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员导师育人制
为学生精彩人生奠基

学校着力构建“三节三课三活动”的德育活动体系


学校聚焦人的全过程培养,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与名校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赛促教,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因材施教,实施全员导师育人制;提升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钟都该干啥;倾听表达,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定期家访,家校共育促进孩子成长;……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副校长李琳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为学生精彩人生奠基,为民族美好未来立本”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重点,创设了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良好环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明确“定位”:每一分钟,学生都知道自己该干啥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与济钢高中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双方教师及管理人员互派,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研三大领域深度合作,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从走进校园的第一天开始,老师们就开始给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一日一结”则成为孩子们每天的“小目标”。
“大家也都清楚,我们学校招收的孩子,一开始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并不那么规范。作为老师,就要从点滴开始,告诉孩子们什么事儿能干、什么事儿不能干,要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儿。”高三级部主任李亚杰告诉记者,每一天从早到晚,学校很精细地“规范”了什么时间学生该干的事儿,并精准到了“分钟”。
“一开始来到学校的时候,曾一度很排斥学校这样的安排。但是现在,我很感谢这样的安排,因为跟着老师的要求来,起码走不偏。而我的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升,我感觉自己更加自信了一些。”一位高二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聚焦课堂。记者发现,这一环节同样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李琳告诉记者,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校打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即导学案和学习小组2个载体;设置了“激趣导入、目标引领、自学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拓展训练”6个课堂教学环节,老师们都做到了才说明这节课是完整的;同时启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3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大胆思考、勇于表达;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老师们要复盘、反思我的课堂设计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学生要反思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让学生拥有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李琳说。而上述措施,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他们课堂上敢于当众剖析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
爱的教育:宽严相济,实施全员导师育人制
采访中,老师们说得最多的词儿就是“铁的纪律”和“爱的教育”,宽严相济,最终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说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儿是“铁的纪律”,那么爱的教育就是陪伴和因材施教。
李亚杰告诉记者,在校期间,老师们每天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哪怕回了宿舍,走廊里也有我们的值班老师,只要学生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随时陪伴和辅导。从学生走进校园到他们毕业,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
说到爱的教育,不能不提学校实施的“全员导师育人制”。李琳告诉记者,全员导师育人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制度,特点是密切师生关系。相比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制度,一个班主任面对一整班的学生,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而全员导师育人制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据了解,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主任+ 导师”的导师制育人模式,每位导师会分到5名学生,导师从立德引导、人生向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等五个方面给予指导。以《学生成长册》为载体,设置“回音壁”“好友点评”“家长寄语”等多个板块,通过“回音壁”,进行自我提醒、自我纠正、自我完善;通过“好友点评”,增进同学友谊;通过“家长寄语”,让家长见证学生的成长,建立良性沟通。
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爱的教育”的直接体现。“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最不需要纪律,你可以哈哈大笑,你也可以倾诉表达,甚至流泪宣泄……”李琳说。心理健康老师井羽佳则告诉记者,心理课的确是学校最不像课堂的课。“一开始学生们可能坐得板板正正,一会儿你就会发现他们‘混作’了一团。课堂活起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家校共育:请进来走出去,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每学期两次“校级+班级”家长会;定期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培训;“一生一案”,各科老师每人都有一个小本本,详细记录每一位学生学科学习优缺点;请家长走进学校,开展励志教育;老师们也时常走进家庭,定期家访……“一来一往”间,密切了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更密切了亲子关系。
高一年级主任周强告诉记者,学校还专门设计了一项考核任务:考核班主任的“家长群活跃度”。“家长群越活跃,说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越及时、越畅通,说明交流越无缝隙。”
而学校的德育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着力构建“三节三课三活动”的德育活动体系,每年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好主题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举办开学典礼、“十八而至家国天下”的成人礼和高考百日誓师礼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其中高中部每月举行的“学生大会”也会邀请家长们参与。
多年来,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因生制宜,区别对待,鼓励学生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人生规划、家庭愿景和未来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发展方向选择,学校确立了三条培养路径:通过“夏季高考”,直通本科院校;通过艺术、体育、传媒等专业辅导,参加“艺体高考”圆梦成才;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成就自我价值。
“哪怕学生离校学习艺体特长,我们老师也会经常到学生的学习点去监督,给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全程护航,而不是不管不问。”学校艺体部主任王长鑫说。
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两大方面,学生要有好的发展,同样教师们也要有职业幸福感,有上升成长的通道。李琳表示,学校着力夯实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教师成长。
据了解,该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一课两研,一研两案”,即一堂课要经过“两次研究”,形成导学案和教案。每月开展学校展示课活动,每学期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教。
学校制定《微课题管理办法》,引导教师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科学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研究方案、课堂效果展示、图片、音像、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演,并进行全校应用推广。
身边教师的成长故事更有榜样引领作用。该校开展“分享所得,解决所惑”主题式班主任沙龙活动,探讨班主任在当前阶段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年轻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遇见的难题与困惑,给班主任创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和机会。沙龙活动每学期举办6期,每期由分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参加,经验分享、交流讨论、解决难题等方面进行,提升班主任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
