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的“书生本色”
“清气·宋遂良文学文献展”在济南举行

宋遂良文学文献展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启幕

商报济南消息 6月17日,“清气·宋遂良文学文献展”在济南启幕。本次展览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青岛)中心、青岛文学馆和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92级同学联谊会共同策划主办。
宋遂良,生于1934年,湖南浏阳人。1961年自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落户山东,1980年起成为山东文学的重要推动者,也是中国新时期文坛最活跃的评论家之一。
作为第一、二、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初评委,宋遂良是最早在《文艺报》《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 等报刊推荐山东作家作品的评论家,对张炜、王润滋、矫健、左建明、尤凤伟、李存葆、刘玉堂、毕四海等作家取得更大的文学影响起到积极作用。1983年,宋遂良调入山东师范大学后,成为山东当代文学学科的构建者,曾力助田仲济构筑人才体系,并与孔范今等共同发起“新世纪文学评论奖”,为“王光东、吴义勤、张清华、施战军”等文学评论“四小名旦”命名,成为文学评论力量的培育者与鼓舞者。桃李满天下的同时,宋遂良亦笔耕不辍,著述涵盖了学术和文化随笔,出版《宋遂良文学评论选》《一路走来》《在文言文——宋遂良论当代文学》《足球啊,足球》等作品。
本次展览分置“一路走来”“书生本色”“信稿录”三条主展线,以16块主展板和近500件文学文献,全面诠释了宋遂良的文学过往。展览中展出了诸多珍贵的文学文献资料,如1956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著名导演、编剧黄佐临著写独幕剧《阿Q的大团圆》刊载于《文艺月报》,复旦剧社排演此剧,由新入校的宋遂良担纲主演。此外,还展出了他大量书评、书稿、讲稿、书信、日记、珍贵的影像资料等,展现了一个文学青年走上文学道路的真实历程。
回顾90年人生历程,宋遂良表示,自己经历了抗日战争的逃难,解放战争的酷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激动……也有过童年的欢愉,读书的快乐,爱情的美丽,友谊的动人……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酸甜苦辣,遍尝人生百味。时代待我不薄,此生常存感恩。因此,有几点感受和大家共勉,“人的一生是受时代左右的。要顺应时代或者摆脱时代对你的束缚。面对现实,扬长避短。要吃苦,不怕苦。警惕贪欲。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艰苦拼搏能培养人的意志和品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爱生我养我的祖国,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爱人类不断进步的文明,爱所有与我有缘相识的人。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敢于认错。虚心听取批评。在比你高的人面前(比如学问、职位、财富等等)不自卑,在比你低的人面前不自大。最后,简单,快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宋遂良,生于1934年,湖南浏阳人。1961年自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落户山东,1980年起成为山东文学的重要推动者,也是中国新时期文坛最活跃的评论家之一。
作为第一、二、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初评委,宋遂良是最早在《文艺报》《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 等报刊推荐山东作家作品的评论家,对张炜、王润滋、矫健、左建明、尤凤伟、李存葆、刘玉堂、毕四海等作家取得更大的文学影响起到积极作用。1983年,宋遂良调入山东师范大学后,成为山东当代文学学科的构建者,曾力助田仲济构筑人才体系,并与孔范今等共同发起“新世纪文学评论奖”,为“王光东、吴义勤、张清华、施战军”等文学评论“四小名旦”命名,成为文学评论力量的培育者与鼓舞者。桃李满天下的同时,宋遂良亦笔耕不辍,著述涵盖了学术和文化随笔,出版《宋遂良文学评论选》《一路走来》《在文言文——宋遂良论当代文学》《足球啊,足球》等作品。
本次展览分置“一路走来”“书生本色”“信稿录”三条主展线,以16块主展板和近500件文学文献,全面诠释了宋遂良的文学过往。展览中展出了诸多珍贵的文学文献资料,如1956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著名导演、编剧黄佐临著写独幕剧《阿Q的大团圆》刊载于《文艺月报》,复旦剧社排演此剧,由新入校的宋遂良担纲主演。此外,还展出了他大量书评、书稿、讲稿、书信、日记、珍贵的影像资料等,展现了一个文学青年走上文学道路的真实历程。
回顾90年人生历程,宋遂良表示,自己经历了抗日战争的逃难,解放战争的酷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激动……也有过童年的欢愉,读书的快乐,爱情的美丽,友谊的动人……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酸甜苦辣,遍尝人生百味。时代待我不薄,此生常存感恩。因此,有几点感受和大家共勉,“人的一生是受时代左右的。要顺应时代或者摆脱时代对你的束缚。面对现实,扬长避短。要吃苦,不怕苦。警惕贪欲。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艰苦拼搏能培养人的意志和品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爱生我养我的祖国,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爱人类不断进步的文明,爱所有与我有缘相识的人。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敢于认错。虚心听取批评。在比你高的人面前(比如学问、职位、财富等等)不自卑,在比你低的人面前不自大。最后,简单,快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