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联合”育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特色高中建设“样本”
至善达济,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普通高中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双高联合育人”省级试点学校


学校营造五育融合的至善生态德育体系,组织学生前往山东师范大学开展研学活动


学校艺体特长生在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各类奖牌多枚

地处长清大学城核心区域,四周被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包围着,各种研究性学习实验室的大门随时敞开着,那些曾经在电视上或者学术期刊上见到的高校专家学者,如今是你的专属导师……这是属于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学生的专属“幸福”。如今,学校秉持“大学至善,达济天下”的校园精神,在党委书记、校长郑玉香的带领下,开展“双高”联合育人特色课程创新项目探索。通过高中、高校联合开发特色课程,搭建多元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实验”的品牌特色已闪现光彩,更成为打造学术型高中的领跑者。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开展“双高联合”,打造学术型高中
“含着金汤匙出生”,这样形容建校5年的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并不为过。2018年9月,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这所仅用了8个月就竣工的学校,是济南市委、市政府为提升省会城市教育首位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倾力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品质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它是济南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高中,是山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核心学校。
特殊的“身份”注定了它的不凡。学校不仅发挥集团办学优势,更因地制宜地打造“大学+实验”品牌特色。郑玉香说:“学校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创性地提出‘双高’联合育人新模式,大力开展与名牌大学、知名中学联合育人的改革与实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学术型高中。”
2019年3月,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普通高中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双高联合育人”省级试点学校。同年7月,郑玉香主持申报的“双高联合育人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被立项为山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2021年5月,该课题通过专家鉴定。8月9日,郑玉香撰写的《守正扬长彰显特色,多元共赢破解同质》,作为唯一高中学校解读省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意见的文章,被省教育厅推荐发表。今年5月24日-26日,在山东教育学会举办的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特色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大学城实验高中被选为常务理事单位,郑玉香被选举为常务理事,副校长张兴卫作了题为《“双高联合”建设学术型人文特色高中》的报告,向全省推介特色高中建设经验。
学校副校长刘威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介绍,让项目真正落地,就要找到有效的抓手,经过反复探究研讨,学校建构了以大学导师为主导的“双高课程”,聘请近100名国内名校大学导师研发了适应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群组,大学教授引领学校教师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多元化的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1500余人次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填写了理工科技、环境生态、艺术体育、人文法学、金融财经等特色专业,大学城实验高中许多学生经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导师的纷纷推荐和引荐,如愿考上这些大学。
同时,学校还创建了高中高校“双基地”驱动机制,诸如齐鲁工业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就是“双高”项目落地点之一,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向学校开放科研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向学校免费开放图书馆和部分学科实验室,山东中医药大学向学生开放中医药博物馆和生命研究中心等教育资源……山东大学数学院在大学城实验高中设立了济南市第一家“张天德教授工作室”;与山师合作设立了“群文阅读教研中心”“英语跨学科经典阅读教研中心”。“我们通过‘双高’课程建设联合育人,既为高中教育服务,更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讲评研’教研模式和‘十度’课堂教学模式,也为新时代高中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技术路径和规范标准。”学校教科研部主任张继平说:“学校荣获了济南教育榜样选树活动中的‘教育管理榜样’和‘改革创新引领榜样’,还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搭建多元平台,成就学生精彩人生
一所学校办的好不好,口碑是关键。而这口口相传的称赞多来自于学生群体。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爱上学校,成就精彩人生,是对教育者提出的长久命题。郑玉香和她带领的教育管理团队,仅用5年时间就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丰富、多元、充实,是学生在校三年的真实写照。教学部主任康辉告诉记者,在开齐开全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学校把学生课程管理的视野由内而外地延展到更为开阔的领域、更高端的层次,联合大学导师共同研发多元课程。目前,所管理的课程主要有六大类:主题报告课程,涵盖了学科认知、高新技术、社会热点、家国情怀、职业规划、自主招生等方面。面对面专业课程,在各大学导师班与高校导师的面对面小班开设,进行深度交流,精准指导。网络指导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业基础、兴趣爱好、专业取向、职业规划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一对一或一对N的指导课程。高校研学课程,在高校导师的实验室或工作室对学生开展面对面授课。附近大学的30余门实地互动课程,每周固定在一个下午与周边高校联合开发拓展,整合了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再就是成立“双高航天课程项目班”,与中国航天八院共建“全国青少年航天教育基地”,开展航天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多元的平台,在不同领域发现学生闪光点,也形成了学校德育美育发展的新格局。德育部主任王春强表示,艺体特长生在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各类奖牌多枚;周盈初等四位学生在“济南-萨克拉门托”友好城市短视频比赛中荣获“青少年友好大使特等奖”,参加跨国线上颁奖会并发言;学校与山东师范大学地环学院青志协、齐鲁校园微公益联合开展爱心义卖等志愿活动,获得若水校园微公益组织表彰,学校获评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游泳比赛荣获7金1银的彭惠迪获评“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参与全市《开学第一课》录制;学生刘人玮被评为年度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济南市新时代好少年,是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唯一获得省级好少年表彰的人选。
修炼师资“内功”,助推教育发展
在“软实力”的提升上,学校注重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据悉,在济南市教育局精心组织下,学校构建了一支强强联合的师资团队。“省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市直属学校推选的优秀教师+全国范围内选拔的高层次教育人才+精挑细选的中青年教师”是其优质架构。学校管理纳入省实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开展教育活动,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多渠道大力引进著名师范大学师训课程和名牌大学导师团队,与山师各学科课程教学论教研中心联合开展高端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与浙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建立师训基地,让学校教师团队与相关学科专家联合开展高端备课等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另外,学校还改传统学科组为大教研部,引导教师争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开展“至善新秀”,“明德达人”等评优体系,开设“大雅论坛”等平台,全面激发教师潜能与活力,助推高质量教育发展。
