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时间齿轮 守护“匠心”精神
老梁修表铺的光阴故事
20世纪50至70年代,手表还是“三转一响”四大件里每个家庭希望拥有的重要物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手表、钟表的时间属性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替代,曾经随处可见的修表摊在城市更新的步伐中难觅踪迹。
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济南市市中区新世界商城临街的一间铺子,在这里,仍有一家三代人守护着钟表修复技艺。30多年来,梁秋亭和丈夫陶良一起,拨动时间的齿轮,守护着自己和街坊邻里、顾客朋友的光阴故事。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修表跟做人是一个道理”
市中区新世界商城一楼39号“老梁修表”是梁秋亭和丈夫陶良的修表“大本营”,在济南,这家店远近闻名。店外,“精工维修各种中高档手表”几个大字格外显眼。透过店铺落地玻璃窗,记者看到店内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密密麻麻挂满了百余种钟表、手表,颇为壮观。
走进店内,梁秋亭头戴专业放大镜、手持工具镊子,专心地拨弄着表盘里的细小零件。“修表是一门技术活儿,非常考验耐心,有时‘芝麻粒’大小的零件,要屏住呼吸,才能精准拿捏。”在这1平方米大小的“工位”,梁秋亭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窗外三十余载四季更替,梁秋亭坚守在这方小小天地,顾不上欣赏窗外的风景。而在她手边,足有百余种修表工具,镊子、钳子、锤子,以及许多罕见的修表工具,陪伴她修补着手表里的故事。
平日里,陶良和梁秋亭有着明确的分工。梁秋亭专攻手表修复,陶良则是更加精通座钟修复和店铺的日常经营。“又来给手表做保养呀?”梁秋亭修表的间隙,陶良热情地招呼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开店久了,来这儿修表的大多数都是老顾客,有的顾客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我店里修表,渐渐也从顾客处成了朋友。”
“修表跟做人是一个道理,就是要诚信。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的活儿干好了才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尤其修表,讲究一个‘精确’,一点儿也马虎不得。”陶良说。由于日复一日与钟表打交道,有的手表送来后,陶良通过听表盘里的声音就能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
30多年来,夫妻俩修复好一块又一块手表,损坏的手表经过两人一番“望闻问切”,就能完好精准地修复好,经过反复测试核对,确保无误后才交还顾客。多年来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严谨专业的修表技艺,夫妻俩在行业内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许多老客户带来新客流,新顾客又被他们的真诚打动,成为“常客”。久而久之,“老梁修表”和老梁夫妻俩在“回头客”的心中早已不可替代。
钟表修复,让静止的时间再流淌
受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冲击,钟表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刚需”。然而,对于梁秋亭和陶良夫妻俩来说,尽管钟表行当式微,但是钟表背后的故事却从未消散。
“每一块表对顾客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许多时候修复钟表也是在帮顾客修复和保存那段独属的珍贵记忆,这也是我们干这一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对梁秋亭来说,修复钟表的工作既是对家族技艺的传承,也饱含了对父亲的怀念。“很多父亲留下的修表工具,即使现在已经用不到了,我还是会好好地保存,看到它们就能想起父亲。”
临近下班时,老梁修表店里来了一位急匆匆的顾客。“这块表是我老母亲的表,前几天从老物件里翻出来,但是走表的声音跟多年前不太一样了,老人家就喜欢把这个表放在手边听个声音,我就想起来找梁师傅了。”在这位顾客看来,这块表因为有着母亲最为珍贵的回忆,也就有了更为独特的意义,找一位技艺高超又靠谱的钟表修复师修好这块表,既是满足母亲的心愿,也是做儿女的一份孝心。