正是在教学相长的双向奔赴下,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近年的高考成绩保持连续上升的态势,彰显了学校“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办学业绩。李琳表示,未来,学校仍将聚焦人的全过程培养,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学校地址:济南市高新区临港开发区临港北路5677号
咨询电话:0531—81307196 81307197 81307198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副校长李琳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为学生精彩人生奠基,为民族美好未来立本”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重点,创设了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良好环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明确“定位”:每一分钟,学生都知道自己该干啥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与济钢高中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双方教师及管理人员互派,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研三大领域深度合作,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从走进校园的第一天开始,老师们就开始给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一日一结”则成为孩子们每天的“小目标”。
“大家也都清楚,我们学校招收的孩子,一开始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并不那么规范。作为老师,就要从点滴开始,告诉孩子们什么事儿能干、什么事儿不能干,要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儿。”高三级部主任李亚杰告诉记者,每一天从早到晚,学校很精细地“规范”了什么时间学生该干的事儿,并精准到了“分钟”。
“一开始来到学校的时候,曾一度很排斥学校这样的安排。但是现在,我很感谢这样的安排,因为跟着老师的要求来,起码走不偏。而我的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升,我感觉自己更加自信了一些。”一位高二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聚焦课堂。记者发现,这一环节同样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李琳告诉记者,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校打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即导学案和学习小组2个载体;设置了“激趣导入、目标引领、自学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拓展训练”6个课堂教学环节,老师们都做到了才说明这节课是完整的;同时启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3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大胆思考、勇于表达;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老师们要复盘、反思我的课堂设计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学生要反思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让学生拥有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李琳说。而上述措施,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他们课堂上敢于当众剖析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
爱的教育:宽严相济,实施全员导师育人制
采访中,老师们说得最多的词儿就是“铁的纪律”和“爱的教育”,宽严相济,最终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说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儿是“铁的纪律”,那么爱的教育就是陪伴和因材施教。
李亚杰告诉记者,在校期间,老师们每天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哪怕回了宿舍,走廊里也有我们的值班老师,只要学生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随时陪伴和辅导。从学生走进校园到他们毕业,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
说到爱的教育,不能不提学校实施的“全员导师育人制”。李琳告诉记者,全员导师育人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制度,特点是密切师生关系。相比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制度,一个班主任面对一整班的学生,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而全员导师育人制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据了解,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主任+ 导师”的导师制育人模式,每位导师会分到5名学生,导师从立德引导、人生向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等五个方面给予指导。以《学生成长册》为载体,设置“回音壁”“好友点评”“家长寄语”等多个板块,通过“回音壁”,进行自我提醒、自我纠正、自我完善;通过“好友点评”,增进同学友谊;通过“家长寄语”,让家长见证学生的成长,建立良性沟通。
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爱的教育”的直接体现。“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最不需要纪律,你可以哈哈大笑,你也可以倾诉表达,甚至流泪宣泄……”李琳说。心理健康老师井羽佳则告诉记者,心理课的确是学校最不像课堂的课。“一开始学生们可能坐得板板正正,一会儿你就会发现他们‘混作’了一团。课堂活起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家校共育:请进来走出去,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每学期两次“校级+班级”家长会;定期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培训;“一生一案”,各科老师每人都有一个小本本,详细记录每一位学生学科学习优缺点;请家长走进学校,开展励志教育;老师们也时常走进家庭,定期家访……“一来一往”间,密切了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更密切了亲子关系。
高一年级主任周强告诉记者,学校还专门设计了一项考核任务:考核班主任的“家长群活跃度”。“家长群越活跃,说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越及时、越畅通,说明交流越无缝隙。”
而学校的德育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着力构建“三节三课三活动”的德育活动体系,每年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好主题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举办开学典礼、“十八而至家国天下”的成人礼和高考百日誓师礼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其中高中部每月举行的“学生大会”也会邀请家长们参与。
多年来,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因生制宜,区别对待,鼓励学生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人生规划、家庭愿景和未来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发展方向选择,学校确立了三条培养路径:通过“夏季高考”,直通本科院校;通过艺术、体育、传媒等专业辅导,参加“艺体高考”圆梦成才;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成就自我价值。
“哪怕学生离校学习艺体特长,我们老师也会经常到学生的学习点去监督,给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全程护航,而不是不管不问。”学校艺体部主任王长鑫说。
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两大方面,学生要有好的发展,同样教师们也要有职业幸福感,有上升成长的通道。李琳表示,学校着力夯实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教师成长。
据了解,该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一课两研,一研两案”,即一堂课要经过“两次研究”,形成导学案和教案。每月开展学校展示课活动,每学期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教。
学校制定《微课题管理办法》,引导教师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科学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研究方案、课堂效果展示、图片、音像、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演,并进行全校应用推广。
身边教师的成长故事更有榜样引领作用。该校开展“分享所得,解决所惑”主题式班主任沙龙活动,探讨班主任在当前阶段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年轻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遇见的难题与困惑,给班主任创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和机会。沙龙活动每学期举办6期,每期由分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参加,经验分享、交流讨论、解决难题等方面进行,提升班主任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
正是在教学相长的双向奔赴下,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近年的高考成绩保持连续上升的态势,彰显了学校“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办学业绩。李琳表示,未来,学校仍将聚焦人的全过程培养,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学校地址:济南市高新区临港开发区临港北路5677号
咨询电话:0531—81307196 81307197 8130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