“传实验之神,弘大学之道,树至善之人。”郑玉香表示,从“双高”联合育人到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学校正努力构建智慧生态的学术型特色高中,彰显“大学+实验”的品牌特色,拓展育人空间,拓宽育人渠道,为优质普通高中发展提供了优秀样本。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开展“双高联合”,打造学术型高中
“含着金汤匙出生”,这样形容建校5年的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并不为过。2018年9月,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这所仅用了8个月就竣工的学校,是济南市委、市政府为提升省会城市教育首位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倾力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品质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它是济南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高中,是山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核心学校。
特殊的“身份”注定了它的不凡。学校不仅发挥集团办学优势,更因地制宜地打造“大学+实验”品牌特色。郑玉香说:“学校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创性地提出‘双高’联合育人新模式,大力开展与名牌大学、知名中学联合育人的改革与实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学术型高中。”
2019年3月,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普通高中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双高联合育人”省级试点学校。同年7月,郑玉香主持申报的“双高联合育人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被立项为山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2021年5月,该课题通过专家鉴定。8月9日,郑玉香撰写的《守正扬长彰显特色,多元共赢破解同质》,作为唯一高中学校解读省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意见的文章,被省教育厅推荐发表。今年5月24日-26日,在山东教育学会举办的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特色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大学城实验高中被选为常务理事单位,郑玉香被选举为常务理事,副校长张兴卫作了题为《“双高联合”建设学术型人文特色高中》的报告,向全省推介特色高中建设经验。
学校副校长刘威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介绍,让项目真正落地,就要找到有效的抓手,经过反复探究研讨,学校建构了以大学导师为主导的“双高课程”,聘请近100名国内名校大学导师研发了适应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群组,大学教授引领学校教师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多元化的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1500余人次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填写了理工科技、环境生态、艺术体育、人文法学、金融财经等特色专业,大学城实验高中许多学生经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导师的纷纷推荐和引荐,如愿考上这些大学。
同时,学校还创建了高中高校“双基地”驱动机制,诸如齐鲁工业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就是“双高”项目落地点之一,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向学校开放科研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向学校免费开放图书馆和部分学科实验室,山东中医药大学向学生开放中医药博物馆和生命研究中心等教育资源……山东大学数学院在大学城实验高中设立了济南市第一家“张天德教授工作室”;与山师合作设立了“群文阅读教研中心”“英语跨学科经典阅读教研中心”。“我们通过‘双高’课程建设联合育人,既为高中教育服务,更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讲评研’教研模式和‘十度’课堂教学模式,也为新时代高中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技术路径和规范标准。”学校教科研部主任张继平说:“学校荣获了济南教育榜样选树活动中的‘教育管理榜样’和‘改革创新引领榜样’,还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搭建多元平台,成就学生精彩人生
一所学校办的好不好,口碑是关键。而这口口相传的称赞多来自于学生群体。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爱上学校,成就精彩人生,是对教育者提出的长久命题。郑玉香和她带领的教育管理团队,仅用5年时间就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丰富、多元、充实,是学生在校三年的真实写照。教学部主任康辉告诉记者,在开齐开全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学校把学生课程管理的视野由内而外地延展到更为开阔的领域、更高端的层次,联合大学导师共同研发多元课程。目前,所管理的课程主要有六大类:主题报告课程,涵盖了学科认知、高新技术、社会热点、家国情怀、职业规划、自主招生等方面。面对面专业课程,在各大学导师班与高校导师的面对面小班开设,进行深度交流,精准指导。网络指导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业基础、兴趣爱好、专业取向、职业规划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一对一或一对N的指导课程。高校研学课程,在高校导师的实验室或工作室对学生开展面对面授课。附近大学的30余门实地互动课程,每周固定在一个下午与周边高校联合开发拓展,整合了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再就是成立“双高航天课程项目班”,与中国航天八院共建“全国青少年航天教育基地”,开展航天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多元的平台,在不同领域发现学生闪光点,也形成了学校德育美育发展的新格局。德育部主任王春强表示,艺体特长生在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各类奖牌多枚;周盈初等四位学生在“济南-萨克拉门托”友好城市短视频比赛中荣获“青少年友好大使特等奖”,参加跨国线上颁奖会并发言;学校与山东师范大学地环学院青志协、齐鲁校园微公益联合开展爱心义卖等志愿活动,获得若水校园微公益组织表彰,学校获评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游泳比赛荣获7金1银的彭惠迪获评“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参与全市《开学第一课》录制;学生刘人玮被评为年度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济南市新时代好少年,是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唯一获得省级好少年表彰的人选。
修炼师资“内功”,助推教育发展
在“软实力”的提升上,学校注重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据悉,在济南市教育局精心组织下,学校构建了一支强强联合的师资团队。“省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市直属学校推选的优秀教师+全国范围内选拔的高层次教育人才+精挑细选的中青年教师”是其优质架构。学校管理纳入省实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开展教育活动,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多渠道大力引进著名师范大学师训课程和名牌大学导师团队,与山师各学科课程教学论教研中心联合开展高端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与浙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建立师训基地,让学校教师团队与相关学科专家联合开展高端备课等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另外,学校还改传统学科组为大教研部,引导教师争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开展“至善新秀”,“明德达人”等评优体系,开设“大雅论坛”等平台,全面激发教师潜能与活力,助推高质量教育发展。
“传实验之神,弘大学之道,树至善之人。”郑玉香表示,从“双高”联合育人到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学校正努力构建智慧生态的学术型特色高中,彰显“大学+实验”的品牌特色,拓展育人空间,拓宽育人渠道,为优质普通高中发展提供了优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