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也是动力带
齐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始建于春秋时期,比秦长城早400多年。西起济南长清孝里街道,东至青岛黄海海岸,全长约1200里。历经千年风雨,齐长城遗迹如今仍蜿蜒屹立于齐鲁大地的群山峻岭间。斑驳的城墙,如今不再是阻挡战马铁蹄的要塞。我们在浩渺的历史中追溯,在坍圮的城墙间寻觅,发现这里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齐鲁文化的“守望者”。
近两年,古老的齐长城保持着“活跃”状态。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今年2月,山东部署建设“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横亘齐鲁东西的齐长城,便是“四廊”之一。如今,在齐长城三大重要关隘之一锦阳关旁,以齐长城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行将落地,助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齐鲁样板”。2600多岁的齐长城,将在这里“活”起来,满怀着历史文化风情,带给世人惊喜。
济南章丘文祖街道,距离齐长城3公里左右,有一个大寨村。古时,因位于交通要道,一度商贾云集,往来不断,非常繁华。由此,这里曾得名“大寨店”,当地还有“七十二店”的说法。据说,大寨村村名与古代曾在锦阳关驻扎的军队有关。秦朝统一六国以前,齐国曾在锦阳关屯重兵把守,名为大寨。在大寨村北面的三德范村还曾建有小寨,相当于大寨的后勤机关。秦朝建立后,大寨作为军事要塞的意义不再,附近百姓陆续到此安家。
齐长城的历史,早已融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2022年9月,山东公布“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研读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等。
保护齐长城,但又不止于保护。如今,以齐长城沿线各地博物馆、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3个主题,构成了39个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齐长城与沿线的地域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
近年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各地持续推进。2022年,山东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推进构建“一廊、七段、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作为一条代表齐鲁历史文化底蕴的廊道,齐长城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今年2月10日,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启动会议上,山东开启“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工作。“四廊”,即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一线”,即沿胶济铁路线。据悉,2023年“四廊一线”沿线重点建设130个村,其中沿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的有23个。
齐长城,是窗口,也是动力带。如今,已连点成线。沿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蹚出了一条颇具山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专题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摄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周里
近两年,古老的齐长城保持着“活跃”状态。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今年2月,山东部署建设“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横亘齐鲁东西的齐长城,便是“四廊”之一。如今,在齐长城三大重要关隘之一锦阳关旁,以齐长城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行将落地,助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齐鲁样板”。2600多岁的齐长城,将在这里“活”起来,满怀着历史文化风情,带给世人惊喜。
济南章丘文祖街道,距离齐长城3公里左右,有一个大寨村。古时,因位于交通要道,一度商贾云集,往来不断,非常繁华。由此,这里曾得名“大寨店”,当地还有“七十二店”的说法。据说,大寨村村名与古代曾在锦阳关驻扎的军队有关。秦朝统一六国以前,齐国曾在锦阳关屯重兵把守,名为大寨。在大寨村北面的三德范村还曾建有小寨,相当于大寨的后勤机关。秦朝建立后,大寨作为军事要塞的意义不再,附近百姓陆续到此安家。
齐长城的历史,早已融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2022年9月,山东公布“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研读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等。
保护齐长城,但又不止于保护。如今,以齐长城沿线各地博物馆、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3个主题,构成了39个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齐长城与沿线的地域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
近年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各地持续推进。2022年,山东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推进构建“一廊、七段、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作为一条代表齐鲁历史文化底蕴的廊道,齐长城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今年2月10日,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启动会议上,山东开启“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工作。“四廊”,即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一线”,即沿胶济铁路线。据悉,2023年“四廊一线”沿线重点建设130个村,其中沿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的有23个。
齐长城,是窗口,也是动力带。如今,已连点成线。沿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蹚出了一条颇具山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专题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摄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