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以文美村 小村子有了大梦想

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夏娟和她的“第二故乡”
        “你要多方面考虑,不光是村里的多数人,还要考虑其他少数人的意见,我认为咱们还需要商量一下。”5月24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见到夏娟时,她正和村支书商进军议事。看到记者前来,夏娟热情招待记者坐下。
  
  商进军介绍,2021年10月,夏娟作为省派第一书记来到四合新村,利用现有资源为村民打通致富之路,仅用两年时间就把村子打造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平安村居和“美丽庭院”创建标杆村,让四合新村真正实现“致富梦”的同时,也实现“美丽乡村梦”。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任为

  提出“和合”理念

  四合新村位于滨州市阳信县流坡坞镇政府驻地东南,由王迪吉村、红门堂村、张古庄村、河底刘村四个自然村经行政村规模调整而成。夏娟告诉记者,2021年10月,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选派她到四合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我算是四合新村的首任第一书记。”

  “在来四合新村之前,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夏娟说,因为生长环境的问题,她甚至很少去乡镇。“这次算是一沉到底,所以,我也更要加倍努力。”夏娟在来四合新村路上,如此告诫自己。
  
  说起合村后的感受,夏娟告诉记者,“虽说现在把四个村合成一个行政村了,但是村里的人还是感觉和以前一样,四个村之间缺少凝聚力。”而这个问题,让夏娟困扰了很久。单看汉字“合”,上面是一个人字,四合新村的支柱产业是梨树种植,靠的正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成为夏娟的灵感,“设计一个村标,拉近大家的距离。”经过多次思考修改后,夏娟用两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代表“合”字的一撇一捺;图案左上方加上梨花; 下方用四色彩虹贯穿“合”字,代表四合新村筑牢红色党建阵地、构建绿色安享家园、振兴金色鸭梨产业、促进蓝色和融发展四大工作板块。最终,夏娟亲手设计的第一个村标呈现在纸上,出现在新村的文化墙上。
  
  不仅如此,夏娟又以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为基础,提出“四合和,和则合”的“和合”文化创建理念,助推实现乡村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百姓和顺、人与自然“和合”发展。

  为新村铸魂
  
  有了村标后,夏娟和村两委在开会中多次提出“和合”文化,增加村民凝聚力。“村民只有团结了,心在一起了,新村的发展才会有‘新’前途。”夏娟介绍,借助这次机会,她要把村子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2022年,一批“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流坡坞镇支教。夏娟说,“村子里的大白墙比较多,我联系了志愿者们让他们帮忙在墙上做墙绘,我为他们提供方案和材料。”历经10天时间,墙绘终于完成,新村也变了一番模样。漫山遍野的梨树,金黄色的鸭梨挂满枝头;清澈的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湖水旁是无边无际的稻子,远处的青山下,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仿佛要随风摇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道路两旁的墙面上。“这也是我对新村未来的展望。”夏娟告诉记者。
  
  随着夏娟的脚步,记者走出四合新村村民委员会,眼前矗立百年的老槐树后面是展示墙,墙上写着夏娟提出“和合”理念的宣传语。右手边看到的是全省首个村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这个是村史馆,墙上贴的是56个民族的形象图。”夏娟介绍。记者观察到,从村史馆通向民俗馆的长廊两旁,悬挂着关于四合新村的历史和各种文化标语。其中,一处悬挂的三字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和夏娟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段标语是夏娟结合自身工作单位和四合新村自创的新“三字经”。
  
  现如今,在四合新村“五纵一横”的主干道上,夏娟和村委商量以“同心路”“和合路”“和顺路”“和谐路”“和睦路”“和美路”为道路命名。“这样做让大家从心里产生认同感。同时,更符合新村未来规划。”

  为“家乡”谋发展
  
  “一开始,我就对这里的感觉挺好,因为这里的基础建设是很完善的。”说起对新村的第一印象,夏娟告诉记者,“第一次调查之后,我先和阳信县和流坡坞镇政府见面汇报,我对新村的展望应该和当地规划是不冲突的,在确认这点后我才放心做事。”
  
  来到四合新村之前,夏娟就对这个地方做足了大量功课。来到这里之后,夏娟又对当地鸭梨产业进行了调研。夏娟告诉记者,新村鸭梨种植面积1200亩,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鸭梨成熟后,果农拉着梨去外地售卖,这就是之前主要的销售模式。”
  
  交谈中得知,入村第一个春节,夏娟就利用网络团购、电台直播、年货节等帮村里销售了1万余斤梨,实现销售收入5万余元。接下来,夏娟启动“企业+合作社+梨农”农业定制计划,提高梨品质,促进村民集体双增收。“目前,我们已经和一家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以后村民也不用去外地卖水果了,按照合作企业的要求,鸭梨种出来之后就由企业全部收购,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记者了解到,两年时间内,夏娟为了把当地鸭梨产业做大做强,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完成水库改造,1200亩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在今年5月底完工;建成15万斤级存量的村恒温库,完成梨产品初步分拣、包装、贮存,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与第三方销售平台合作,使梨的价格从1块多增长到4块多;利用各种渠道向外界推广本村、本镇乃至本县特色产品……为了把新村鸭梨品牌打响,夏娟还熬夜设计出“榴小和”“梨小合”两个卡通形象,为当地产品加持。甚至,“榴小和”“梨小合”都“火”到了阳信县的各大活动上。

  “下一步,我打算以千亩梨园为依托,修建梨花观光漫道,打造梨园文化旅游项目和研学基地,形成综合旅游产业。”说起对新村下一步的规划,夏娟的眼神又明亮了一些。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夏娟的派遣时间就满两年期限了。期间,夏娟为了能够在新村安心工作,把自己的孩子从济南老家转到了四合新村上学。“我为村子谈了好几个企业,即使我走后,新村也可以长久发展。”夏娟说,“两年时间,我已经把这里当成我的第二个家。”
  
  截至目前,四合新村合作社的服务扩展至周边12个村,带动3000多名村民增收,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