+智慧校园,打造“智者智城”校园样板,打通校企合作“双向车道”,产教融合持续走深走实,师、生、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渐入佳境,有力撬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衔接,走出了一条“顶天立地”协同育人的康庄大道。
二是合作共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创新实训模式,探索形成了“校内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内外180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车间植入学校,将课堂设在车间,建成校园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气工程、化学工艺、电子商务等仿真实训室116间,设立校外实训基地87个,“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培养模式日趋成熟。
三是以赛促学,全力培养技能人才。学院注重大赛对专业学习的引领作用,将技能大赛竞赛作为师生技能训练的“练兵场”、实习实训的“实战场”和教学成果的“检验场”。紧密对接世赛、国赛标准,常态化举办校园技能大赛月活动,实现学生、专业全覆盖。在刚刚闭幕的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上,鲁北技师学院作为滨州唯一院校承办了网络系统管理(国赛)项目,取得了一金五铜的好成绩,奖牌数量全市第一,获得金牌全市唯一,再次实现了“办得了大赛、拿得了金牌”的目标定位。截至目前,学院共承办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21场次,参赛师生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1000余个,多个赛项实现国赛金牌“零”的突破,演绎着一首首技能成就精彩、奋斗创造辉煌的壮美诗篇。
坚持以党建聚合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学院实施“党建联盟联百企”行动,全面对接滨州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对照自身资源和办学实际,紧贴区域产业需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航空服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粮食工程等特色专业5个,重点加快智能制造、电子商务2个专业群建设,积极带动化学工艺转型升级,食品安全与检测做优做强,幼儿保育提升层次,中餐烹饪实现特色发展,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持续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技能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是将支部建在社区里。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推动党建共建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据了解,学院18个党支部,每周不少于2个进社区“双报到”,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开展“技能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总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解决为民实事368个,切实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下一步,学院将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条主线,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特色打造成品牌,把优势提升为优质,实现学生学业就业“零过渡”,让职教人才与产业发展更加“适销对路”,培养更多更优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唱响产教融合的出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