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平阴县榆山街道:
党建引领“小网格”做实治理“大文章”

社区网格议事会解决居民大难题

“这个‘干杯议事’真是挺好,喝着茶就把我们的烦心事解决了。”刚刚从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锦绣社区第七网格党群服务站走出来的李大爷满脸笑容,幸福满满。今年以来,榆山街道立足主城,将网格治理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一核多元融合共治”为治理理念,将网格化治理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强化网格队伍、延伸网格触角、凝聚多方合力,以社区“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孙远静 李金
理清脉络,织牢红色“一张网”
“6号楼前边的绿化带里全是垃圾,严重干扰了我们的生活,也不卫生!”接到居民反映后,榆山街道环秀社区第六网格网格书记江德兴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查看,现场确实存在垃圾死角的问题,由于环秀小区是开放式小区,人员流动性较强,绿化带里有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江书记立即联系网格指导员及党员志愿者,联合物业工作人员对垃圾死角进行清理,这样问题解决了,社区环境更整洁了,附近经过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这样温暖人心的场景,得益于榆山街道环秀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持续推动“楼宇党建”机制落地,让党员亮出身份,向居民作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在网格化治理体系当中,网格长和楼长是体系中的一部分,看似微小,却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力的抓手,也是改善基层治理微循环的枢纽。如今,走到环秀小区6号楼,细心的路人会发现在单元入口,规范设置的“党员公示牌”,这个楼栋党员的姓名、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群众遇到问题,拨通号码,就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
榆山街道按照“合理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300 -500户为基准,合理设置实有网格201个,其中基础网格152个(城市社区网格105个,农村47个),专属网格2个,57个经济网格。按照“网格上有党组织、楼栋中有党小组、单元内有中心户”模式,全面建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工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四级党组织体系;依托党建、治理、服务“三网融合”载体,打造了集“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经济数据采集”为一体的“全科网格”,将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效能,彰显了“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区域统筹、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凝聚合力,队伍拧成“一股绳”
“第一网格锦源居小区点位负责人为网格长翟庆明、专职网格员赵霞、网格指导员王长震、下沉民警于楠楠以及联创共建单位工作人员刘长旺……”6月10日上午8:30,云翠社区正在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评模拟演练工作部署会,为顺利完成社区演练任务,社区书记王翠伏正在就当天演练点位进行人员安排。会议结束后,各网格力量按照会议安排到各自点位进行实地迎评演练。
“锦源居1号楼前仍有部分小菜地没有清理,2号楼仍有几户堆积杂物占用消防通道,还有个别居民遛狗不拴绳……针对以上不文明行为,下一步将联合执法、物业、楼长等力量进行攻坚整治。”上午11:00创城模拟演练结束后,专职网格员赵霞正结合当天的走格情况,认真填写《网格工作日志》,同时把以上情况及时汇报给社区书记。每天走“格”落“格”,“格”中事及时掌握、及时梳理,赵霞一上午的工作写照正是榆山街道315名网格力量的点滴缩影。
按照“2+1+1+N+X”原则,配齐网格力量,在网格内全面推行“两长三员”,即双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管理机制,由社区工作者中的党员和社区警务担任双网格长,街道下沉党员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按照“转任一批、招录一批”的原则,配齐城市社区105名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998人由楼栋长、志愿者组成。
精细服务,激活治理“一池水”
榆山街道按照“一网格一议事点”的要求,将“网格党群服务站(网格驿站)”建设作为网格工作的重点,街道统一打造了“同端一杯水、共商一件事”的“干杯议事”平台,寓意邻里街坊的大事小情,一碗水、一杯茶就能解决,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个美好祝愿。全街道15个城市社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挖掘资源,利用各个小区的闲置房屋、小区长廊、老旧小区的楼栋过道、小区楼前屋后等各种模式,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网格驿站”。
玫城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第五网格的网格员发现了一处老旧的楼门洞,老人们喜欢在那里坐着聊天,所有的“家长里短”都从这个小楼门洞化解了。玫城社区的第五网格长和网格员向社区书记张萍汇报商议,“何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其改造提升一下,为群众打造一个说话议事的地方?”居民的事还是找居民商量,经过征求居民意见,大家都说是个好主意,这件事真是办到群众心坎上了。不到十天时间,经过粉刷墙面、填平地面,置办上桌椅,备好茶水杯。一个贴心、方便的“网格微驿站”就建成了,也成了居民商事议事的“干杯议事厅”。群众有事,不用再跑到社区里,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参与议事的便利了。截至目前,建成网格党群服务站105处,打造“干杯议事厅”15个。
