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科学管理为学生增值赋能,多元平台成就精彩人生

探索“实验气质”的多个加分项

学校辩论队获省市辩论赛冠军
点击查看原图
丰富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点击查看原图
        什么是“实验气质”?每个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师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包容、鲜活、多元、尊重——这些形容词既是“实验人”真情实感的流露,背后更折射出学校搭建多元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增值赋能;是“让每一个观点都被认真倾听”,发挥师生在学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更加规范的巨大决心。
  
  一批批新生入校,一届届学子毕业,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学校之于学生,是成才之路的悉心培养;学生之于学校,是出彩人生的感恩回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收获

  在很多人的传统认知中,高中生活紧张枯燥,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自习,但在省实验中学的学生眼中,高中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他们很忙,除了忙学习,各种活动等待他们秀技能、展风采,而且还是只要参加就要获奖的劲头。辩论赛、体育节、艺术节、实验“圆桌汇”、读书节、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每个学生都能一口气列出诸多活动,这些活动有的跟学科知识关联性强,有的则是依据学生兴趣延伸挖潜,体现出了青年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作为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于莉的办公室每天门庭若市,时不时有学生进来沟通各种奇思妙想,递交各种活动的筹备方案。“我们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创意,只要是积极的、正能量的,对他们身心有益的,学校都会全力支持,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完成。基本都是学生会或者社团负责,从策划到实施,老师会跟进指导,在关键节点给出一些建议,更多时候,是学生给我们带来惊喜。”于莉说。比如,前不久刚举行完的一场实验“圆桌汇”,导演、编剧都由高二的一名男生自主完成,他是理科生,一晚上就写出了一万多字的剧本,活动举行得十分成功。
  
  正说着,省实验中学国际部主任季京仁来报喜,今年国际部共有77人申请国外大学。截至5月23日,共收到464份录取通知书,其中美国方向335封,加拿大方向79封,英国方向46封,荷兰方向2封,中国香港地区1封,比利时方向1封,人均获得录取通知书约6封。
  
  在学校公众号上几乎每天都有喜报。在第六届“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论文写作活动全国总决赛中,吴文锴同学荣获特等奖(全国仅有12人)。这是省实验连续五届在此赛事中获得特等奖,成为自赛事创办以来唯一的一所高中学校。5月23日,济南市第四届中小学德育品牌名单公布,山东省实验中学“实‘心’实意、阳光育人——校园心理健康指导工作”获评入选,这也是学校连续第四届获评德育品牌。体育方面,学校女篮队在2022-2023济南市“泉城杯”校园篮球联赛精英赛中用全胜的战绩一举夺魁,取得了女子高中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拿到喜报的一刻固然愉悦,但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来说,更大的收获是看到了学生在多元丰富的平台上熠熠闪光,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发现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变得优秀?省实验中学的老师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多元的平台和机会,让老师们能挖潜出学生的另一面,进而通过专业指导为学生铺就更广阔的成才之路。“我们艺术团的很多学生并非是特长生,小时候接触过某一个专项,经过培养,他们不但将爱好变成专业,还都考入了更高层次的大学。每一年的运动会上,体育老师也总能发现‘好苗子’,有些成绩会比体育特长生还好。今年我们有几个普通班的学生过了清华美院的专业测试,他们也都是在美术课上被老师发现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侯成刚说。
  
  另外,学校还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升学指导中心,打造专家型升学指导顾问,针对不同年级和层级的学生开设了生涯规划课、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讲座、综招政策咨询等课程,开办了父母大学、鸿鹄讲堂等,帮助学生和家长开阔视野,找准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侯成刚说:“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三年间,我们会结合教育教学需要,通过讲座和课程给学生和家长科学指导、答疑解惑,让大家对高中生活、学习状态、亲子关系、专业志向、未来目标都有精准了解。”

  夸赞
  
  “我之前在外地上学,初三时才转学到济南,当初了解高中时,就是从小红书上知道省实验的,是毕业生或在校的师哥师姐的发帖和小视频,不是空洞的夸赞,都是真情实感,大红门、树蕙楼的爬山虎、学生社团活动、各种名家讲座……越刷越多,越刷越吸引我,然后就努力考进来了。”学生会副主席、高二(2)班学生刘桐君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这并不是个例,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各类社交平台找到了打开省实验的正确方式。
  
  入学后,刘桐君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参观校史馆让她对70多年的老牌名校的底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社团招募时师哥师姐的才华横溢,让她暗下决心要变成更好得自己;生涯规划指导课和各类专家讲座,让她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目标定位;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一句“你们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让她在思考之余心中添了一份使命与责任。如今,刘桐君也会在社交平台上积极为学校“代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在她的镜头中皆是美好。

  赋能

  不刻意炒作,让口碑自然堆砌成丰碑,省实验中学有“底气”,而这样的“底气”来自学校规范精细的管理模式和育人目标。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实验中学开始创建“学长制”的管理模式,经过15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学长制”运行体系。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实现了教育的良性互动,也让“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引领学生”成为教师和管理者的共识。
  
  同时,学校还通过健全学生会、团总支、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机制等做法,让学生自主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学生在互评和自评中看到自身和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发展的内驱力。
  
  当然,学生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老师放手不管,而是要更认真的倾听、尊重、感同身受。于是,就衍生出了“实验·对话场”活动。它与“校长信箱”相结合,定期向全校师生开放,面向师生征集议题。从课堂改革到班级管理,从选科指导到多元人才培养……大家各抒己见,换位思考,为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随后,一个个难题被破解,一个个观点被采纳,真正实现了学校开设“实验·对话场”的初衷——用对话触动学生的思维与心灵。

  “实验·对话场”已经成为了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渠道之一,真正发挥师生在学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埋下了坚定理想信念的种子,即使上了大学,还对学习保持热爱,并不断创造好成绩。比如2016级学生于靖禾,高一时成绩一般,但文科是强项,听了学校开设的生涯规划指导课和选科走班指导课后,选择了文科,2019年高考后被外交学院录取。今年她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继续攻读国际法专业。2016级学生王筱潼,在老师的鼓励下找准发展定位,考入中国矿业大学,今年又被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2011级学生刘畅,酷爱足球,高考后去了上海大学,不仅成为校足球队队长,本科毕业后保送清华大学直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高校历年的反馈情况看,我们的学生本科毕业继续深造比率高于全省其他中学,持续发展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于莉说。另外,每年的高校综招,学校的成绩都遥遥领先。今年,各高校的综合招生初审通过资格成绩还在陆续公布,省实验中学依然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学生成绩依旧十分突出。
  
  山东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方奎明说:“顺应时代的变化,建设师生共治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撬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重塑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动机,进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增值赋能,需要学校打开新的发展思路,我们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