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将全面启动

实现主要支付场景全覆盖

        商报济南消息 近日,济南印发《济南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明确每个区县建成至少1个数字人民币消费集聚区,以点带面逐步完成数字人民币在城区、乡村的应用全覆盖,力争2023年末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达到400万个、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达到5万个,数字人民币总交易额突破40亿元;2024年末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达到1000万个、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达到20万个,数字人民币总交易额突破100亿元;2025年末实现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数量、交易金额等指标居于全国同规模试点城市前列的目标。

  “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实施方案》明确,加快推进济南全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扩面,加强创新场景应用开发,强化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让数字人民币成为济南市社会公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结算方式之一。充分调动数字人民币供给侧和需求侧各方参与积极性,积极拓展其在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政府服务、民生保障、文旅体育、校企园区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实现济南主要支付场景全覆盖、其他支付场景基本覆盖的目标。以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为抓手,深入挖掘具有济南特色的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商圈、示范园区、示范高校、示范村镇、示范医院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每个区县建成至少1个数字人民币消费集聚区。
  
  在试点任务方面,《实施方案》围绕试点场景建设提出相关举措。引导机关事业单位、驻济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员工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部分工资、补贴、津贴,并逐步扩大至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群体。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学费,在缴费平台、奖学金发放、学生食堂、生活超市、校园周边商户等区域搭建数字人民币场景,构建校园内部支付体系,扩展校园一卡通数字人民币功能。从停车费、水电费、燃气费等日常费用缴纳入手,升级济南城市静态交通管理停车收费端口,改造收费管理员手持终端,同时为水、电、燃气等收费单位开立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支持各收费单位使用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收取款项,缴费渠道覆盖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应用平台等。选取大型商超电子商务平台,升级平台支付结算系统,支持数字人民币在线支付。
  
  根据《实施方案》,济南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将在6月底前全面启动,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基础后创新”的原则,根据试点场景安排,组织相关单位根据责任划分,制定各场景测试步骤,加快对硬件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软件系统联调测试,积极与各场景代表性企事业单位对接,打通渠道,规范操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金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