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随高考护平安
暖心,场外故事更动人







昨日在山东省实验中学考点,家长手捧鲜花在等待孩子们 记者 王晓峰 摄


公安民警全力以赴奋战在高考安保第一线,用自己的方式一路相伴 本专题图片除记者拍摄外均由警方提供

高考牵动千万家庭,关系考生前途命运。为给莘莘学子营造一个平安、和谐、安全、有序的考试环境,公安民警全力以赴奋战在高考安保第一线,用自己的方式一路相伴。警服被汗水浸湿,膝盖积水肿得老高,是什么让即将退休的他汗流浃背站在烈日之下?参加了17年“高考”,他年年完美“交卷”,却深感愧对女儿;为了让辖区的孩子们安心备考,他上下奔波为社区按下“静音键”……倾心守护,一幕幕暖心画面接连上演,一起来看看考场之外民警们的守护故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退休心愿是最后一次护航
“同学们,现在距离考试时间还早,放松心情,争取考个好成绩。”“你好,这位家长,考场内请止步。”6月9日,济南西城实验中学考点外,济南市槐荫区公安分局民警姜永波正在维护秩序,引导学生有序进入考场。“再过一个月我就退休了,今年是最后一次为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服务,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头大汗的姜永波笑着说。
即将年满60岁的姜永波是张庄派出所清南社区的社区民警,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就位于他的管辖区内。因为有着近两米的大高个儿,辖区群众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姜”。“我1982年10月参军入伍,年轻时在部队打篮球时受过伤。现在年纪大了,膝关节内有积水,行动没那么利索了。”姜永波操着一口胶东话,朴实地说道。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此次单位最初并没有把姜永波列入护航高考警力名单中,但他得知后却不愿意了,“西城实验中学是我的责任片区,近几年高考安保工作我从未缺席过,学校和孩子们的情况我最熟悉不过,关键时刻我必须得上,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6月9日早晨7点,姜永波早早来到考点,摆放用于车辆疏导分流的反光锥筒、移动护栏、交通管制提示牌……忍受着膝盖疼痛的一次次弯腰,令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些吃力,但他坚持将各项护考工作尽可能做得细致入微。直到最后一名考生步入考场,姜永波才稍微松了口气——这是他坚守在高考安保工作岗位上的第六个年头。为了保障该考点考试平稳顺利,姜永波提前一个月便前往学校先后查看数次,检查消防设施、查看防护器材、制定应急预案……“所有区域一遍遍地反复检查,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姜永波说,“孩子的事就是我心里最大的事。”
“警察叔叔,我的身份证突然找不到了。”高考首日下午,考场外一名考生带着哭腔向姜永波求助。“孩子别着急,这事能解决!”姜永波立刻带着该考生奔向考点门口的公安服务站,打印临时身份证明。看到考生一脸焦急,他安慰道:“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几分钟就能办好,没事儿,别紧张。”很快,临时证件打印完毕,该考生顺利的进入考场。
今年,是姜永波坚守护航高考的最后一个年头,他的眼中尽是不舍,“以前每天都会来学校转转,心里也产生了一份关切与期盼。现在即将退休,真舍不得孩子们。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祝孩子们金榜题名,考出好成绩。”
与高考第十七次“相遇”
“考生是潍坊的希望,守护他们就是守护潍坊的未来。”这是潍坊市公安局潍城分局特巡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郑志波坚持护航高考一线的初衷。
2023年夏季高考如期而至,在潍坊七中考点,郑志波迎来了他与高考的第十七次“相遇”。操作警用无人机在空中巡查、组织特警队员在考场外巡逻、排查梳理考场外围治安隐患……在这场不仅属于考生的“大考”里,他分外忙碌。
7日早上6点30分,潍城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郑志波来到潍坊七中考点,对考点周边情况进行排查,时不时通过对讲机调度警力。对于今年51岁的郑志波来说,护航高考是责任,也是习惯。
2006年3月,34岁的郑志波从部队转业,到潍城公安分局南关派出所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也开启了他与高考之间的“缘分”。“那是我第一次负责考点执勤工作,刚到岗不久就有考生求助说是忘带准考证。”说起与高考的“初印象”,郑志波说,那是一名家住坊子区的考生,从他家到考点往返有着近40公里的路程,路上,郑志波一直安慰考生不要着急,并在开考前45分钟将考生带回考点。临进考场前,这名考生向郑志波深深地鞠了一躬……