今年以来,榆山街道开展网格议事158次,已经协商完成小区破损路面修复、屋顶防水整修、增设充电桩、处理下水道、乱占用消防通道提升等民生问题10余次,推动社区治理力量下沉、触角向基层末梢延伸,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孙远静 李金
理清脉络,织牢红色“一张网”
“6号楼前边的绿化带里全是垃圾,严重干扰了我们的生活,也不卫生!”接到居民反映后,榆山街道环秀社区第六网格网格书记江德兴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查看,现场确实存在垃圾死角的问题,由于环秀小区是开放式小区,人员流动性较强,绿化带里有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江书记立即联系网格指导员及党员志愿者,联合物业工作人员对垃圾死角进行清理,这样问题解决了,社区环境更整洁了,附近经过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这样温暖人心的场景,得益于榆山街道环秀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持续推动“楼宇党建”机制落地,让党员亮出身份,向居民作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在网格化治理体系当中,网格长和楼长是体系中的一部分,看似微小,却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力的抓手,也是改善基层治理微循环的枢纽。如今,走到环秀小区6号楼,细心的路人会发现在单元入口,规范设置的“党员公示牌”,这个楼栋党员的姓名、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群众遇到问题,拨通号码,就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
榆山街道按照“合理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300 -500户为基准,合理设置实有网格201个,其中基础网格152个(城市社区网格105个,农村47个),专属网格2个,57个经济网格。按照“网格上有党组织、楼栋中有党小组、单元内有中心户”模式,全面建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工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四级党组织体系;依托党建、治理、服务“三网融合”载体,打造了集“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经济数据采集”为一体的“全科网格”,将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效能,彰显了“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区域统筹、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凝聚合力,队伍拧成“一股绳”
“第一网格锦源居小区点位负责人为网格长翟庆明、专职网格员赵霞、网格指导员王长震、下沉民警于楠楠以及联创共建单位工作人员刘长旺……”6月10日上午8:30,云翠社区正在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评模拟演练工作部署会,为顺利完成社区演练任务,社区书记王翠伏正在就当天演练点位进行人员安排。会议结束后,各网格力量按照会议安排到各自点位进行实地迎评演练。
“锦源居1号楼前仍有部分小菜地没有清理,2号楼仍有几户堆积杂物占用消防通道,还有个别居民遛狗不拴绳……针对以上不文明行为,下一步将联合执法、物业、楼长等力量进行攻坚整治。”上午11:00创城模拟演练结束后,专职网格员赵霞正结合当天的走格情况,认真填写《网格工作日志》,同时把以上情况及时汇报给社区书记。每天走“格”落“格”,“格”中事及时掌握、及时梳理,赵霞一上午的工作写照正是榆山街道315名网格力量的点滴缩影。
按照“2+1+1+N+X”原则,配齐网格力量,在网格内全面推行“两长三员”,即双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管理机制,由社区工作者中的党员和社区警务担任双网格长,街道下沉党员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按照“转任一批、招录一批”的原则,配齐城市社区105名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998人由楼栋长、志愿者组成。
精细服务,激活治理“一池水”
榆山街道按照“一网格一议事点”的要求,将“网格党群服务站(网格驿站)”建设作为网格工作的重点,街道统一打造了“同端一杯水、共商一件事”的“干杯议事”平台,寓意邻里街坊的大事小情,一碗水、一杯茶就能解决,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个美好祝愿。全街道15个城市社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挖掘资源,利用各个小区的闲置房屋、小区长廊、老旧小区的楼栋过道、小区楼前屋后等各种模式,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网格驿站”。
玫城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第五网格的网格员发现了一处老旧的楼门洞,老人们喜欢在那里坐着聊天,所有的“家长里短”都从这个小楼门洞化解了。玫城社区的第五网格长和网格员向社区书记张萍汇报商议,“何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其改造提升一下,为群众打造一个说话议事的地方?”居民的事还是找居民商量,经过征求居民意见,大家都说是个好主意,这件事真是办到群众心坎上了。不到十天时间,经过粉刷墙面、填平地面,置办上桌椅,备好茶水杯。一个贴心、方便的“网格微驿站”就建成了,也成了居民商事议事的“干杯议事厅”。群众有事,不用再跑到社区里,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参与议事的便利了。截至目前,建成网格党群服务站105处,打造“干杯议事厅”15个。
今年以来,榆山街道开展网格议事158次,已经协商完成小区破损路面修复、屋顶防水整修、增设充电桩、处理下水道、乱占用消防通道提升等民生问题10余次,推动社区治理力量下沉、触角向基层末梢延伸,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