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庭法官:诗词里的办案经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高新江通讯员胡晓哲侯乐鑫摄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三级法官助理刘舒通讯员胡晓哲侯乐鑫摄

江城子·审案忙
法槌起落审案忙,当事方,难思量。为求公正诸事诉公堂,唯有挑灯连夜战,一身汗,泪两行。
阅罢卷宗透心亮,愁满面,鬓微霜。默默不语,案情映心房。是非曲直公平断,定纷争,勇担当。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高新江
一首《江城子·审案忙》道出高新江法官28年来的办案经,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高新江法官摊开自己的一本本案卷说:“平淡的生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就像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又会有哪些案子闯进你的办案列表。法律有底线,面对是非唯有定纷争,勇担当。”这些年高新江办的大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恰恰是这些“小案”直接反映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就如同每个“小案”里都有别人的人生,每个“小案”里都有老百姓的期盼。桩桩件件,都是人民法院必须做好的民生“答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一起特殊共有纠纷
牵出多重法律关系
“案卷材料多,就多看多写多记录;法律关系复杂,就抽丝剥茧多在庭下做工作;当事人有抵触情绪,咱就多听多问多开导……”民一庭三级法官助理刘舒说,这是她入职第一天高新江法官和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被她当做“办案秘籍”,做法官助理这几年,她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也在办案中得到自我提升。
前不久,高新江法官团队接到一起上诉案,这起特殊的共有纠纷中,却隐藏着多重法律关系,如何改变老人固有的认知?面对毫不让步的当事人又该如何解开双方心结?一个个难题摆在高新江法官面前。
案子的起因要追溯到几十年前,程江与张芳夫妻俩婚后因多年未生育,收养一子程田,多年的养育之情,程江与张芳也视程田如己出。待程田长大成婚后,与妻子生育一子程小,一家人的生活平淡如常,直至一场意外事故,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轨迹。在这场意外事故中,程田不幸死亡。闻讯的程江悲伤过度,短短两年后也因病去世。随后,张芳与程田妻子先后选择改嫁,程小也随母亲改嫁后亦改姓不再姓程。自此一家人变成两家人,也少有来往。
多年后,程江与张芳的共有房屋因拆迁所得拆迁款在张芳改嫁后全部发放给张芳,后来张芳转账给其第二任丈夫奇峰,在张芳死亡后,程小了解到这笔补偿款,便与奇峰就该拆迁款的分配事宜未协商一致诉至法院。一审法官以程小对该款项享有继承权为由支持了程小的诉讼请求。但是,奇峰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随即提起上诉。奇峰坚持,这笔拆迁款是再婚后张芳赠与自己的,这笔钱理应属于自己,与程小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本案的特殊就在于不仅涉及共有关系、代位继承、赠予关系、拆迁安置补偿等多重法律关系,同时还涉及老年人改嫁、未成年人改姓等道德习惯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难题。
法官变“幕后指挥官”
助理默契配合化解矛盾
在奇峰眼中,高新江是将其钱财分与他人的铁面法官,却不知执法如山,断案如铁的高新江,却是个外冷内热的热心肠。他看到了这位老人的抵触情绪,马上转变思路,转为“幕后指挥官”,将与双方当事人沟通的工作交由助理刘舒。这一工作方式对于两人来说并不陌生,已有过多次默契配合。与当事人多次的接触中,让刘舒学会了如何在各执一词的陈述中,透过事情看到本质,并找准矛盾焦点。作为“幕后指挥官”的法官则需要把控全局,清楚当事人各自打的算盘,并从中平衡利益分析利弊。
起初,奇峰情绪激动,多次打电话表示对一审判决的不服,并声称就算二审法院判了,程小也拿不到一分钱。刘舒与双方沟通中,奇峰也坚持认为程小已改姓,张芳将这笔钱转给自己就是赠予给他个人的,程小对程家的财产已经没有权利再主张。程小也表示,担心该款项奇峰已经转移,法院出的裁判结果可能对他而言仅仅是一张纸,不具有履行的意义。
在充分了解本案的基本案情后,高新江法官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察觉单纯从判决结果来看,一审法官的处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该案作为一种特殊的家事共有纠纷,仅凭一份判决书无法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高新江法官敏锐地判定该案最好的处理结果就是调解,只有调解才能打开当事人的心扉,彻底化解矛盾,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高新江法官将调解工作由“台前”转入“幕后”,指导助理刘舒开展调解工作。两人先就案情进行讨论,初步拟定一个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预判当事人针对调解方案的各种反应,并针对各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准备。调解工作开展前,高新江多次嘱咐刘舒与当事人说话一定要注意用词得当,要多用通俗易懂更接地气的话语与当事人沟通,因为单纯讲法律条文,这些专业辞藻已经出现在一审判决书中,如果再去赘述一遍对方只会更加抵触,认为这场官司自己必输无疑。为了打消当事人顾虑,就是要敞开心扉聊家常。