前往潍坊七中的路,郑志波早已经烂熟于心。考场门外,他见证过无数家长“送子出征”的复杂心情。十七年里,郑志波守护的莘莘学子不计其数,但对于自己女儿的“人生大考”,他给予的陪伴却很少。2017年6月6日,在女儿的高考前夜,郑志波正在单位与同事细化调整高考安保方案,次日上午8点,夜班回家简单整理过后,负责考点安保工作的郑志波与女儿在相同时间、不同地点一起“赴考”。“穿着警服,就要对得起自己肩负的责任。”虽然对女儿心有愧疚,但对其他考生来说,郑志波尽到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
“当年凭借脚力,如今仰仗科技,不得不感叹‘科技兴警’的力量。”随着考生、家长陆续到达,郑志波开始操作警用无人机,密切关注考点周边隐患。从当年南关派出所的那辆“老捷达”,到如今特巡警大队的防爆装甲车;从当初的橡皮警棍,到现在的科技警具。十七年里,郑志波使用的装备一直在更新换代,但他护航高考的初心却始终如一。
十七年里,郑志波就这样奔波在保障考生如约赴考的路上,为了潍坊的“希望与未来”贡献着自己的“藏蓝力量”。“只要我还没退休,就会一直在高考一线。就算日后退休,也会当一名高考志愿者,继续服务考生。”郑志波说。
给社区按下“静音键”
“我提的要求大家都明白了吗?好,出发!”高考期间,济南市十六里河派出所社区民警陈兴珍组织的夜巡队伍每天定点集结,到社区的广场、商业区等人员聚集场所开展“静音行动”。由于日常工作扎实,效果明显,受到考生和家长交口称赞。
陈兴珍今年57岁,他负责的领秀城北警务社区楼宇多、居民多、学校多,商业繁荣,噪音治理难度大。为了给辖区群众营造和谐安静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面对众多高考学子人生关键节点,需要静心学习,陈兴珍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将生活噪音扰民存在的各类情况妥善处置。
“陈警官,楼下卖瓜摊位用喇叭循环播放广告,你能来管管吗!”高考前一天,陈兴珍接到群众来电,迅速赶到现场处理。在商业噪音管理上,陈兴珍做了很多工作:对商户报备的带有商业性外置音响宣传活动,依法不予审批;对商户固定外置音响设备,一律予以拆除;对流动的音响设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跟进处罚。同时,组织社区力量,不定期巡逻检查。很快,楼下的卖瓜摊位便关掉了喇叭,并与陈兴珍签订了《商户静音承诺书》。
“李大姐,我听说你喜添外孙了,也不说一声,给你庆贺庆贺,高考期间你们的广场舞可不能跳了啊!”“陈警官,我们都知道了,你天天在群里提醒,我们啊,就是出来遛遛弯。”李女士是社区广场舞队的负责人,平时,陈兴珍和队员们处的像朋友,把他们当亲人,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高考前期,他早早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静音护考行动:线下,对舞团队员发放“静音行动”倡议书,与广场舞团队负责人签订静音行动承诺书,确保中高考期间,静音行动切实得到落实;线上,他利用社区微信工作群,倡导居民在小区不喧哗、不吵闹,晨练、跳广场舞时控制音量和时间,用实际行动降音减噪,为考生护航。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退休心愿是最后一次护航
“同学们,现在距离考试时间还早,放松心情,争取考个好成绩。”“你好,这位家长,考场内请止步。”6月9日,济南西城实验中学考点外,济南市槐荫区公安分局民警姜永波正在维护秩序,引导学生有序进入考场。“再过一个月我就退休了,今年是最后一次为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服务,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头大汗的姜永波笑着说。
即将年满60岁的姜永波是张庄派出所清南社区的社区民警,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就位于他的管辖区内。因为有着近两米的大高个儿,辖区群众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姜”。“我1982年10月参军入伍,年轻时在部队打篮球时受过伤。现在年纪大了,膝关节内有积水,行动没那么利索了。”姜永波操着一口胶东话,朴实地说道。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此次单位最初并没有把姜永波列入护航高考警力名单中,但他得知后却不愿意了,“西城实验中学是我的责任片区,近几年高考安保工作我从未缺席过,学校和孩子们的情况我最熟悉不过,关键时刻我必须得上,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6月9日早晨7点,姜永波早早来到考点,摆放用于车辆疏导分流的反光锥筒、移动护栏、交通管制提示牌……忍受着膝盖疼痛的一次次弯腰,令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些吃力,但他坚持将各项护考工作尽可能做得细致入微。直到最后一名考生步入考场,姜永波才稍微松了口气——这是他坚守在高考安保工作岗位上的第六个年头。为了保障该考点考试平稳顺利,姜永波提前一个月便前往学校先后查看数次,检查消防设施、查看防护器材、制定应急预案……“所有区域一遍遍地反复检查,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姜永波说,“孩子的事就是我心里最大的事。”
