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美里湖街道
打造“四美党建”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美里湖街道持续擦亮基层党校品牌


美里湖街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美里湖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市、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十”行动计划和村级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年工作要求,守正创新、立破并举,探索以“四美”党建为抓手,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推动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解锁了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通讯员 李学明 甘霖
聚焦“青槐汇美”商圈党建
让片区建设更加靓丽
围绕商圈党建,美里湖街道构建了“一核引领”工作格局,不断深化“商圈大党委”领导下的“党委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多元共筑”工作理念,聚焦海那城、百联奥特莱斯、海宁皮革城等商业平台,常态化摸排、动态化推进,实现未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和未纳入组织管理党员动态清零,构建起以2个党委、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为主体的“两新”党建格局。
同时,美里湖街道积极构建“多元融合”工作体系,打破区域限制、单位限制,联合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国有企业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双联系”单位党组织等开展多元融合、联合共建活动,设立商圈党建联盟、商圈“12345”服务热线、新业态就业群体服务站、商量沙龙等功能载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靠党建把方向、用党建聚力量。围绕廉政公园建设、河道治理、红色工地打造等重点工作展开集体“商量”10余次,推进工作出新出亮。
锚定“益企学习、益企探索、益企发展、益企服务、益企向未来”发展目标,美里湖街道构建“五益拓展”工作模式,开设红色课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搭建政企沟通服务平台,提供诉求快捷响应服务,扩容“两新”组织“朋友圈”;落实项目化、清单化、台账化推进思路,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聚焦“红心润美”党校党建
让党员教育更贴地气
围绕打造“红心润美”党校党建,美里湖街道持续擦亮基层党校品牌,与省委党校国际交流学院“双联共建”,探索建立“345”工作模式,即“三个结合”“四条线路”“五个主题”。据介绍,“三个结合”即坚持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互动研讨相结合、测试测评与跟踪问效相结合;“四条线路”即精心打造“初心传承”“商圈党建”“沿黄九美”“一核两带四园”四条“沉浸式”实地学习路径;“五大主题”即围绕理论政策、党性锻炼、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知识技能五大主题,建立“5大主题课+N个特色课”教学体系,分层级、分领域、分内容建立党员教育师资库、课程库。
以街道党校为核心,美里湖街道整合辖区1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1+19+N”模式“三级培训阵地”,即依托街道党校一个核心,用好下辖19个村(社区)分校,打造华润医药、九阳股份、“杏林课堂”、惠企政策云讲堂等特色实践教学点。同时,统筹整合师资力量,涵盖政治理论、革命传统、乡村振兴、党性教育、基层治理、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知识技能等不少于30人的街道党校师资库。
在此基础上,美里湖街道不断积极研发特色课程,结合实际和阶段性目标任务,“订单式”研发教学课程,因需制定1-7天制学时特色套餐,常态化提供集中学、体验学、订制学等特色培训菜单,形成独具“美里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开设“头雁课堂”,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构建集专题授课、交流研讨、现场观摩、实训操作于一体的现场教学矩阵。
依托美里湖党校,美里湖街道通过打造网格员培训基地、活动阵地、交流平台,研发网格管理专业课程,积极探索“网格学院”导师帮带、“金牌网格员”典型培育和“学分制”网格学员跟踪评价等特色做法,解决网格员队伍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探索规范化、体系化网格人才培养之路。
深化“发展富美”农村党建
让乡村治理更具活力
为了让乡村治理更具活力,美里湖街道不断深化拓展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建设,切实发挥“沿黄九美”乡村振兴联合党委作用,设立产业办、生态办、人才办等下设机构;稳步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围绕“黄河人家循环经济产业”即美里湖湿地公园改造提升项目,探索建立环湖邱庄、鲁唐、北王3村党建联合体,统筹资源推进项目建设。建立联建村集中议事、民主决策、区域事项公开等工作机制。
美里湖街道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每年开展一次“挂榜招贤”活动,引导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大力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策”。依托省供销社土地托管业务,用活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两大载体,深入挖掘各村资源禀赋,探索符合村庄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通过设立“乡村发展顾问”,美里湖街道进一步吸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驻地高校等在外专业人才,通过产业指导、政策咨询、技术支持、信息共享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分别在街道办事处便民大厅、“青槐汇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农事服务中心(筹建)设置乡村发展顾问办公室。
同时,街道稳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土地托管面积,争取将郑家店、邱庄等村部分耕地纳入托管范围。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托管耕地内作物种植类别,分片种植美里西瓜、黄河水稻、美里蜜薯、美里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及常规粮食作物,搭建“直播+产业基地”“电商+乡村旅游”等产销平台。充分发挥文化、生态优势,规划“沿黄九美”农文旅融合经济发展带。依托省供销社建设千亩智慧农场,发挥千亩银杏林、美里湖湿地公园、地热温泉等资源优势,加大涉农项目招商力度,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深化“治理和美”社区党建
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聚焦“治理和美”社区党建,美里湖街道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总结西沙名苑小区成功经验,深入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街道争取每年新增1-2处智慧小区,用大数据赋能社区居民生活和基层社会治理,为居民提供聚资源、精服务、享生活、惠民生的智慧化服务。”美里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美里湖街道结合辖区各社区实际及自身特色,建设“全要素”网格,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宗教、居民自治、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物业管理、便民惠企等要素纳入网格,推动实现网格服务管理大融合、大联动。