刘舒选择在下班后的晚上7点左右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晚饭后的这个时间段相对比较放松,情绪也比白天舒缓许多,她先是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对方放下戒备心,“此时此刻我就是一个倾听者,一个帮忙出主意的人。”刘舒说,案子既然到了二审,总要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那就先让他们诉诉苦,把不满意都说出来。双方当事人从开始的坚决不调解到态度缓和,只需要一句话。“如果你是我,你该如何处理?”这句话给了刘舒思路,也成为调解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从聊天中,刘舒看到奇峰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老人,每每说起自己为张芳处理身后事时数次哽咽,泪湿眼角。“我们虽是半路夫妻,可村里谁不说我重情重义?老伴去世都是我忙前忙后,我一把年纪,谁顾过我?”也正是这句话,打动了程小,他表示自己愿意做出让步,不限制还款日期,给老人留出足够的时间。老人也是拍着胸脯说“你放心,这事儿只要我应下了,就是借钱也把钱还上。”最终,通过高新江法官与助理的默契配合,巧妙化解了这起特殊的共有纠纷。
从坐堂审案到“如我在诉”
引导当事人放下成见
一件不起眼的小案,或许是别人人生的全部。济南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杰表示,很多老百姓一辈子或者几代人只打一次官司,老百姓的一次亲身经历胜过一摞宣传报道。如何把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这就要求法官必须涵养“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法官要将司法为民体现到每一个司法环节、每一起具体案件、每一次释法说理中,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使程序与实体的公正性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公平正义感受。”李杰说。
高新江法官曾不止一次对团队其他人说,“慎重对待每个案子,不因结案率而盲目追求速度,再小的标的案也要在办案中有思考的停留,小案子也得尽全力办好。”在这起案子中,高新江认为共有纠纷案件调解意义重大,共有关系往往涉及婚姻、家庭及亲子等身份关系的家事纠纷,通过做调解工作,对这类特殊共有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思想疏导和情绪引导,可以促进各方当事人彼此让步,取得谅解。往往这类纠纷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更容易激化矛盾。解决这类共有纠纷案件,不可采用相对生硬和程序化的诉讼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调解完成。调解可有效防止矛盾激化,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应坚持“调解优先,调审结合”的审判理念,针对每一起案件的特殊性,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的利益着想,引导他们放下成见,理性解决纠纷。
庭审中难免遇到当事人恶语相向,但高新江从不计较当事人言行,不会因为态度问题区别对待,在他看来案子就是案子,他要做的就是把每个案子办踏实、办扎实。
法槌起落审案忙,当事方,难思量。为求公正诸事诉公堂,唯有挑灯连夜战,一身汗,泪两行。
阅罢卷宗透心亮,愁满面,鬓微霜。默默不语,案情映心房。是非曲直公平断,定纷争,勇担当。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高新江
一首《江城子·审案忙》道出高新江法官28年来的办案经,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高新江法官摊开自己的一本本案卷说:“平淡的生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就像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又会有哪些案子闯进你的办案列表。法律有底线,面对是非唯有定纷争,勇担当。”这些年高新江办的大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恰恰是这些“小案”直接反映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就如同每个“小案”里都有别人的人生,每个“小案”里都有老百姓的期盼。桩桩件件,都是人民法院必须做好的民生“答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一起特殊共有纠纷
牵出多重法律关系
“案卷材料多,就多看多写多记录;法律关系复杂,就抽丝剥茧多在庭下做工作;当事人有抵触情绪,咱就多听多问多开导……”民一庭三级法官助理刘舒说,这是她入职第一天高新江法官和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被她当做“办案秘籍”,做法官助理这几年,她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也在办案中得到自我提升。
前不久,高新江法官团队接到一起上诉案,这起特殊的共有纠纷中,却隐藏着多重法律关系,如何改变老人固有的认知?面对毫不让步的当事人又该如何解开双方心结?一个个难题摆在高新江法官面前。
案子的起因要追溯到几十年前,程江与张芳夫妻俩婚后因多年未生育,收养一子程田,多年的养育之情,程江与张芳也视程田如己出。待程田长大成婚后,与妻子生育一子程小,一家人的生活平淡如常,直至一场意外事故,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轨迹。在这场意外事故中,程田不幸死亡。闻讯的程江悲伤过度,短短两年后也因病去世。随后,张芳与程田妻子先后选择改嫁,程小也随母亲改嫁后亦改姓不再姓程。自此一家人变成两家人,也少有来往。
多年后,程江与张芳的共有房屋因拆迁所得拆迁款在张芳改嫁后全部发放给张芳,后来张芳转账给其第二任丈夫奇峰,在张芳死亡后,程小了解到这笔补偿款,便与奇峰就该拆迁款的分配事宜未协商一致诉至法院。一审法官以程小对该款项享有继承权为由支持了程小的诉讼请求。但是,奇峰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随即提起上诉。奇峰坚持,这笔拆迁款是再婚后张芳赠与自己的,这笔钱理应属于自己,与程小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本案的特殊就在于不仅涉及共有关系、代位继承、赠予关系、拆迁安置补偿等多重法律关系,同时还涉及老年人改嫁、未成年人改姓等道德习惯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难题。