这是老梁修表店内数不胜数的“光阴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从业30余载,梁秋亭和陶良听到过不少令人动容的故事。慢慢地,夫妻俩也变成了故事中的人。“最右边的那台是民国时期的,其他几台也有五六十年历史了,有的是我们自己收集的,有的是因为修起来太麻烦客人不要的,我修复好以后就收藏了起来,它们现在对我来说,都非常珍贵。”陶良指着玻璃柜上的几台座钟对记者说道。
传承家族技艺,续写“匠心”坚守
记者发现,“老梁修表”门口的大型支撑柱挡住了门牌。在马鞍山路上,这家店并不起眼,但这丝毫不影响店里生意红火。每当整点,“老梁修表”店里就有两三台钟表敲钟报时,陶良把店里大大小小的表调成了不同的时间。“报时的声音在不同的时间滴滴答答响起,像音乐一样动听。”陶良微笑说道。
在音乐般的钟表声响里,时间的齿轮不停地转动,仿佛能看到“老梁修表”几代人的坚守。
梁秋亭告诉记者,虽然夫妻俩在这家店三十多年,但“老梁修表”的招牌却是从父亲修表时就在使用,至今已经沿用近80年。“修表一定要认真、专注,不能马虎。”年轻时,梁秋亭的父亲这样告诉她,后来她又把这个道理教给了女儿,一家三代秉持着这一准则,续写着老梁家的“匠心”精神。
“我俩经人介绍认识,兴趣相投走到一起,也算是因表结缘,后来就跟着老爷子学起手艺来。”陶良笑着说道。这些年来,夫妻俩也遇到过来店里学习钟表修复技艺的年轻人,“修复钟表得耐得住性子,但大多数人是一时兴起,坐不住,最后也放弃了。”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女儿、女婿愿意放弃北京的工作回来继承这门手艺。如今,女儿、女婿在新世界商城内经营着另一家同名店铺,他们进入这一行当也有十多年了。目前,梁秋亭和陶良主要负责机械手表、座钟的修复工作,女儿、女婿则专攻新型表、电子表修复。一家人各有不同分工,专攻不同方向,守护着同一门技艺。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手表、机械表的内部构造更为复杂,这对夫妻俩的修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活到老学到老嘛。在业余时间里,我们也会自己琢磨,或是到表厂去培训学习。”陶良说。
爱一物,“钟”一生。一年四季,梁秋亭和陶良待在15平方米大小的铺子里,细数着光阴的故事,修补着济南人的“独家记忆”。夫妻俩像是表盘里的圆心,守着“诚信第一”的道理,守着与顾客的约定,守着自己的修表事业。
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济南市市中区新世界商城临街的一间铺子,在这里,仍有一家三代人守护着钟表修复技艺。30多年来,梁秋亭和丈夫陶良一起,拨动时间的齿轮,守护着自己和街坊邻里、顾客朋友的光阴故事。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修表跟做人是一个道理”
市中区新世界商城一楼39号“老梁修表”是梁秋亭和丈夫陶良的修表“大本营”,在济南,这家店远近闻名。店外,“精工维修各种中高档手表”几个大字格外显眼。透过店铺落地玻璃窗,记者看到店内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密密麻麻挂满了百余种钟表、手表,颇为壮观。
走进店内,梁秋亭头戴专业放大镜、手持工具镊子,专心地拨弄着表盘里的细小零件。“修表是一门技术活儿,非常考验耐心,有时‘芝麻粒’大小的零件,要屏住呼吸,才能精准拿捏。”在这1平方米大小的“工位”,梁秋亭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窗外三十余载四季更替,梁秋亭坚守在这方小小天地,顾不上欣赏窗外的风景。而在她手边,足有百余种修表工具,镊子、钳子、锤子,以及许多罕见的修表工具,陪伴她修补着手表里的故事。
平日里,陶良和梁秋亭有着明确的分工。梁秋亭专攻手表修复,陶良则是更加精通座钟修复和店铺的日常经营。“又来给手表做保养呀?”梁秋亭修表的间隙,陶良热情地招呼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开店久了,来这儿修表的大多数都是老顾客,有的顾客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我店里修表,渐渐也从顾客处成了朋友。”