“警察叔叔,我的身份证突然找不到了。”高考首日下午,考场外一名考生带着哭腔向姜永波求助。“孩子别着急,这事能解决!”姜永波立刻带着该考生奔向考点门口的公安服务站,打印临时身份证明。看到考生一脸焦急,他安慰道:“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几分钟就能办好,没事儿,别紧张。”很快,临时证件打印完毕,该考生顺利的进入考场。
今年,是姜永波坚守护航高考的最后一个年头,他的眼中尽是不舍,“以前每天都会来学校转转,心里也产生了一份关切与期盼。现在即将退休,真舍不得孩子们。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祝孩子们金榜题名,考出好成绩。”
与高考第十七次“相遇”
“考生是潍坊的希望,守护他们就是守护潍坊的未来。”这是潍坊市公安局潍城分局特巡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郑志波坚持护航高考一线的初衷。
2023年夏季高考如期而至,在潍坊七中考点,郑志波迎来了他与高考的第十七次“相遇”。操作警用无人机在空中巡查、组织特警队员在考场外巡逻、排查梳理考场外围治安隐患……在这场不仅属于考生的“大考”里,他分外忙碌。
7日早上6点30分,潍城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郑志波来到潍坊七中考点,对考点周边情况进行排查,时不时通过对讲机调度警力。对于今年51岁的郑志波来说,护航高考是责任,也是习惯。
2006年3月,34岁的郑志波从部队转业,到潍城公安分局南关派出所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也开启了他与高考之间的“缘分”。“那是我第一次负责考点执勤工作,刚到岗不久就有考生求助说是忘带准考证。”说起与高考的“初印象”,郑志波说,那是一名家住坊子区的考生,从他家到考点往返有着近40公里的路程,路上,郑志波一直安慰考生不要着急,并在开考前45分钟将考生带回考点。临进考场前,这名考生向郑志波深深地鞠了一躬……
前往潍坊七中的路,郑志波早已经烂熟于心。考场门外,他见证过无数家长“送子出征”的复杂心情。十七年里,郑志波守护的莘莘学子不计其数,但对于自己女儿的“人生大考”,他给予的陪伴却很少。2017年6月6日,在女儿的高考前夜,郑志波正在单位与同事细化调整高考安保方案,次日上午8点,夜班回家简单整理过后,负责考点安保工作的郑志波与女儿在相同时间、不同地点一起“赴考”。“穿着警服,就要对得起自己肩负的责任。”虽然对女儿心有愧疚,但对其他考生来说,郑志波尽到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
“当年凭借脚力,如今仰仗科技,不得不感叹‘科技兴警’的力量。”随着考生、家长陆续到达,郑志波开始操作警用无人机,密切关注考点周边隐患。从当年南关派出所的那辆“老捷达”,到如今特巡警大队的防爆装甲车;从当初的橡皮警棍,到现在的科技警具。十七年里,郑志波使用的装备一直在更新换代,但他护航高考的初心却始终如一。
十七年里,郑志波就这样奔波在保障考生如约赴考的路上,为了潍坊的“希望与未来”贡献着自己的“藏蓝力量”。“只要我还没退休,就会一直在高考一线。就算日后退休,也会当一名高考志愿者,继续服务考生。”郑志波说。
给社区按下“静音键”
“我提的要求大家都明白了吗?好,出发!”高考期间,济南市十六里河派出所社区民警陈兴珍组织的夜巡队伍每天定点集结,到社区的广场、商业区等人员聚集场所开展“静音行动”。由于日常工作扎实,效果明显,受到考生和家长交口称赞。
陈兴珍今年57岁,他负责的领秀城北警务社区楼宇多、居民多、学校多,商业繁荣,噪音治理难度大。为了给辖区群众营造和谐安静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面对众多高考学子人生关键节点,需要静心学习,陈兴珍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将生活噪音扰民存在的各类情况妥善处置。
“陈警官,楼下卖瓜摊位用喇叭循环播放广告,你能来管管吗!”高考前一天,陈兴珍接到群众来电,迅速赶到现场处理。在商业噪音管理上,陈兴珍做了很多工作:对商户报备的带有商业性外置音响宣传活动,依法不予审批;对商户固定外置音响设备,一律予以拆除;对流动的音响设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跟进处罚。同时,组织社区力量,不定期巡逻检查。很快,楼下的卖瓜摊位便关掉了喇叭,并与陈兴珍签订了《商户静音承诺书》。
“李大姐,我听说你喜添外孙了,也不说一声,给你庆贺庆贺,高考期间你们的广场舞可不能跳了啊!”“陈警官,我们都知道了,你天天在群里提醒,我们啊,就是出来遛遛弯。”李女士是社区广场舞队的负责人,平时,陈兴珍和队员们处的像朋友,把他们当亲人,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高考前期,他早早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静音护考行动:线下,对舞团队员发放“静音行动”倡议书,与广场舞团队负责人签订静音行动承诺书,确保中高考期间,静音行动切实得到落实;线上,他利用社区微信工作群,倡导居民在小区不喧哗、不吵闹,晨练、跳广场舞时控制音量和时间,用实际行动降音减噪,为考生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