法官变“幕后指挥官”
助理默契配合化解矛盾
在奇峰眼中,高新江是将其钱财分与他人的铁面法官,却不知执法如山,断案如铁的高新江,却是个外冷内热的热心肠。他看到了这位老人的抵触情绪,马上转变思路,转为“幕后指挥官”,将与双方当事人沟通的工作交由助理刘舒。这一工作方式对于两人来说并不陌生,已有过多次默契配合。与当事人多次的接触中,让刘舒学会了如何在各执一词的陈述中,透过事情看到本质,并找准矛盾焦点。作为“幕后指挥官”的法官则需要把控全局,清楚当事人各自打的算盘,并从中平衡利益分析利弊。
起初,奇峰情绪激动,多次打电话表示对一审判决的不服,并声称就算二审法院判了,程小也拿不到一分钱。刘舒与双方沟通中,奇峰也坚持认为程小已改姓,张芳将这笔钱转给自己就是赠予给他个人的,程小对程家的财产已经没有权利再主张。程小也表示,担心该款项奇峰已经转移,法院出的裁判结果可能对他而言仅仅是一张纸,不具有履行的意义。
在充分了解本案的基本案情后,高新江法官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察觉单纯从判决结果来看,一审法官的处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该案作为一种特殊的家事共有纠纷,仅凭一份判决书无法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高新江法官敏锐地判定该案最好的处理结果就是调解,只有调解才能打开当事人的心扉,彻底化解矛盾,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高新江法官将调解工作由“台前”转入“幕后”,指导助理刘舒开展调解工作。两人先就案情进行讨论,初步拟定一个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预判当事人针对调解方案的各种反应,并针对各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准备。调解工作开展前,高新江多次嘱咐刘舒与当事人说话一定要注意用词得当,要多用通俗易懂更接地气的话语与当事人沟通,因为单纯讲法律条文,这些专业辞藻已经出现在一审判决书中,如果再去赘述一遍对方只会更加抵触,认为这场官司自己必输无疑。为了打消当事人顾虑,就是要敞开心扉聊家常。
刘舒选择在下班后的晚上7点左右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晚饭后的这个时间段相对比较放松,情绪也比白天舒缓许多,她先是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对方放下戒备心,“此时此刻我就是一个倾听者,一个帮忙出主意的人。”刘舒说,案子既然到了二审,总要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那就先让他们诉诉苦,把不满意都说出来。双方当事人从开始的坚决不调解到态度缓和,只需要一句话。“如果你是我,你该如何处理?”这句话给了刘舒思路,也成为调解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从聊天中,刘舒看到奇峰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老人,每每说起自己为张芳处理身后事时数次哽咽,泪湿眼角。“我们虽是半路夫妻,可村里谁不说我重情重义?老伴去世都是我忙前忙后,我一把年纪,谁顾过我?”也正是这句话,打动了程小,他表示自己愿意做出让步,不限制还款日期,给老人留出足够的时间。老人也是拍着胸脯说“你放心,这事儿只要我应下了,就是借钱也把钱还上。”最终,通过高新江法官与助理的默契配合,巧妙化解了这起特殊的共有纠纷。
从坐堂审案到“如我在诉”
引导当事人放下成见
一件不起眼的小案,或许是别人人生的全部。济南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杰表示,很多老百姓一辈子或者几代人只打一次官司,老百姓的一次亲身经历胜过一摞宣传报道。如何把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这就要求法官必须涵养“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法官要将司法为民体现到每一个司法环节、每一起具体案件、每一次释法说理中,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使程序与实体的公正性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公平正义感受。”李杰说。
高新江法官曾不止一次对团队其他人说,“慎重对待每个案子,不因结案率而盲目追求速度,再小的标的案也要在办案中有思考的停留,小案子也得尽全力办好。”在这起案子中,高新江认为共有纠纷案件调解意义重大,共有关系往往涉及婚姻、家庭及亲子等身份关系的家事纠纷,通过做调解工作,对这类特殊共有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思想疏导和情绪引导,可以促进各方当事人彼此让步,取得谅解。往往这类纠纷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更容易激化矛盾。解决这类共有纠纷案件,不可采用相对生硬和程序化的诉讼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调解完成。调解可有效防止矛盾激化,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应坚持“调解优先,调审结合”的审判理念,针对每一起案件的特殊性,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的利益着想,引导他们放下成见,理性解决纠纷。
庭审中难免遇到当事人恶语相向,但高新江从不计较当事人言行,不会因为态度问题区别对待,在他看来案子就是案子,他要做的就是把每个案子办踏实、办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