“修表跟做人是一个道理,就是要诚信。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的活儿干好了才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尤其修表,讲究一个‘精确’,一点儿也马虎不得。”陶良说。由于日复一日与钟表打交道,有的手表送来后,陶良通过听表盘里的声音就能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
30多年来,夫妻俩修复好一块又一块手表,损坏的手表经过两人一番“望闻问切”,就能完好精准地修复好,经过反复测试核对,确保无误后才交还顾客。多年来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严谨专业的修表技艺,夫妻俩在行业内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许多老客户带来新客流,新顾客又被他们的真诚打动,成为“常客”。久而久之,“老梁修表”和老梁夫妻俩在“回头客”的心中早已不可替代。
钟表修复,让静止的时间再流淌
受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冲击,钟表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刚需”。然而,对于梁秋亭和陶良夫妻俩来说,尽管钟表行当式微,但是钟表背后的故事却从未消散。
“每一块表对顾客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许多时候修复钟表也是在帮顾客修复和保存那段独属的珍贵记忆,这也是我们干这一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对梁秋亭来说,修复钟表的工作既是对家族技艺的传承,也饱含了对父亲的怀念。“很多父亲留下的修表工具,即使现在已经用不到了,我还是会好好地保存,看到它们就能想起父亲。”
临近下班时,老梁修表店里来了一位急匆匆的顾客。“这块表是我老母亲的表,前几天从老物件里翻出来,但是走表的声音跟多年前不太一样了,老人家就喜欢把这个表放在手边听个声音,我就想起来找梁师傅了。”在这位顾客看来,这块表因为有着母亲最为珍贵的回忆,也就有了更为独特的意义,找一位技艺高超又靠谱的钟表修复师修好这块表,既是满足母亲的心愿,也是做儿女的一份孝心。
这是老梁修表店内数不胜数的“光阴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从业30余载,梁秋亭和陶良听到过不少令人动容的故事。慢慢地,夫妻俩也变成了故事中的人。“最右边的那台是民国时期的,其他几台也有五六十年历史了,有的是我们自己收集的,有的是因为修起来太麻烦客人不要的,我修复好以后就收藏了起来,它们现在对我来说,都非常珍贵。”陶良指着玻璃柜上的几台座钟对记者说道。
传承家族技艺,续写“匠心”坚守
记者发现,“老梁修表”门口的大型支撑柱挡住了门牌。在马鞍山路上,这家店并不起眼,但这丝毫不影响店里生意红火。每当整点,“老梁修表”店里就有两三台钟表敲钟报时,陶良把店里大大小小的表调成了不同的时间。“报时的声音在不同的时间滴滴答答响起,像音乐一样动听。”陶良微笑说道。
在音乐般的钟表声响里,时间的齿轮不停地转动,仿佛能看到“老梁修表”几代人的坚守。
梁秋亭告诉记者,虽然夫妻俩在这家店三十多年,但“老梁修表”的招牌却是从父亲修表时就在使用,至今已经沿用近80年。“修表一定要认真、专注,不能马虎。”年轻时,梁秋亭的父亲这样告诉她,后来她又把这个道理教给了女儿,一家三代秉持着这一准则,续写着老梁家的“匠心”精神。
“我俩经人介绍认识,兴趣相投走到一起,也算是因表结缘,后来就跟着老爷子学起手艺来。”陶良笑着说道。这些年来,夫妻俩也遇到过来店里学习钟表修复技艺的年轻人,“修复钟表得耐得住性子,但大多数人是一时兴起,坐不住,最后也放弃了。”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女儿、女婿愿意放弃北京的工作回来继承这门手艺。如今,女儿、女婿在新世界商城内经营着另一家同名店铺,他们进入这一行当也有十多年了。目前,梁秋亭和陶良主要负责机械手表、座钟的修复工作,女儿、女婿则专攻新型表、电子表修复。一家人各有不同分工,专攻不同方向,守护着同一门技艺。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手表、机械表的内部构造更为复杂,这对夫妻俩的修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活到老学到老嘛。在业余时间里,我们也会自己琢磨,或是到表厂去培训学习。”陶良说。
爱一物,“钟”一生。一年四季,梁秋亭和陶良待在15平方米大小的铺子里,细数着光阴的故事,修补着济南人的“独家记忆”。夫妻俩像是表盘里的圆心,守着“诚信第一”的道理,守着与顾客的约定,守着自己的修表事业。