为了切实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米”,美里湖街道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依托城管工作站,街道深化“城管+公安”等“城管+”联勤联动模式;以“红矩阵”先锋队为主体,吸引机关干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加入团队,推行“居民随手拍”“社区啄木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激发区域共建共治活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通讯员 李学明 甘霖
聚焦“青槐汇美”商圈党建
让片区建设更加靓丽
围绕商圈党建,美里湖街道构建了“一核引领”工作格局,不断深化“商圈大党委”领导下的“党委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多元共筑”工作理念,聚焦海那城、百联奥特莱斯、海宁皮革城等商业平台,常态化摸排、动态化推进,实现未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和未纳入组织管理党员动态清零,构建起以2个党委、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为主体的“两新”党建格局。
同时,美里湖街道积极构建“多元融合”工作体系,打破区域限制、单位限制,联合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国有企业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双联系”单位党组织等开展多元融合、联合共建活动,设立商圈党建联盟、商圈“12345”服务热线、新业态就业群体服务站、商量沙龙等功能载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靠党建把方向、用党建聚力量。围绕廉政公园建设、河道治理、红色工地打造等重点工作展开集体“商量”10余次,推进工作出新出亮。
锚定“益企学习、益企探索、益企发展、益企服务、益企向未来”发展目标,美里湖街道构建“五益拓展”工作模式,开设红色课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搭建政企沟通服务平台,提供诉求快捷响应服务,扩容“两新”组织“朋友圈”;落实项目化、清单化、台账化推进思路,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聚焦“红心润美”党校党建
让党员教育更贴地气
围绕打造“红心润美”党校党建,美里湖街道持续擦亮基层党校品牌,与省委党校国际交流学院“双联共建”,探索建立“345”工作模式,即“三个结合”“四条线路”“五个主题”。据介绍,“三个结合”即坚持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互动研讨相结合、测试测评与跟踪问效相结合;“四条线路”即精心打造“初心传承”“商圈党建”“沿黄九美”“一核两带四园”四条“沉浸式”实地学习路径;“五大主题”即围绕理论政策、党性锻炼、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知识技能五大主题,建立“5大主题课+N个特色课”教学体系,分层级、分领域、分内容建立党员教育师资库、课程库。
以街道党校为核心,美里湖街道整合辖区1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1+19+N”模式“三级培训阵地”,即依托街道党校一个核心,用好下辖19个村(社区)分校,打造华润医药、九阳股份、“杏林课堂”、惠企政策云讲堂等特色实践教学点。同时,统筹整合师资力量,涵盖政治理论、革命传统、乡村振兴、党性教育、基层治理、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知识技能等不少于30人的街道党校师资库。
在此基础上,美里湖街道不断积极研发特色课程,结合实际和阶段性目标任务,“订单式”研发教学课程,因需制定1-7天制学时特色套餐,常态化提供集中学、体验学、订制学等特色培训菜单,形成独具“美里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开设“头雁课堂”,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构建集专题授课、交流研讨、现场观摩、实训操作于一体的现场教学矩阵。
依托美里湖党校,美里湖街道通过打造网格员培训基地、活动阵地、交流平台,研发网格管理专业课程,积极探索“网格学院”导师帮带、“金牌网格员”典型培育和“学分制”网格学员跟踪评价等特色做法,解决网格员队伍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探索规范化、体系化网格人才培养之路。
深化“发展富美”农村党建
让乡村治理更具活力
为了让乡村治理更具活力,美里湖街道不断深化拓展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建设,切实发挥“沿黄九美”乡村振兴联合党委作用,设立产业办、生态办、人才办等下设机构;稳步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围绕“黄河人家循环经济产业”即美里湖湿地公园改造提升项目,探索建立环湖邱庄、鲁唐、北王3村党建联合体,统筹资源推进项目建设。建立联建村集中议事、民主决策、区域事项公开等工作机制。
美里湖街道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每年开展一次“挂榜招贤”活动,引导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大力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策”。依托省供销社土地托管业务,用活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两大载体,深入挖掘各村资源禀赋,探索符合村庄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通过设立“乡村发展顾问”,美里湖街道进一步吸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驻地高校等在外专业人才,通过产业指导、政策咨询、技术支持、信息共享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分别在街道办事处便民大厅、“青槐汇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农事服务中心(筹建)设置乡村发展顾问办公室。
同时,街道稳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土地托管面积,争取将郑家店、邱庄等村部分耕地纳入托管范围。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托管耕地内作物种植类别,分片种植美里西瓜、黄河水稻、美里蜜薯、美里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及常规粮食作物,搭建“直播+产业基地”“电商+乡村旅游”等产销平台。充分发挥文化、生态优势,规划“沿黄九美”农文旅融合经济发展带。依托省供销社建设千亩智慧农场,发挥千亩银杏林、美里湖湿地公园、地热温泉等资源优势,加大涉农项目招商力度,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深化“治理和美”社区党建
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聚焦“治理和美”社区党建,美里湖街道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总结西沙名苑小区成功经验,深入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街道争取每年新增1-2处智慧小区,用大数据赋能社区居民生活和基层社会治理,为居民提供聚资源、精服务、享生活、惠民生的智慧化服务。”美里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美里湖街道结合辖区各社区实际及自身特色,建设“全要素”网格,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宗教、居民自治、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物业管理、便民惠企等要素纳入网格,推动实现网格服务管理大融合、大联动。
为了切实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米”,美里湖街道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依托城管工作站,街道深化“城管+公安”等“城管+”联勤联动模式;以“红矩阵”先锋队为主体,吸引机关干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加入团队,推行“居民随手拍”“社区啄木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激发区域共建共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